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与西欧相较有次数多、规模大、组织程度高等差异。其根源在于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把农民战争的这些差异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停滞”或“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农民战争比较研究的误区。中国农民战争的动力虽比西欧大,但遇到的封建政权镇压的阻力更大。两者抵消后的实际动力反而比西欧小;加之,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决定着前者动力的作用方向和诱导力量是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后者则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中西社会发展先进与落后发生位移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先于西欧一千年左右开始,后于西欧三百年左右结束。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二倍于西欧。但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确实“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①。而西欧中世纪时著名的农民战争不过几次,且规模较小。如果那种“农民战争是中外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论成立,那末,中国封建社会“唯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了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两个成果。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其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革命观是以社会发展超越论为价值内核的历史观。它以农民革命动力论的阶级斗争为动力机制,以斗争哲学为思维惯性,以道德自律为精神支柱。它曾指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能是不可超越的超越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重要发展,它充实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取得重要理论意义的原因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  相似文献   

6.
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与其形成一样,是中外史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择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现在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应将生产力和农民战争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察,既不宜把农民战争强调成“唯一”的动力,也不能否定农民战争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的作用。另一种认为,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动力,促使封建社会发展因素很多,但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基本的一条。还有一种认为,商品经济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物质基础。它导致了西欧旧制度的瓦解和资本统治的确立,而暴力则为其开拓了道路,因此,只有经济力与顺应它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依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提出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点的深入研究,提出改革动力论。江泽民紧密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提出创新动力论.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史学界正在展开认真的讨论,有些同志否认农民的阶级斗争和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生产力或生产斗争是比阶级斗争更为根本的动力,这个新提法符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实际呢?  相似文献   

10.
一般都以为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是农民阶级的斗争、起义和战争即农民动力,但不能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农民动力在中国封建社会比在西欧封建社会大得多,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欧封建社会延续时间却长一千多年。学者们大都回避从动力角度来探讨。笔者对推动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不  相似文献   

11.
人们早已发现,中国西欧封建社会的起止时间极不相同,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也大不一样。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期,中国就最早跨入封建社会,而西欧在公元后五世纪后期才促成奴隶制社会的崩溃。但是,曾领先于西欧千年左右的中国,到了近代反而比西欧落后了上百年。为什么双方在时间上相差得如此悬殊?为什么西欧的封建社会远不及中国的进步?为什么近代中国反而备受西方列强的欺凌?这些一直是当今人们经常思索的重大问题。究其原因,我  相似文献   

12.
一般都以为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是农民阶级的斗争、起义和战争即农民动力,但不能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农民动力在中国封建社会比在西欧封建社会大得多,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欧封建社会延续时间却长一千多年。学者们大都回避从动力角度来探讨。笔者对推动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的动力形式导致完全不同的两种历史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问题,提出了矛盾动力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革命动力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所概括出来的能动地指导现实实践、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历史思想,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的动力主要依靠工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革命动力论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包含的不同含义。所以,单纯的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其局限性的。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革命动力所包含的不同含义进行论述,进一步阐述毛泽东革命动力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李乃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又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间站。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涵及其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中国为什么必然走上社...  相似文献   

17.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毛泽东根据这一经典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发展出群众路线,作为基本理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通过阐述毛泽东群众观的内容,比较群众论与民本论的异同,探讨在新时期如何继续发展毛泽东群众理论,以期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尤其是关于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理论和观点,是正确研究中国古代农战史的指南,科学地理解和掌握他的这方面理论观点,是我们正确解说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等问题的关键。一、关于研究阐述农民问题、农战问题的出发点毛泽东继承了马恩列斯关于农民问题、农民战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农民问题,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和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中学中国历史课本封建社会部分,用较多的篇幅叙述了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的农民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人民主体论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如何正确地继承发展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为什么人”的问题,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的问题,构成了毛泽东人民主体论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主体论思想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的实践,同时它又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得以落实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