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朋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英文中大量的动物词汇不仅有其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象征的意义,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因此,常被借用来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和特点,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相似文献   

2.
怀旧的成本     
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  相似文献   

3.
马平 《生态文化》2013,(5):42-44
人们在鞭挞不人道、不道德的恶人恶行之时,往往斥之为“禽兽不如”,称之为“简直就是牲口”。笔者以为如此比喻有辱动物,因为面对曾经是人类朋友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以及人类饲养的牲畜和家禽——人类应该自愧弗如,无地自容。远古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靠猎捕兽类、鸟类、鱼类,  相似文献   

4.
音乐和舞蹈是人们对内在生命状态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与舞蹈的产生跟人类的进化密切相关,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同时音乐与舞蹈相互影响,当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某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中时,表现为互相渗透和互相阐释的关系。音乐被喻为舞蹈的灵魂,好的音乐不仅能够激发舞蹈编导的创作灵感,而且能够激发舞者的创造力。舞蹈是融听觉和视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音乐内在情感的外化载体,舞蹈展现的过程离不开音乐的烘托,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和《雪虎》两部小说都是以"狗"的生命历程为线索来叙述故事情节。这两部小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物小说,其对人类社会意识和生存意识有深刻的启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环,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宋洋 《文化学刊》2009,(4):22-23
音乐作为源古至今,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文化血脉,自人类先祖告别低级动物界之后,如同血液对于人体的意义一样,音乐始终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谐共存,时时处处彰显着人类文明的异彩,绽放出人类内心情感的真诚心声,并且它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积淀大海中的一隅,处处表现出大众群体的创造伟绩。  相似文献   

7.
高峰 《生态文化》2014,(4):17-17
鸟儿保护环境和粮食 地球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细菌、原生生物、动物(包括人类和鸟类)、真菌和植物是在一个系统里和谐发展的。生物、岩石、空气和水之间以微妙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环境的稳定。如果一种动物,如鸟类灭绝或濒临灭绝,人类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相似文献   

8.
以数据、算力与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驱动着国际传播范式创新,对未来的国际传播秩序与生态格局带来引领性影响。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元宇宙成为国际传播的崭新场域,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成为国际传播博弈新筹码,社交机器人成为新型传播主体,拓展人类数字交往的关系及意义,以其为核心的计算宣传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新武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断满足人类感官、情感和价值多层次需求,重构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秩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有声语言产生前,人类拥有其他的交际方式和手段,即"大语言"。初始状态下人类使用的语言与黑猩猩等动物的语言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声音并未占据主要地位。随着符号化语言的高度发展,人类语言以其无可比拟的精密化程度为人类所特有,并成为动物语言无法跨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0.
赵荣荣 《文化学刊》2015,(2):111-115
以库切的《耻》为出发点,讨论动物的伦理道德问题。在当代,动物解放运动兴起,其基本目标是为动物争取权利,具体做法是让人类替动物说话,从而赋予动物主体地位。这样做虽然能达到一些目的,但在伦理学层面仍存在问题。首先,语言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它从根本上还是体现了人类的利益。其次,赋予动物主体地位反映了二元论思维的痼疾。这种思维定势中仍然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分裂,从根本上来说无益于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放弃二元论,从"中间王国"出发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说牛     
牛是与人类最贴近的动物之一,牛与人类的生产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从古代到现代,牛伴随着人类一路走来,成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之一。在农村,牛耕田减轻了农民劳作之累,牛拉爬犁或拉车解决了人们运输和交通之难,牛还可以帮助人们拉磨、车水等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农业发达地区,牛耕田、  相似文献   

12.
姜慧玲 《文化学刊》2015,(2):109-110
在哈代的动物书写诗歌中,哈代赋予动物以主体性,他不仅对动物充满了悲悯意识,还针对人类对动物的残害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所憧憬的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统一,显示出他作为生态意识者与人文主义者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建设人文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加强城市传播是人文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容器。把握城市传播作为品牌化进程和作为社会互动和意义交流过程的两个属性,是发挥城市传播在人文交流中重要作用的关键。以城市传播促进人文共同体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城市交往、以旅游和文化活动为抓手提升城市体验,另一方面应深耕城市品牌化进程、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二者并行共进,构建温和、开放、富含人类情感的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了解遥远的古代是人类的一个永远的梦想,通过考古学家,这个梦想将被不断升华,不断传递——从某种角度说,考古学家就是人类古老、悠长的文化命脉的守护者。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应该尽心尽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  相似文献   

15.
刘先平先生继承了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通过对大自然文学的审美观照,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界的沟通与联系。他的《海雕行猎》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深刻的现代启示,作品展示了大自然世界中激烈地生存竞争,教会人们生存之道。作者对整个大自然界满怀最真挚的情感,在创作中凸显了海雕形象的自然本真,并通过《海雕行猎》向读者传达了一些内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本文就主要论述刘先平《海雕行猎》的独特价值,分析《海雕行猎》中蕴含的启迪心灵的生存之道、动物界存现的自然本真的"类人"特征、动物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最后论述刘先平《海雕行猎》的现代启示以及内涵深刻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心     
两年前,邹朝碧创办了私立海达孤儿院。花光了近80万元的所有积蓄。她的父亲从小是在孤儿院里长大的,创办孤儿院或许与此有着某种情感的关联;而能够用一个母亲的慈善爱心,去慰藉、安抚那些漂泊无依的  相似文献   

17.
史燕 《职业圈》2011,(17):96-96
一、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但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孙志勇 《职业圈》2014,(30):55-55
21世纪是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人类将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信息革命。信息传播方式经历了“门户网站”、“博客”再到“微博”“微信”的转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变革,也珏将引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变革。微博、微信的发展已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平台。它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但由于微博、微信的许多特点,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得到自身的完善和成就感,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素养为主体,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该文展现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毛南族的勤劳与智慧的文明成果,内容和形式质朴平易近人,感人至深,散发着毛南族特有的泥土气息,注重情感意向的表达,围绕“人”的特性,把道德伦理和内在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心灵出发去追求情感的真实性,对教育的本质认识,对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志在探求"文化学"基础概念的本原。认为,"文化",就是指人文化成。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在不同地区生活的民族先哲创造发明文字,用以教化人类自己脱离原始野蛮式的动物生存状态使自己成为文明人和用人自己的劳动实践开发开化原始自然物成为人化自然物也。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只要是人类创造发明出来的自然宇宙界没有的新东西,都可以概括入文化概念范畴。这应是本原意义上的广义文化概念含义。今人看来,"文化",是仅指观念形态的文化或精神文化,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含义。同时,将文明、价值、哲学和新实学的概念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