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对世界科学史有重要的贡献,他在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方面,有渊博的学识与创见。他生于1884年,逝于1956年。他创办有影响的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他的著作《科学史导论》对科学史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他的这本著作收在商务印书馆出的汉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相似文献   

3.
老卢有个外号,叫“夜猫子”。那还是在李封矿报废之前,他总是不吭不声就下井了,别人说他有点神出鬼没,他说:夜里井下好出事,多下去转转有好处。他叫卢振广,现任焦作矿务局李封多种经营总厂党委书记。厂名是去年改的,改前叫李封煤矿。他周围的干部群众反映:卢书记最大的特点是好下去蹓跶,到车间、到区队、到调度室、到职工宿舍,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困难,你肯定在哪里能找到他。  相似文献   

4.
田家英同志是党内有影响的学者,他不仅对党史有研究,对当代中国社会有调查和了解,同时他对中国历史有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清史兴趣更浓。不幸他被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夺去年轻的生命。 田家英对收藏书法、书扎等有很大志趣。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毛主席书写的诗词、书扎不时丢  相似文献   

5.
新近出版的《乔木文丛》共有四集,其中有一集为谈文学艺术。这一集收入他71篇言论,包括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章、报告、谈话和书信。文集中的内容许多未发表过。本文集收入从1930年3月他在中学时代写的《近代文艺观测》起,直至1992年9月25日他逝世前三天阅定的《人比月光更美丽》,时间跨度62年。 胡乔木一生对文学艺术十分热爱,在党内长时间主管意识形态工作。他阅读广博,并有独到的见解。他对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美学与欣赏,都有研究和兴趣。他的言论,在党内和社会有很大影响。下面对他的若干论点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6.
邢小群 《出版参考》2005,(26):25-26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7.
“在半个世纪里,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有人称赞他,也有人厌恶他;他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有荣耀,有欢乐,也有悲痛。他把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印在这一时代里。”  相似文献   

8.
李鸿玮的水墨世界,构图简单,颇有意境,颜色极简,但墨气喷张,让人们似乎听到、看到风雨之声。他把解读的视角和方式完完全全用在了作画上,所以,业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画笔画画。他说,画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感到平静、畅快、祥和、快意。他说这话时颇为认真,那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江志顺,1945年生于四川安岳,1963年参军,次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71年调入解放军报社,现任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他勤奋好学,于1983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修科进修两年,从理论上丰富了自己。22年的记者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他的汗水挥洒冰峰海岛,他的辛劳投入换来了丰硕果实,先后有80多幅摄影作品在全国各类影展、影赛中获奖。1987年首届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中有他,1990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有他,1991年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中也有他……江志顺的摄影代表作品有《三代人》、《山村的节日》、《奶奶,你猜猜》、《生死线上》、《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等。——编者  相似文献   

10.
杨江 《云南档案》2007,(12):9-10
<正>在云南丽江永胜县六德乡的东面,有一座他留山,山上有玉水、营山、双河三个行政村,居住着四千多他留人。他留山最早叫红泥山,后因居住着他留人而得名。他留人最早也叫他鲁苏,解放后划为彝族支系。他留人意为外路人,也就是说,他留人的祖先是从外地迁徙来的。据他留人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明朝洪武时期从湖南迁徙过来的。那么,最早的他鲁苏为什么又改名叫他留人呢?这里面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1.
正袁也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开国将领。他有过驰骋沙场的豪迈、战功显赫的辉煌,也有过退步转职的无奈、坐牢挨斗的厄运。他在湖南一师听过毛泽东的课,算得上"天子门生"。他只是一名少将,但他担任过元帅林彪的老师和上司;他入党的时候,元帅彭德怀、贺龙还没入党;他进军官学校时,元帅陈毅、罗荣桓还没参军;同时在黄埔军校任职,元帅徐向前没有他的名声  相似文献   

12.
闲读偶记     
《东山魁夷散文选》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画家。他画中那种宁静、和谐、深切、悠远的情调,最使我倾倒,虽然见到的都是印刷品,无缘欣赏原作。绘事之余,他也写散文。他的散文,可算画论散文,也像美学论文,和他的画一样,有宁静、和谐、深切、悠远的美。《东山魁夷散文选》(陈德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文39篇。翻开书,就好似进入一道长长的画廊,作者用那支善于创造视觉形象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他的散文,如看他的画。读他的散文,也更能理解他的画。他的散文,和他的绘画一样,天衣无缝地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融为一体,有对自然界万千气象的生动写真,有对历  相似文献   

13.
采访喻国明,最为突出的感受是他的忙碌。身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有许多会议要参加,有很多外地来京的客人要会见,有许多的课题要研究……我们的电话采访,最终在他刚刚飞抵成都之后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4.
<正>宋子文是宋美龄的亲哥哥,他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宋子文是国民党内一位比较务实、开明、正派、爱国的官员,抗战时期,他坚决主张抗日,不与日本妥协。对于蒋介石批准的有损国家尊严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他宁肯辞去外交部长职务,也不签字。他精明、能干,是一个有锋芒的人,为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从不盲从蒋介石,因此他常因与蒋的意见不同发生争吵。而蒋则认为他气傲跋扈、我行我素、冥顽不化、"遇事不能承其意",所以,蒋介石在重用他的同时,还常常罢他的官。  相似文献   

15.
小评《废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看过一些贾平凹的作品,认为他有才气,写得不错,印象很好。这次一看《废都》,使我不敢相信是他写的。改变了我过去对他的看法。以写这些东西讨好、吸引某些读者,这是作者的悲哀。看来,他并不尊重自己过去的成就,而愿意拿自己的艺术生命作践自己。 有人说,他是在写哲学。是的,他是宣扬庄子的人生哲学,宣扬的是庄子的消极思想。庄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他的学说里有许多进步的积极的东西,但是也有许多消极的思  相似文献   

16.
又入革命洪炉再得良师益友冯雪峰大概在家里隐蔽三个来月,党内“交通”便来通知他,说中央革命根据地要人,组织已决定调他到那里去,问他自己的意见怎样。他无条件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虽然,上海是他驰骋如梭、奔突如箭的老战场;是他从事文学活动的一块沃土,他的文学事业在这里抽芽萌蘗、初绽花蕾;在这里,有他众多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特别是有鲁迅的指导和关怀;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的贫困县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他卖官、受贿一百多万元,被抓了起来。他终于进了垃圾堆。 谁请他来的呢?党和政府一再有决定、通知:当党政干部是不准以权谋私的。而且已经打了一大批以权谋私的官员。可是谁也没请他来发财,是他自己硬要爬上那个他认为能发财的位置的,他是自觉要当社会垃圾的。 过去有过一部电影《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8.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9.
汪峰是少有的中国主流摇滚明星。这是他自出道以来就梦寐以求的状态。他有过努力、寻找、妥协和坚持。他乐于尝试不同的舞台也愿意与时代互动。他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汪峰穿着黑色皮衣皮裤,梳着耸立的“飞机头”,不苟言笑地对着一排摄像机。他要为自己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巡演造势。  相似文献   

20.
茫茫戈壁,有他的足迹;天山深处,有他的身影;边防哨所,有他的笑容。维吾尔族老人亲切地喊他"记者巴郎子";塔里木油田人自豪地称他"荣誉职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