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边缘少年"能否顺利完成角色过渡,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社区里建立预防"边缘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教育模式,开展科学、专业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将"边缘少年"的违法犯罪降到最低点,把临近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拉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  相似文献   

2.
“边缘少年”能否顺利完成角色过渡,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社区里建立预防“边缘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教育模式,开展科学、专业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将“边缘少年”的违法犯罪降到最低点,把临近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拉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  相似文献   

3.
针对20世纪末少年重新违法犯罪率飙升、新竹少年监狱因受刑人不满管教方式而频发暴动等问题,台湾开始重新审视并着力改革少年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学校化作为台湾少年矫正机构自1999年之后发展的新取向,既充分体现了对违法犯罪少年受教育权的特殊保障,又彰显了当今引领世界行刑主流的教育刑理念。鉴于此,有必要梳理和评析台湾少年矫正学校的基本建制与教育特色,希冀为大陆的少年矫正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工读学校是介于学校和少年管教所之间的一种特殊学校。其服务对象是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问题少年。这些孩子已经无法适应普通中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教育和矫治,他们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将从中国工读教育的诞生、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以及五十年来的办学成果与影响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系统的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确立"为学生生命美奠基"的教育理念,重视少先队基础建设和少先队活动品牌创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3年,学校大队部从队员生命成长的角度确定了《关于"阳光少年"成长计划的实施与研究》,少先队员把"阳光少年"作为自己成长的目标,人人争做健康、爱心、快乐、智慧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6.
"阳光少年"是充满生命活力、天真活泼、健康向上的,是善于团结合作、与人交往、文明礼貌、开朗大方的,是拥有自信坚强、乐观开放、勇于创新的少年.而能够促进"阳光少年"成长的"阳光教育",则必须是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它能让校园充满快乐,能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走进阳光,个性张扬,快乐成长,能为孩子构建积极自主、快乐合作、愉悦发展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刚的《英格力士》描写了在文革时期的乌鲁木齐,一群少男少女学习英语的经历。通过少年刘爱的生活自述,反映了"文革"期间的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本文从文革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群像、文革时期对少年的压抑教育、少年成长的潜意识原因等三个方面论述那个特定时期一个少年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8.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9.
郑国刚 《学子》2015,(5):15-16
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详见华政《"问题少年"谁之过》),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在悄然变化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  相似文献   

10.
违法少年的分类心理矫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1.
爱迪生从"问题少年"成长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其中很大程度得益于母亲南希的教育.以下是母亲南希的话:  相似文献   

12.
苏童的短篇小说《刺青时代》讲述了其小说地理图志之一的"香椿树街"上残疾少年小拐的成长故事,通过对其所经历的成长苦难的刻画,苏童将一个有着怪异灵魂的孤独少年形象铺在读者眼前。本文试图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探讨苏童作品中少年孤独产生的原因,同时将其少年系列小说中常见的"少年恶"理解为一种孤独的外化表现形式,并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小拐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引申出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对异类少年青春血气的动容以及对其艰难成长岁月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过去对非行少年的处遇强调"教罚并重、宽严并济",1997年的大幅修法动作,显现出台湾地区少年司法理念从"惩罚"到"保护"的转变。司法制度需要司法理念来指引,选择怎样的司法理念,取决于人们看待少年的态度。充分尊重其主体性、未来性,集结各种社会资源,将非行少年从社会边缘拉回,使其尽早复归社会,而不是将其排斥于社会边缘,让其从非行少年逐步变成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14.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5.
引入少年罪错概念,将少年违法犯罪与严重不良行为都纳入到监管之中,加强少年罪错预防。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错少年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社区组织,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协助下,通过社区服务等活动,对其犯罪意识和恶习进行矫治,达到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一、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其中暴力型约占46%,财产型约占41%。淫欲型,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人群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层面,他们的成长与社会的变迁、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变迁,青少年的成长与心理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和"低学历化"的现象较为突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各界,都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特点及相关理论,合理、客观、科学地剖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教育措施,从源头上根除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病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2,(1):48
2011年11月24日,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安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城乡少年手拉手·安利阳光成长计划"启动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虹学校举行。"城乡少年手拉手·安利阳光成长计划"是全  相似文献   

19.
"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负担,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忘教育初心,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我校一直以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雅正教育"为办学理念,倡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润养之下,成为德美、智优、体健、趣雅的"雅正少年"。以培育"雅正少年"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有助于对学生开展修身养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由于叛逆心理严重,法治意识不强,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一些"问题学生"的出现,为中学生加强法治教育敲响了警钟。但目前,法治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实践教学中方法失当,从而导致学生法治观念淡薄。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构建并完善中学法治教育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