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乃香同志《究竟是谁“神游故国”》一文,认为苏轼是“身游”赤壁,而不是“神游”赤壁,“神游”赤壁的应该是周瑜。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是: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此句中“神游者是谁”引起过不少争论,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材课下将“故国神游”注释为“神游于故国,指词人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那么,神游者应该是苏轼了。这种理解当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故国”一词却太过轻视。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是,第一种: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先看“故国”。课本注释说:“故国,旧国,这里指旧地。”这里的“故国”“旧地…  相似文献   

5.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人们在品读中,也会产生一些疑惑,如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神游故国”者是谁呢?是作者本人还是周瑜?翻阅一些注译本,可知有四种情形:一是回避,不说神游者是谁,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如此:“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指古战场。”王延龄《唐宋词九十首》注为:“[故国神游]精…  相似文献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7.
把“故国神游”理解为“我(苏轼)神游故国”,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  相似文献   

8.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有词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少学者指出,其中的“多情”一词当视作“多情之人”的省称,即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之“多情”,属性状借代.那么,此多情者究竟意指何人呢?启功先生认为:“‘多情’者,谓周郎之多情也.以彼之英发,见我之早衰,自应相笑.”①持类似观点者也将前句“故国神游”的主语设定为周瑜,意谓周瑜的魂魄重游赤壁故地的话,志满情丰的周郎必当取笑词人的“早生华发”.如此释读,似乎保持了本词下阕主体(周瑜)叙述的一贯性,却忽略了词人在耽于“遥想”公瑾神采和伟业之际忽而召其魂魄前来的突兀感.  相似文献   

9.
一、壮志难酬的苦闷《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目睹朝廷的萎靡慵懦,面对边疆危机的日益加深,他渴望自己能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只可惜岁月蹉跎,华发早生,空有一腔热血,不受重用,无奈之下,只有自嘲“多情”了。  相似文献   

10.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之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继《“故国神游”尚不宜下“确解”》而运用以苏注苏之方法,认为可以确解为苏轼神游故乡,亡妻王弗多情而惊怪其早生华发。表现苏轼之“不思量,自难忘”也。  相似文献   

1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的句读、“故国神游”、“多情人”的解读等几个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议。这些争议表面看来是断句与词语诠释的问题,争论往往陷人词律与考证的范畴,结论难免偏颇。词是抒情性的文体,理解应以文本为主体,结合特定的时代环境与作家创作心理,注重作品艺术构思的完整、意境的浑融、思想情感的统一,并立足于苏轼对词革新的贡献,以期得到相对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瑰丽的江景和英姿勃发的周瑜形象,创构出雄奇壮阔的境界,唱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情礼赞,对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的衷心倾慕。观其全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气概之豪迈,足以雄视千古,历来被推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但对本词结尾“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却常常让人挠头,大多数的“教参”、“鉴赏”之类的资料,都分析为:是词人抚今追昔,发出的自笑多情、光阴虚度的叹惋,是仕途上遭受挫折后的消沉情绪的流露,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轼《念奴矫·赤壁怀古》中的句子。不少注家都认为这几句刻画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雍容闲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表现出周瑜的军事才能和蔑视强敌的气概。然而“小乔初嫁了”一句又如何理解呢?因为众所周知,周瑜娶小乔不是在赤壁之  相似文献   

14.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15.
古人作诗赋词题咏赤壁,亦多歌颂指挥疆场,取得战争胜利的周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涨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一诗是否也在赞美歌颂周瑜呢?有人认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曹操作为反衬,突出周郎的雄姿英发。这种理解符合杜牧诗作的本意吗?如果我们加以分析,便知谬也。  相似文献   

16.
“了”字在古诗文中常用义为“明了”“了结”等,也作助词用,这些都为人所熟知,而它的“全然”“完全”之义则容易被人们忽略。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了”字,当作“全然”“完全”来理解,应该把这阙词的下片前三句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说的是赤壁大战前,小乔刚刚嫁给周瑜,周瑜当年全然一副体貌出众、言谈卓绝的样  相似文献   

17.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职和中学语文教材共有的一篇课文,可见其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本教学设计,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文学遗产》2010年05期,第89页)一文的启发,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尝试从探讨周瑜的风流形象入手,去感受作者苏轼的内心感受与情感。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注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乔”,说是“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查历史,小乔的父亲不叫乔玄;乔(当作“桥”)玄也没有叫小乔的女儿,更不是周瑜的丈人。  相似文献   

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怀古词的代表。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苏轼为什么这样悲叹“千古风流人物”的一去不复返和颂扬这些人物?为什么这样赞美祖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是文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融合渗透的最佳载体。无疑为教师发掘教材中隐含的探究性因素,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展示了任意驰骋的空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一、在质疑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某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但只要质疑有理、分析有据、思维独到、结论可以自圆其说,就不失为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讲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学生对书上关于神游主语的模糊解释提出质疑。首先提出:“神游”的主语是谁?这是问题的关键。何谓“神游”?学生认为:所谓“神游”,即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