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自愈合行为和力学恢复性能,将高吸水性树脂(SAP)定量地掺加在混合物中.采用快速渗透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自愈合对已破损ECC试件的透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了ECC的自愈合过程和自愈合产物.实验结果表明:所有ECC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弯曲能力,同时还能维持裂缝宽度在50μm以下;经过10个养护循环后,结合有SAP的ECC试件的力学恢复性能如弯曲变形和弯曲韧性得到明显提高;掺量为4%SAP的ECC试件,其弯曲韧性在自愈合后可恢复到80%.此外,自愈合试验结果显示:在掺加SAP的ECC混合物中,当其渗透性接近为0时,仅需要3个愈合循环养护;当ECC试件掺加更多SAP颗粒时,其自愈合过程能加速在头3个循环内完成;自愈合产物为Ca(OH)_2和CaCO_3的混合物,且后期以CaCO_3为主要产物.研究表明:利用SAP材料制备高延性、高自愈合的E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高性能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的成本,用国产PVA纤维和其他本地原材料如粉煤灰、水泥和细砂等研制了高延性ECC材料.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ECC的弯曲变形能力、裂缝宽度及裂缝自愈合现象,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国产原料制备的ECC均表现出大变形能力,平均裂缝宽度能控制在60μm左右;开裂的试件经过干湿循环养护之后,裂缝中出现了自愈合现象;经济性分析表明利用国产PVA纤维可以极大地降低ECC成本.利用国产PVA纤维等材料制备高性价比的E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液化天然气混凝土储罐泄露工况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液氮制冷和浸水融化的方式,开展了混凝土超低温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超低温、冻融循环、预制裂缝、是否掺加钢纤维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制裂缝宽度在冻融循环后呈扩大趋势.当冷冻温度为-80℃时,预制裂缝相对宽度扩大1~2倍;当冷冻温度为-120℃时,预制裂缝相对宽度扩大2~5倍.与未掺加钢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相比,掺有钢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经历力学性能试验后仍能保持较完整的外观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随冷冻温度降低而减小,掺加钢纤维后则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在不同配合比的人工砂和天然砂试验,定性的找到了不同配比与人工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干缩性的关系曲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砂掺量的增加,人工砂混凝土抗压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其干缩性能越差。因此,人工砂与天然砂的配合比为3:2时,C40人工砂混凝土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干缩性能,能够达到相应规范的硬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试件的长期变形性能,性能参数包括钢纤维掺量、自应力等级、配筋率等。试验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试件的变形没有出现较大的回缩,即自应力混凝土的自应力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其耐久性是可以保证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圆环试验法研究了碳纤维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并结合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对碳纤维的抗裂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碳纤维的掺入能延缓裂缝的出现,有效抑制裂缝的扩展;碳纤维掺量越大,试件开裂越晚,主裂缝宽度越小,试件抗裂性越好;用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分析碳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的增强作用,得出的结论与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的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以及防止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采用改进的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设计,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车辙试验及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掺加纤维前后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superpave设计方法适合抗裂层沥青混合料设计;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及疲劳性能;掺加纤维可改善混合料高温性能、疲劳寿命和常温弯曲性能,疲劳寿命与应力呈指数关系,相关性较好,掺加纤维的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适用南方湿热地区.  相似文献   

9.
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的因素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并且能够得到改善甚至于做到完全避免;而混凝土自身的干缩变形的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它是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特性,我们只有通过改善各种影响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因素,才能减少和减小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和宽度。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应该以预防为主,同时在施工过程做好过程控制,尽量做到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对风积沙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正交试验结果选择风积沙取代率、粉煤灰取代水泥率、颗粒级配这3个因素对风积沙取代部分河砂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试验共设计配合比10组,共计立方体试件120个,棱柱体试件30个.探究了风积沙自密实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棱柱体抗压强度、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1.
