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传统作文的命题常常要求从日常生活的一事、一景、一物中选取题材,并努力使平凡的题材具有深广的意蕴,此所谓"小题大做"。自考场材料作文打破传统之后,根据材料自命题的作文便应运而生。而根据这个材料产生的命题往往是大话题,如"新世纪畅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抉择"等等。这样的作文最紧要的是能不能"大题小做"——即抓住一点,写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在听老师讲作文,或是自己自学作文知识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与写文章有关的"四材"。这"四材"是什么呢?写作范围的"题材""题材"是指文章写的是哪种类型的内容。例如:"校园题材"写的是学校里师生的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工厂题材"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本期主题:写亲情,有没有真感动?导语亲情作文,几乎是中小学生作文题材的第一疆域,绝大多数的作文题目都可以写亲情题材,大多数考生也愿意写亲情作文。但一般的亲情作文"何其相似乃尔",其结果必然"泯然众人矣"。我们以为,写亲情作文,首先要动真情,亲情作文本来就主要靠真情动人,你零度感情介入,即使用上那么多煽情的词语、句子、修辞,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记叙文创新的办法很多,我以为最行之有效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换位"。这里的"换"是"变换""更换"的意思;"位"则是指组成作文的诸要素,如体裁、题材、立意、语言、写法等。就作文而言,"换位"就是换体裁,换题材,换立意,换语言,换写法等。如果作文时将其某一二个方面做点改变,做到和以前不一样,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那么所写之文就有可能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按这样两步进行操作:第一步、析题目(或材料),找限制。写记叙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我们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由于中考作文几乎都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因而大多数同学都很注意话题作文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文章体裁的把握。传统的写作能力测试,都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限制文章体裁,题材,不利于同学们发挥才智。因此,逐步被材料作文取代,但不少同学还是受到材料的制约,不能根据自己的积累写自己最熟悉,最想写的文章。于是,话题作文出现了。话题作文比起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更有灵活性。它只是在提示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话题,供同学们写作。同学们不再受体裁,题材的限制,可以围绕话题,或记叙、或议论……随心所欲,尽情发挥。话题作文的出现,是老师们…  相似文献   

7.
题材的误解     
谈到作文的题材,叶圣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很值得品味.他说,中学生对作文题材"有一种误解",以为作文必须"离开自己的经验去想意思,去找材料,自己原有的经验好像不配作为意思,不配作为材料似的".……  相似文献   

8.
好的作文首先要有好的题材,也就是写作用的好材料。文章的主题思想要靠生动的切合需要的材料来表达、实现。一篇文章主题确定后,要认真地选择材料。作文考试是对写作能力的检测。作文的选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9.
下面结合农村生活题材,介绍一个生活化的作文训练案例,或许能给教师指导作文带来一定的启发。老师说:"今天的作文,不出题目,你们见到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理解并掌握作文题材的"以小见大",对于写好一篇文章尤为重要。什么是"以小见大",怎样做到"以小见大",这正是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一、什么叫"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要小题大做。具体地说,"小"是就题材而言,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是重大事件;"大"是就文章的主题而言,反应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二者都是来源于生活,而表现生活的。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往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Z1)
练就一双“慧眼”每当作文时,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些同学面对作文题一筹莫展,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有的则写写停停,进展缓慢。问及他们原因时,有的说没什么好写的,有的讲对写的材料记不清了。这些问题大都与作文题材有关。缺乏素材是同学们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在材料作文司空见惯的情势下,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依然不得要领、乱云飞渡,要么从某个无关痛痒的"熟词""熟句"入手,看见"感动"就写感动,看见"责任"就写责任;要么就把材料无限拔高,提炼成"换一个角度""事物的两面性"这样过于宏大,且远离材料的立意。学生写了两年多的材料作文,却总是这样游离于材料之外,是训  相似文献   

13.
王占品 《成才之路》2012,(24):54-35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全国高考的主要作文题型,考场上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文体是议论文,把给材料议论文写好的关键是把"始发叙述"写好,而这正是现在广大考生写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教师要探讨材料作文"始发叙述"的写作,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和广大考生写好材料作文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5.
拿到中考作文试题,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写什么。写什么,实际上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一般来说,试题本身会给你一个题材范围,我们将之称做范围性题材。如《我的老师》《难忘的一次集体劳动》。在这里,老师、劳动都属于范围性题材。另一种我们称之为具体性题材,具体性题材是指在行文过程中选用的具体材料。范围性题材与具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引入作文,使作文的内容更充实,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一、以作文来写课堂写作应当着眼于现实生活,从最熟悉的生活写起,从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写起,从写“小内容”、“小意蕴”到写人生与社会等大题材、大意蕴。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作文的训练基地,以课堂提供的素材为核心,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地写课堂,把课堂当成作文训练的起点。1.课堂成为作文的起点。多半学生的作文是从  相似文献   

17.
“经历作文全程,切实落实四放”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将作文全过程和教学过程图解如下: 一、范围“放”宽。主要解决“写什么(选择题材)——为什么写(表达愿望)”的问题,在课前和课内完成。 1写作时间放宽。作文前,要给时间让学生充分酝酿,充分准备。①提前布置写作内容或题目。一般提前3-5天,难度大的内容,可提前4-6天,对本次作文提出任务、要求和准备过程。“选择题材”和“表达愿望”是紧密相联同时进行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布署的或自己确定的作文内容,选择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反复比…  相似文献   

18.
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新人耳目,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形式,以新奇灵动的形式吸引阅卷者。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要写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上,同学们(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常常会遇到旧的题材、题目,都是与过去写过的东西类似的作文训练,如已经写过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有的同学遇到这样的"旧作文"训练,常常会为难地皱着眉头,说:"这个以前不是写过吗?"还有的同学会说:"这是旧作文,还有什么好写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写,或粗心大意,或带着厌烦情绪,经常是草草应付了事,有的同学甚至把过去写过的  相似文献   

20.
江可佳 《教师》2010,(29):78-79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