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书编纂问题纵横谈陈福季我国的辞书编纂出版近年来出现繁荣的态势。仅十多年,已编印出版了8于多种辞书,许多辞书“精耕细作”,质量极高,赢得了海内外学人的一致赞誉,如堪称文化史上最大出版工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辞海》、《辞源》、《汉语大辞典》等等无...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以后,辞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辞书编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据有关部门统计1900—1949年的五十年中,出版辞书320部。1949~1989年的四十年间出辞书3971种,已进入编纂阶段和在制的辞书还有2700种。新中国四十年来的辞书编纂,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的五十年。 (一) 四十年来辞书编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下面谈谈这三个阶段辞书编纂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现下辞书的编纂出版,一般是正文内容由作者、编辑负责,检索系统由有关技术人员负责,而辞书的装帧则由美工人员设计。这样的分工,使辞书的内容、形式、检索系统三方面失去了应有的照应和统一,成为辞书编纂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致使辞书的封面、书脊仅具装饰作用而不能辅助读者检索。笔者有一次在《辞海》中查“肱”字的音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给学生开设了一门“中文工具书”课程;并组织学生就“目前我国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及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发表了很多见解,既肯定了近年来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还对我国辞书出版工作提出建议和希望,现归纳整理如下:一、辞书出版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种类繁多,数量空前。198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出版辞书300-400种,这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版权理论和法律规范为视角,分析了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共识说”、“借鉴说”、“雷同说”等观点,探讨了辞书的独创性,提出了保护辞书版权的若干措施,包括:从思想上重视辞书版权保护问题、正确界定辞书编纂中的法律关系、及时发现和甄别抄袭等侵权行为、严厉查处打击侵害辞书版权的活动、深入开展辞书版权保护学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刘善涛 《编辑之友》2022,(10):106-112
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出版机构,辞书出版是其重要业务内容,两家出版社坚信“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1]坚持“以改良吾国字典为己任”,[2]在编纂出版新型辞书、学生辞书、国音辞书、白话辞书、辞书删节本和改编本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由此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也为中国近代文化和语言的古今转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辞书出版工作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36年来共出版各类辞书3150余种。其间在工作中有兴盛,也有衰败;有顺利,也有坎坷。在这里,回顾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历程,特别是总结一下原国家出版局1975年5月制订的第一个全国辞书编纂出版规划(1975年至1985年)以来的工作,分析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现状,展望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未来,是必要的,有益的。 (一) 1975年,我国正处于“四人帮”横行之时。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出版工作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几乎  相似文献   

8.
对于辞书编纂工作,编辑人员往往尽全力于条目的审核,务求内容正确,表述得当。然而这只是辞书的微观结构方面,要保证辞书质量,首先重要的是它的宏观结构,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辞书编纂过程中的宏观结构研究》,就属于宏观范畴的编纂方针、读者分析、规模、特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综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词典及其在各种场合中关于辞书的一些言论,可将其辞书编纂思想概括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他主张主编应时时考虑:想编的辞书准备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要为读者编纂什么样的辞书,怎样编纂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吕叔湘先生的辞书编纂思想对每一位辞书编纂者,甚至报刊主编的工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辞书编纂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应该肯定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有不小的阴暗面。为数不少的一批无知却有胆的人,以为编纂辞书有名有利可图,趋之若鹜,采取不可思议的手段,不断炮制出质量低劣、祸国殃民的辞书。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号称“辞书大王”、“超韦伯斯特”的王同亿接连推出号称“当代中国辞书之最”的《语言大典》以及号称“换代性产品”的《新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新编新华字典》等一批劣质辞书。  相似文献   

11.
辞书编纂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一项极为艰辛的工作,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将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对辞书编纂之难、之严、之繁,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辞书界老前辈陈原先生说过:“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 编辞书真的这么难吗?回答是肯定的:编辞书真的这么难!  相似文献   

12.
辞书编纂指导是联系辞书学理论研究和辞书编纂实践的重要纽带.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各个方面均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辞书编纂指导研究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首先尝试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影响,然后探讨数字化时代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系统研究,继而剖析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的数字化特征,以期促进我国的辞书编纂指导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辞书编纂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历史时期、七个阶段。三大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辞书编纂时期,中国近现代辞书编纂时期和中国当代辞书编纂时期。七个阶段是:夏商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和当代。 (一) 中国古代辞书编纂的时间经历了二、三千年之久,比近代、现代和当代辞书编纂的时间都要长得多。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夏商周先秦——辞书编纂萌芽期;两汉魏晋南北朝——辞书编  相似文献   

14.
由李明、周敬华二位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双语词典编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作为全国外语院校研究生教材已在笔者的学生中使用了一届。可以说,编纂双语词典如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通读这部学术专著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觉。这部教材的优点已有学者在《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做过专  相似文献   

15.
正史与地方志中介绍的“人物”是否有区别?本文从编纂思想、撰述内容.编纂形式.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及地方志“人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动、植物工具书的历史悠久,其所收录的内容和编纂体例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中国近代动物学、植物学辞书受到西方科学知识体系和工具书编辑方式的影响而发生演变。但在今天中国传统的“多识之学”及其工具书仍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辞书编纂需处理的信息繁复,因而对以数据处理见长的计算机技术有着迫切需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处理、文本挖掘以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辞书编纂中的运用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可以实现提高辞书词目选收质量、加快辞书编纂速度、丰富辞书服务手段、形成更多编纂工具等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大辞典》的编纂构思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已经出版发行,180万字,近6000条目,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大型辞书。据各方反映:虽然其中还有一些疏漏,但内容丰富,积词简明,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都是一部手头必备的参考书,也是对“新闻无学”论的有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日本百科辞书从引进使用中国类书开始,经编纂日本自己的类书和百科辞书,到翻译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和编纂日本百科事典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创作,辞书编纂有其特殊性,这给辞书编纂中侵权行为的发现和判断造成了困难。介绍了界定侵犯辞书版权行为的若干方法,就辞书编纂中防范和遏制侵权行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