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阶段的习作中,记叙文毋庸置疑地占据了首要位置——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还是中年级的写人记事,抑或是高年级的想象性作文、扩写与缩写,皆需要学生们在记叙文体裁里会表达、会描写,“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记叙文的写法懵懵懂懂,那层“窗户纸”始终没能戳破,写出的作文总是令老师头痛不已——要么只有一点点长,要么千篇一律。为此,我给我的学生们总结了写好作文的“三板斧”——“多记”“多叙”“多文”。多记,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物“无脊椎动物”一单元,知识零散,内容繁多,记忆困难。但对整个单元认真分析,可以发现,门与门之间,同门的纲与纲之间,同纲的目与目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搞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是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整个内容进行整体构思,突出教材重点,根据教学过程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使对比项目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应当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学习内容,加上小学生受认知发展的限制,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往往不容易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给予学生提示,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数学教材涉及到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线性代数等内容,这三个内容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习者没有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出现了困难,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重视相关知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从空间解析几何对微积分的影响方面给出空间解析几何内容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系作了认真的解读与分析,发现教材在呈现方式及内容编排上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正确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真正实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一、在研读中深入领悟教材1.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研读教材就是要了解编者的意图。从这个角度研读教材,教师要发现教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发现小至每一道题目的设计,大至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生活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规律学习法”“规律学习法”也就是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共同点总结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不少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识字教学,要么是把相关的词语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有意无意中了解了实物的规律;要么把一些有联系的汉字安排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字造字的巧妙,从而使学生们联系这些巧妙的文字规律去记忆、去使用。教师指导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这些语文的规律,会将这种语文规律运用于类似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就是运用了“规律学习法”进行语文学习。掌…  相似文献   

9.
冯乐华 《现代语文》2008,(8):141-143
现行部分《语文》课本在古诗文的注解中存在着“重义轻音”的趋向,对许多本应以古音来读的字词在教材中不加标注,在教学参考书中亦不加以说明。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线语文教学的困境,教师们无所适从,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各自为政”。要么认为凡课本注释上未加注读音者,应一律视为“统读音”,主张以现代普通话读音替代古音:要么相信师承的“口耳相传”,对不负其责的注释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要么单枪匹马地上下求索、自行钻研、独立考证。  相似文献   

10.
教材更是“引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学语文教学界很有些知名度的窦桂梅老师曾应徐州教育学会之邀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课,并与听课者进行了交流。窦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或者说她的“教材观”对大家颇有启发。窦老师说:“有时我们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例子’不等于是法律,不等于是圣经、圣旨,教材更是一个‘引子’,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把教材看作‘引子’,引发你去学习,引发你去陶冶,引发你去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实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即便有时表达对教材的不满,那也是因为发现了教材还有不够“权威”的地方,例如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所增加,课时数明显减少。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老师们对计算教学把握不好。老师们往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新课程独特的课堂教学特征,赋予了师生们广阔的教学自主空间。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正在学会理解新课程,理解课堂教学,理解师生之间的多元实践活动,正确辨析以往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处理新课程教学中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材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吴海青老师以学定教的“文本信息加工”——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是信息技术新课程让教师感  相似文献   

13.
滕平 《山东教育》2021,(10):53-53
(一)找到内在关联把整个教学长段分为“教”与“用”两段,在备课时教师就要抓住“内在关联”。此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自己去发现并找到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分清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和学生实际中所遇问题之间的关联。如果教师起点拿得准,又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学生就会较容易在教师的指引下,依托已有的知识架构或者生活经验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编码、储存,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4.
九义中学语文教材 ,面广 ,知识点多 ,联系紧密 ,教师在教学中 ,应注意开拓学生的“立体思维”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谓“立体思维”就是指平时在教学中注意钻研教材 ,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分成若干思维点 ,用版块组合的结构方式 ,发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新加以分析、解决的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技能技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它体现出步骤紧密、节奏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便于理清思路 ,辨释难题  九义语文教材 ,有些主观题具有一定的深度 ,学生拿到题目往往无所适从。其实 ,只要教师注意引导 ,善于找到…  相似文献   

15.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英语目录教学,利用教材目录,分析单元与教材标题的联系、单元板块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板块内部话题之间的联系、话题内部子目录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课前分析目录、课中灵活运用目录、课后应用目录复习和巩固知识点,改变学生缺乏联系和巩固学习英语的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到了高年级,通用教材明确提出了读写重点训练项目。如何在读写综合训练中,让学生达到小学阶段语文读写能力的全面要求呢?我觉得应抓纵横联系、动静结合、读写同步的严格训练。下面以十一册部分重点项目为例谈谈体会。一、纵横联系,在“沟通”中掌握重点通用教材这些重点调练项目安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采用“链式结构”,环环紧扣,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根据这一特点,抓住重点项目之间内在联系的“沟通”工作,对学生掌握重点项目十分重要。什么是“纵”的联系?如教学十一册第一、二组课文“主要的和次要的”、“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两个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贴近自己教学实际的素材,确定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资源的选择性、多样性,是对传统教材观的积极超越.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联系教学实际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对待教材的问题上,人们不免还是显得有些茫然:要么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显得简单化;要么一味地强调重组教学内容,随意增减教材内容,显出很大的随意性;要么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浮于形式,无法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研读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 通读教材,熟悉所教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 有效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没有这种全面把握和宏观视野,教学犹如风中的蒲公英一样随意游走.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对所教教材整体把握,将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特别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连接,体现出很强的连贯性和整体感.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往往会忽略长方体透视图的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将长方体的透视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识它,知道它是长方体,至于它为什么这样画,却没有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很期望对科学教材的课型进行合理分类,因为教材课型的多样化和课型之间的差异较大,要对所有课型课的教学进行成熟的把握的确不易,所以对于老师们来讲科学课难上。但从教学法的角度看,比较多的老师又可以找到一些好方法,就是不管什么课型,“忠实”执行好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的套路,教师在教学中,无所侧  相似文献   

19.
文体感下的写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们都知道,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就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来编排的,称之为“文体结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四种文体的划分上。所谓记叙文,实际上是对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参观记、游记、访问记、回忆录、故事、童话等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的概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写的文章,要么是新闻,要么是通讯,要么是报告文学,要么是参观记,等等,总之是这些具体的文体的文章,不会作一个抽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而只是文体的“教学分类”,“是练习性文体”,都是学生将来的写作中根本用不上的文体“。无用”是它的最大弊端。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淡化文体观念”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主流。但问题常常是这样:这种分类不好,只能说明不应该这样来分类,而并不能说明可以不教文体;这样分类不好,换一种分类就是了,为什么要“把文体”驱逐出语文教学的领域呢?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文体教学呢?本期我们发表的潘新和教授和王元臣老师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一个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到,语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只有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才会避免老走极端。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第9期的话题是: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唐老师的困惑 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接触一线教师,发现他们对教学反思是又爱又无奈。教学反思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他们觉得,教学反思要么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要么是无效的累赘。唐老师在自己的反思日志中表达了同样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