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缺血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缺血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应用的药物非常有限,而且作用特点和效果仍不明确。该文总结了目前我国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缺血药物的作用和机制,比较了各种药物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抗急性脑缺血药物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治疗急性脑缺血药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颅内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的狭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并发症。在SAH病人中30%-70%可出现脑血管痉挛,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病人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SAH导致CVS的机制研究有了一些较新的认识,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通灵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动脉栓线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BaxmRNA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阳性细胞,经图像分析,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脑通灵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表达减弱,SOD活性高,MDA含量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通灵通过抑制促凋亡基因BaxmRNA和清除自由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药物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致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有研究表明采用轻度的脑缺血预处理可以改善致死性缺血性损伤所引起的神经元损害;基于对脑组织内源性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的认识,近年来发现一些药物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称为药理性预适应,不同的药物诱导药理性预适应脑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开发诱导药理性预适应的新药有望应用于神经外科及预防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康脑液方剂干预下观察皮质区内源性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1.5h再灌注1~14d后,脑皮质区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药物干预组、模型组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下降。结论:药物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脑皮质区SCF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与模型组具备相同的表达规律,两组SCF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田涯 《中学生阅读》2007,(10):50-52
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又称“CTO”,是一种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如果动脉闭塞发生在腿部,会引发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轻者致残,重者截肢;如果闭塞发生在心血管或脑血管,则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溢血,导致患者猝死。据统计,现在心血管及相关疾病威胁者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有五分之一入口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为临床提供锁骨下动脉狭窄及脑缺血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后随查.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颈部动脉、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返流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诊断、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细胞内钙超载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检测正常大鼠脑组织和脑缺血再灌后脑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脑含水量、脑组织钙离子含量和光、电镜的观察 ,观察黄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 ,每组 12只大鼠。模型组和黄芪组均用动脉栓线法自右侧颈总动脉插入阻塞栓线 ,伸入大脑前动脉起始部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黄芪组梗塞和再灌注前 5min均经左侧颈外静脉给药两次 ,而模型组代之以生理盐水。梗塞 1.5h后拔线再灌注 ,再灌注 1.5h后断头取脑。分别测量各生化指标和制作光、电镜切片。结果 :模型组丙二醛含量、脑钙含量、脑水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黄芪组脑钙含量、脑水分含水量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1) ,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光镜观察 :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周围狭窄状亮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 (P <0 .0 1) ,黄芪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观察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核膜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房颤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发病因素,其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降血压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利尿剂仍然是治疗高血压的较好药物。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从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方式开始。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症,其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尚未找到一种确切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的新认识,内科治疗措施也有相应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缺血性脑再灌注治疗 实验表明,脑缺血后90min内再灌注可有效保护脑组织,减轻坏死损伤的程度,而在缺血90min后其梗塞灶大小已与永久性缺血相似。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中风的发生对冰片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创新要点:首次对冰片及其中药制剂在脑取血再灌注(中风病理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为药物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堵塞法建立脑缺血中风模型,中风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灌胃冰片与醒脑静口服制剂,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后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并用非房室模型分析药时曲线(见图3),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2)。重要结论:脑取血再灌注损伤(中风状态)可以促进冰片的吸收及生物利用,醒脑静中其他成分对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对病人的初筛.方法:用TCD对几年来就诊病人中发现的8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总结.用4MHz连续波探头分别查颈部的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用2MHz探头分别监测颅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同时进行压颈试验和二氧化碳反映试验及脑血流自定调节功能检测。结果:用TCD检查后发现了供血动脉高流速低搏动指数的频谱及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降低,发现了血流速增高和搏动降低与血管床有直接关系,血管床越大,血流速越快,发现了ArM对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扣二氧化碳反应性降低时动静脉畸形比较特异的指标.讨论:目前,脑动脉畸形患者日趋增多,用TCD检查快捷方便,对病人无损害经济实惠,对进一步脑血管造影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选择和应用较为可靠的脑血管病动物模型对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常见的各种动物全脑缺血和局部脑缺血及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种类、制作方法和特点作了详细分类及介绍,特别详述了改良Himori法(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该模型制作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现有动物模型应用特点的评价,为选择合适的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探索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腹腔注射大黄素10.0、1.0、0.1 mg·kg-1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对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脑组织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进行测定,并测定脑指数。结果:大黄素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探索认知功能障碍;减少NO和H2O2含量,降低NOS活力,提高CAT活力和增加脑指数。结论: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探索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力和增强CAT活力,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大剂量组、康脑液中剂量组、康脑液低剂量组,大鼠缺血2h,分别再灌1d(即24h)、3d、7d,于大鼠苏醒后及再灌24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4h后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再灌1d、3d、7d分别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脑水肿形成,减轻脑水肿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复苏学进展很快,国内外学者对心肺脑复苏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新概念,本文就心肺脑复苏中的若干新进展概述如下。一、心肺脑复苏时的药物应用心肺复苏时药物应用目的是提高心肌应  相似文献   

17.
正常的免疫系统为机体的最佳搭档———一个自动控制的生物战争引擎,几乎可以摧毁所遇到的任何微生物。但是免疫系统一旦失控,也可以对正常组织造成致命的伤害。免疫系统持续攻击正常机体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有40多种。像牛皮癣、多发性硬化和I型糖尿病等均是由免疫系统“错误判断”引起的。现在还没人知道是什么因素造成免疫系统错判以及如何治疗这些疾病。最近,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研发方面,研究人员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药物可能为今后50年制药领域中最重要的进展。这些药物中,大多数为基因工程化的生物分子,并且大多数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脑囊虫病是指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内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因饮食不佳而获病,是一种影响劳动力、威胁生命的常见病。既往无特效药物。近年来,试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16例,证实其疗效超过以往任何药物。但治疗过程中药物反应也很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癫痫等,严重者可因颅内压增高、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脑梗塞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由此脑梗塞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检索近几年有关治疗脑梗塞药物应用发展相关文献信息,综述脑梗塞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为科学合理进行脑梗塞这一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损害。方法 :本实验利用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每组 12只大鼠。模型组用动脉栓线法自右侧颈总动脉插入阻塞栓线 ,伸入大脑前动脉起始部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梗塞 1.5h后拔线再灌注 ,再灌注 1.5h后断头取脑。分别制作光、电镜切片。结果 :光镜观察 :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周围狭窄状亮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 (P <0 .0 1)。电镜观察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核膜双层结构极度模糊 ,多处膜中断 ,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呈气球样肿胀 ,粗面内质网几乎见不到。星形胶质细胞水肿 ,细胞器减少 ,局部细胞膜结构不清。结论 :本实验表明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在光、电镜下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