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十分渴望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使自己的劲运得美观、力发得漂亮。然而由于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的观点分歧、内容庞杂,广大习练者很难从中系统、全面地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从而影响了运劲发力水平的提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用现代物理力学知识,将人体所受的力分为支撑力、磨擦力、对手的打击力和打  相似文献   

2.
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普及,许多人已开始从太极拳的“着熟”阶段步入“懂劲”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实践往往使我们走许多弯路或犯许多错误,于是便一头扎进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试图认识了解劲力理论和掌握运劲发力规律,提高自己的拳技。但由于传统劲力理论的局限,不少人被弄得一头雾水。因此,我们很有  相似文献   

3.
论太极拳的身型及其与劲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正确的身型是滋生劲力、整合劲力、发放劲力的关键。各部分劲力的和谐统一是太极拳身型种种规矩的基本原则。本文对太极拳的身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与太极拳劲力的关系,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和指导练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黔筑 《精武》2004,(4):27-27
太极拳界关于练拳发力要不要与呼吸配合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不与呼吸配合,另一种观点强调与呼吸配合。对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下结论,而应该首先了解气与力的相互关系,并把它放在一定习练阶段的条件下去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气与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因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而受到练习者的喜爱。太极拳的劲力则是太极拳演练的高层次技术要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于太极拳劲力方法提出浅显之刍论,以探讨太极拳演练劲力方法运用。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劲力 在传统太极拳理论中关于劲力的阐述:(1)王宗岳《太极拳沦》“由著熟悉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阴阳相济疗为懂劲。、”(2)武禹襄《十三势说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要腰,形于手指。”《太极拳解》“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  相似文献   

9.
张君 《武当》2008,(10):18-19
提到太极拳,提剑“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谐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并非“拙力”,乃是太极之“劲”。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使武术段位制太极拳得到更好的推广普及,在理论分析、教学实践与经验升华的基础上,归纳并阐述了太极拳对打套路的练习要则。太极拳对打套路的练习应从招式、技法、劲力3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攻守秩序、熟练技法运用、体验劲力粘绵的技术提高过程,逐步达到动作准确到位、演练宛如一人的技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太极拳劲力主要受放松、身体姿势、意念和呼吸等因素的影响。练习太极拳应以劲力为核心,从而提高太极拳的技击对抗、竞技观赏、健身养生等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陈式太极拳劲力蓄发的能量转换过程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阐述了太极拳劲力蓄发互变的实质。认为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实质上是对身体筋骨、肌肉、韧带弹性的锻炼过程,相当于把一个没有弹性的或者是弹性不大的弹簧通过螺旋拉升、压缩使其具有更大弹性的过程。其重点是要通过练习来增大人体弹性系数和人体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美学特征。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神韵之美、虚实之美、劲力之美等。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相似文献   

14.
王修雨 《武当》2006,(5):13-14
陈式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三百余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拳学理论。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与《孙子兵法》在战略战术上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一、“兵不厌诈”。遇敌交战,双方动作不时地变化,运动速度,幅度大小,手足的劲力、角度等等无法预测。双方为取得胜利均会使用一些奇诡的招式进行攻防。功夫高深者能精神内涵,机宜尽蕴,运用战术手段闪惊巧取,避其锋芒,抢先进攻之。  相似文献   

15.
史有为 《体育科学》2003,23(2):96-99
研究目的:探讨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时劲力变化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太极推手的训练和教学提供科学的方法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的劲力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推手运动员与非推手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腿部瞬时发力时推手运动员比非推手的运动员的水平力大得多;从事太极推手多年训练之后,在发力时肌肉能迅速的达到激活状态,有内劲、速度快,爆发力强,动量大,冲击力比较大,建议:不断从科学角度总结太极推手理论,使太极推手理论与太极推手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陈雄 《中华武术》2006,(9):24-25
习练太极拳桩功,是在中定状态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功夫,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采取意念假借、内视观想、精神放大等诱导方法将劲力充分调动起来。太极拳桩功的内涵和修炼内容主要分为养生和技击两部分。本文所谈的主要是用于技击的太极拳桩功。通俗简单地说,桩功就是单练式站桩和对练式破桩固桩的功夫。  相似文献   

17.
太极圆功     
魏刚 《精武》2007,(7):54-57
太极圆功外形简单内涵丰富。因为太极圆功的劲力贯穿了拳法始终,故习练者若依照此法长期苦练,即可把太极拳所包含的劲力练上身,然后把这个劲力带到套路中、带到器械中、带到推手中,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太极圆功包含了许多武林前辈的心血,现在我把它整理成文介绍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以便共同探讨,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张宝银 《武当》2005,(10):17-18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宗岳《太极拳论》及一系列传统经典,是研究修炼太极拳的理论指南,由于对传统理论的忽略和漠视,如今在太极拳演练、研究和修持中.存在下列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太极拳的传统文化特征与精神的表现。很显然,目前的太极拳竞赛模式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要改变审视的角度,要正确认识把握好太极拳的劲力特色,要指出目前人们对太极拳精神与意识的认识处于僵化。只有采取一种即兴发挥的套路比赛方式,摆脱目前固定的套路比赛形式,才适应时宜。这种即兴的表演其实正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悟性思维、直觉思维,也更突出了练太极拳对心灵的修炼。  相似文献   

20.
“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劲”?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