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题目】淘淘读一本书之前,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读50页,需要7天;如果每天读80页,需要5天。结果他每天读的页数与读完这本书的天数正好相同,他每天读多少页?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基本读本。编写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它必须让学生爱看、爱读,打开书本就能够情不自尽地一页一页往后翻,愿意读完它,而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去看它,不考试则放在书包里,再不碰它。这就是编写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原则。 为了让学生爱读历史教科书,要解决好很多的编写思想和编写技巧。但是,在目前情况  相似文献   

3.
李希贵在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用他的亲身实践展示了教育“理想国”的真实生态,在他亲自经营过的每一所学校里,素质教育“风展红旗如画”,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尽情地“自由呼吸”,令广大师生心驰神往,后悔没有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李希贵先生的学校里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的又一力作《学生第二》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读完第一遍,觉得这是一本“管理高参”;读完第二遍,觉得这是一本“创业宝典”;读完第三遍,觉得这是一本“成功通鉴”。每读一页,呼吸便觉…  相似文献   

4.
从上学的时候起,我便喜欢读书,开始迷恋书中那泛着淡淡清香的油墨味。刚上一年级,我的书柜里便排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人书。每天写完作业,我就趴在书桌上读书。我经常是埋头读完一本书后,又缠着妈妈去书店买新书。什么故事书哇、科技书哇……我都能在一两天里一口气读完,并且书中的具体内容和情节,到现在我还能记得  相似文献   

5.
小文克为了让自己的作文写得更连贯、具体、生动,更具表达能力,一直想学习“照应”的方法。可是他到处找,都找不到有关“照应”的知识。今天是休息日,他又一次在书架上翻来翻去,书架翻遍了,还是没有,又一次失望。但是,小文克没有气馁,他满怀信心地要找到“照应”方面的知识,他又走到那已经找过多次的小书橱前。当小文克再次拉开小书橱门的时候,出乎意料,他竟然来到了“作文知识童话城”———这是小文克熟悉的地方,他曾在梦中,在写作文入迷的时候,来过好几次了,并且还从这里学到不少作文知识。他想,照应方法,一定是在“写作技巧辅导馆”里。…  相似文献   

6.
邂逅的感悟     
头两天,在闹市先后两次碰见了两个 30多年前的学生。   一次,我正从书店出来,迎面遇见了学生甲,我喜出望外地正要与他握手时,他竟脖子一扭……是他念书时我对不住他吗 ?不 !凭心而论,我对他还十分地偏爱呢 !那时,他爸爸是“走资派”,在班级他“抬不起头来”,有好几次要退学。可我见他聪明好学,就多次登门家访,让他继续上学。为激励他上进,我还冒着“风险”让他这个“可教育好的子女”当了小组长,并不时地表扬他。就这样,他读完了初中、高中,直至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戴了“乌纱帽”,成了声名显赫的局长……   另一…  相似文献   

7.
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位青年捧着一本书,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还不时发出阵阵“哧哧”的笑声。咦,是什么书让他看得如此着迷,能笑成这样?我悄悄地坐到他对面探头一看:《鲁滨孙漂流记》。一天,我在书店里看到了《鲁滨孙漂流记》,于是打开书随便翻了几页,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住了。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早,决定再看一会儿。这一看就忘了时间,等想起来回家时,天都黑了,我也因此被父母训了一  相似文献   

8.
记得2006年7月末的一天,我在北京机场等候飞往多伦多的班机。班机因大雨推迟了一次又一次,百无聊赖的等待中,我想起了机场里的一家书店。那天书店里人极多,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手为我轻轻地拨过人流,让我一眼就看见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小房间里,有一个很不起眼的书橱,里面摆放着许多书。每当我打开书橱,一股书香味就扑鼻而来。令我非常骄傲的是,这个书橱胜似文学宝殿,各种类型的书应有尽有,大到全球公认的《英汉大词典》,小到教科书、侦探书等,真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些书伴着我长大。以前,我并不爱看书,直到有一次,我觉得无所事事,便拿出一本侦探小说,没想到一看便上了瘾,直到深夜,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它。第二天,便继续看下去……从此,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书是我的良师。每当有疑惑不解的问题时,词典,便是我身边最好的老师,它能告诉…  相似文献   

10.
小狗听说做小买卖好赚钱,扔掉书包不上学了。他在大森林里开了一家书店,还挂起了一块醒目的招牌:“卖书大王”。小狗总是在书店的柜台前,扯着嗓门叫着:“来啊,来啊,快来看看有趣逗人发笑的故事书,来看看能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训练本啊!”小猴和小狗是好朋友,见他三天没来上学,挺想他的,便去  相似文献   