TK聚合物砂浆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表面修补加固材料,具有粘结强度高、干缩变形小、抗压模量低、抗氯离子和硫酸盐离子侵蚀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可显著提高护筋阻锈能力,还具有一定的补偿收缩性能,同时价格比同类产品低。本文介绍了TK聚合物砂浆的主要性能、使用范围和TK聚合物砂浆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SFRC30)配合比设计对双牌水库溢流面工程进行改造.在试验分析钢纤维品种、掺量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工作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选择SFRC30混凝土所用钢纤维的品种和合理掺量.并对SFRC30的力学性能、干缩性能、抗冲磨性能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SFRC30的性能较基准混凝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浇筑了13批次共123个标准试块分别进行7、28、60、90d龄期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脆性破坏形态,降低了各龄期强度,同掺量下掺橡胶粉强度最低,掺1~2mm橡胶颗粒的强度最大;7d龄期强度可达60d龄期强度的65%~80%;橡胶掺量不大于30%的试件,60d龄期强度已经趋于稳定,橡胶颗粒掺量40%的试件28d龄期强度已趋于稳定;拟合了橡胶粒径、掺量与强度的预测公式,7d龄期与后期强度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半刚性路面基层是以无机结合料作为路面结构的持力层,与采用粒料类材料作为路面结构层的柔性路面相比,具有强度高、承载力高、整体性好、刚性大的优点.但它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其抗温、抗湿变形能力较差,易形成干缩裂缝及湿缩裂缝,进而使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导致沥青面层开裂,影响路面使用质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在民用住宅建设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固有特性造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的疑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因此,我们需要对混凝土的裂缝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开裂会加速侵蚀介质向钢筋表面的传输速度,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为了制作带有自然开裂裂缝的混凝土试件,研究开裂混凝土中侵蚀介质的传输机理,研制了能够使素混凝土产生自然裂缝的试验装置。试验装置采用两次加载法,使素混凝土试件产生自然裂缝,并保持试验过程中裂缝宽度不变。应用结果表明,自然裂缝产生过程稳定,裂缝宽度增大速度可控制,目标裂缝宽度精确(精度为1μm)。该试验装置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开裂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存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条件下,硬化病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本省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一般称为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且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货进一步产生温差,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串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肉眼可见裂缝宽度为0.030.05mm),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因此混凝土的裂缝,实际是微裂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掺入体积掺量为1.0%、1.5%和2.0%未经油化处理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对碱激发矿渣砂浆板弯曲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声发射(AE)系统监测破坏过程中裂缝的发展状况,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纤维-基体界面.研究结果表明,PVA纤维对碱激发矿渣砂浆起到了较大的增韧作用,但对120 d砂浆板的弯曲强度的提升效果不如早期明显.PVA纤维增强碱激发矿渣试件破坏过程可分为弹性阶段、主裂缝形成阶段和极限荷载后3个阶段.观察发现,抗弯荷载下3和28 d龄期样品中的纤维以拔出为主,而120 d样品中的纤维则是拔断破坏.  相似文献   

19.
冷轧深冲钢(即IF钢)的成形性能是其冲压加工时保证零件质量最重要的因素。通过静态拉伸、织构分析、成形极限等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IF钢的基本成形性能和模拟成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IF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的延伸率、高的应变硬化指数、高的塑性应变比以及低的平面各向异性度。此外,IF钢的成形极限较高,深冲及复杂变形时有较高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试邻苯二甲酸型(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和双环戊二烯型(DCPD 型)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胶凝时间、放热峰温度、气干性能、巴氏硬度、拉伸性能、弯曲性能数据,对两种树脂的综合性能做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邻苯型 UPR 的力学性能(如巴氏硬度、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优于 DCPD 型 UPR.2)邻苯型 UPR 的固化性能(固化胶凝时间、放热峰温度)优于 DCPD 型 UPR.3)DCPD 型 UPR 的气干性能优于邻苯型 U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