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北朝时期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容止》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就是魏武“捉刀”的典故,后来人们又加上“代笔”二字,形成了“捉刀代笔”这一成语,专门指代替别人写文章。引用上面的典故,目的并不是想对魏武“捉刀”的故事查根探源,而是考虑到:象“捉刀代笔”这一类事情,在语文高考复习中见到了不少。当然为了迎接高考,许多考生勤勤苦苦、孜孜矻矻地认真复课,那态度着实令人感动。但同时也有些社会青年和在校学生,不是老老实实地复习,而是请别人给自己写一两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做呢?据他们说:这是一个诀窍,别人把文章写好了,自己背下来,等高考  相似文献   

2.
手表的装饰手段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用笔和用刀两种。捉刀代笔,典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相似文献   

3.
魏武见使     
《阅读与鉴赏》2008,(6):52-54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提刀立床头。既毕,令同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闯之,追杀此使。  相似文献   

4.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5.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7.
黄婉梅 《学语文》2002,(6):45-45,48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谢太傅(谢安)寒雪曰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以?’兄子胡儿(谢朗)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里的“兄女”即东晋才女谢道韫。显然,谢安对侄女的比喻更为赏识。这则逸事被后人传为佳话,谓“道韫改谢朗之喻”。李清照《青玉案·送别》。盐絮家风人所许”即用这一典故以才女谢道韫自比。  相似文献   

8.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此后,《北史·邢邵传》也有“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之语;《宋史·宋敏求传》也有记载:“熟于朝廷典故。”现在凡是见诸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  相似文献   

9.
报刊的体育版记者仃J在对赛事优胜者的称谓中,很少用“第一”,而是代之以其他名称,这些代称多彩多姿,饶有情趣,下面不妨举出一些“第一”的代称及典故,以飨读者。1.冠军。犹言诸军之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今多用以称比赛第一名。这也是“第一”最多最常见的别称。2.折桂。《晋书·卻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诜对曰:‘臣举贤良  相似文献   

10.
<正> “画虎不成反类狗”一般均解释为“画虎不成,反倒象狗”(《中国成语大词曲》52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该词条的引文为“汉·班固《东汉观记·马援传》:‘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狗与虎,外貌、形体相差甚远,画虎不成,怎么也不会象狗。《尔雅·释畜》:“未成豪,狗。”注:“狗子未生乾毛者”。《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曰:“照释兽云:‘未成豪,狗’。与马2岁曰驹、熊虎之子曰豿同义,皆谓稚也”。《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的‘捕虎一,购钱五千,其狗半之’”左传昭公七年:“今梦黄熊入于寝门”。疏:“熊虎之类,其子名狗”。《玉篇》:“豿,熊虎之子也”。《尔雅·释畜》:  相似文献   

11.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小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0年12月第2版)注曰:“[《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是‘彼黍离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  相似文献   

1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一些教学参考资料译作:“(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种译法颇可商榷。按:在唐朝以前,“朝代”是由“代”表示的,“世”与“代”有所区别。《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世相朝也”一句,郑玄注曰:“父死子立曰‘世’。”《左传·昭公七年》“从政三世”,也是“祖孙  相似文献   

13.
《辞源》第四册第2923页“[护前]:袒护所为,绝不认错。《三国志·吴·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辞海》上册第1551页“护前:回护自己从前的错误。”也引《朱桓传》为例。两书解释“护前”,与“护短”相近,但是与它的本义相违背。“护前”这个词,《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也用过:“羽闻马超来降……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有这样两句话:“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双方才能领会。”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多种权威工具书,均无“察颜观色”一词,而只有“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跟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O 0.1古代汉语中,居状位的“俱”、“具”有总括范围的语法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副词“都”、“全”等相当。然而,这两个词的作用和意义是否就毫无区别,怕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未必有定论的。《辞源》(修订本)第一册第316页“具”词条下载:“具……⑨副词。都,全。通‘俱’。《诗·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乃入,具告沛公。’”这条释义有两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作者把《诗》和《史记》中的这两个“具”认为是  相似文献   

16.
《汉书·窦田灌韩传》 :“坐乃起更衣 ,稍稍去。”该句亦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其中“稍稍”一词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无注释 ,盖为常见之义 ,即“逐渐”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 (八 )》“稍”字条认为“‘稍稍’二字叠用等于现代的‘渐渐’” ,并举该句为例。《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将该句释为“座上的客人看见势头不对 ,便起身托言上厕所 ,渐渐地散去了”。王伯祥《史记选》将该句释为“坐客于是托言更衣 ,陆续退去”。《汉语大词典》“稍稍”词条下共有十一个义项 ,其中“随即 ,已而”条下举《史记》该句为例。按…  相似文献   

17.
一、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某日谢安问:“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二、专指谢安侄女谢道韫之事,表示有才有貌之美女。《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为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7,(1):112-112
《庄子·至乐》载:“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尚书、召诰》云:“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云;“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对于这些出现在上古典籍中的“有”字,人们已经提出过多种解释,例如: 1、宋邢(日丙)疏《论语·泰伯》篇云:“外传称禹氏曰有夏,则如舜氏曰有虞,颛顼以来,地为国号,而舜有天下,号曰有虞氏,是地名也。王肃云:‘虞,地也’。皇甫谧云:‘尧以二女妻舜,封之子虞’。”刘琪《助字辨略》据此而释“有”为“抚有”之义。 2、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有,语助也,一字不成词,则加‘有’字以配之,若虞、夏、殷、周皆国名,而曰有虞、有夏、有殷、有周是也。”马建忠《马氏文通》沿用此说。 3、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册云:“上古名词的前面往往  相似文献   

20.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前小序中“予自度此曲”句,标明本词是自己创制的曲调,即“自度曲”。“自度曲”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其文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对“自度曲”,后人有不同的注释。应邵注为:“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臣赞注为:“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西京赋》曰:‘度曲未终,云起雪飞。’”颜师古认为:“度,音大谷反。”即读今“铎”字音。而臣赞引《西京赋》为注,他把“度”字解释为“过渡”的意思,于是可知他把“度”读作“杜”音。但应邵所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