11.
书圣     
李老师嗜书如命。孩提时李老帅就经常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省下买书,他的书柜里至今都保存着30年前买的小人书。大学毕业回中学教书,李老师更是疯狂地购书。县城很小,仅一家书店,他经常隔三差五地往书店里钻,哪怕是踏一下书店的门坎心里都觉得充实很多。口子一长,他跟书店所有营业员都搞熟了。那些年不时兴开放书架,但书店的书却永远向李老师一人敞开,只要李老师一进书店,  相似文献   

12.
1941年的一天,郑振铎正在上海一家古籍书店里浏览,忽然几个日本特务直扑进来逼问店老板,“郑振铎来过没有?”幸好这是一家进步书店,老板忙不迭地回答:“郑先生已经很久没来过了。” 郑振铎这次虽然侥幸躲过敌特的搜捕,但他心里却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不久前日寇曾派一名文化汉奸找到他,交给他一张巨额支票,声称要收购他所有珍盛的古籍图书,若他肯合作日方还会付给更多的酬劳。郑振铎当场撕碎了那张支票,把那个汉奸骂跑了。  相似文献   

13.
讨好     
一位知名作家到一座小城市去旅游,这座小城里只有一家书店。这家书店的老板听说这个作家要光顾自己的书店,为了讨好这位作家,他就撤下了书架上其他的书籍,全部换上了这位作家的作品,以示对该作家的重视。这天,这位作家来到书店,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书,心里很高兴。可是,他看遍整个书店,发现这个书店只有他的书,有些迷惑不解,就问老板:"其他作家的书呢?"  相似文献   

14.
知音     
前时我在南京无事,书报杂志亦不大看。这一天却有个冯和仪寄了天地月刊来,我觉和仪的名字好,就在院子里草地上搬过一把藤椅,躺着晒太阳看书。翻到一篇《封锁》,笔者张爱玲,我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的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见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赞好,我仍于心不足。  相似文献   

15.
五色花     
从前,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儿,名叫米妮。她有一个梦想,就是生活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一天,米妮去书店买了一本童话。她翻开书,看见第一页清楚地写着:请勿翻到最后一页。于是,她看完了其他所有页数,而没有翻开最后一页。  相似文献   

16.
感受月光     
夜,又如往常一样,披着深黑色的风衣,以一脸冷漠而孤傲的神情,迈着沉稳从容的步子习以为常地到来,为又一个即将逝去的平凡的一天作终结。我仍在书桌前埋头疾书,当我意识到不得不打开台灯时,不禁有些埋怨这夜来得太过匆匆。而夜仍以一贯的态度催促着人们,于是人们不得不放下手中正在进行或打算进行的工作,带着疲倦与无奈走向“夜的归宿”。我禁不住在心中叹息:一天又将过去,这一天中所发生的、所经历的又将成为过眼云烟。夜,为何如此急于送走这一天呢?甚至吝啬到不愿给予一丝妥协和让步的余地?或许你不喜欢白天,又或许你也不欣…  相似文献   

17.
寂寞的词典     
那一日,我的学习机没了电,无奈之下,我想到了放在书橱最上端的词典. 打开书橱,词典正静静地躺在那里.阳光安静地照在它的身上,它也恰如冬日里安详享受阳光的老人. 这本词典可算得上是博物馆级的物件了.它约有一根小指那么厚,一个手掌那么长,静静地躺在书橱里像块板砖.它是墨绿色的,从外表上看似乎没有多少美感,发黄的边角有些翘起,无情的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太多沧桑的痕迹.它,每天只是躺在书橱里寂寞地等待着被人记起.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你好! 前几天,偶然在书店里发现《小读者》这本杂志。首先是它别致的封面吸引了我,打开目录,里面的内容更是把我吸引住了。我内心一阵激动,就像是碰到了久违的好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第2、3期和第4期两本,回家后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相似文献   

19.
笨狐狸偷香     
黑熊先生开了一家香水店。只要店门一打开,十里飘香。 笨狐狸这天路过香水店,刚好店门打开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哇.这就叫香气袭人吧?”说完,又陶醉地连吸了好几口。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作家阿成2007年的《跟踪》,写的是一个四十八岁的“退养”干部王先生的一天。这个男人早晨九点钟离开家门,散步到一个公共报廊前,一张一张报纸从头到尾细看,然后走进一家超市,仔细研究货架上每一件新产品,阅读它们的说明书,再后来,到一家地下快餐店细嚼慢咽地吃午餐,又到一家循环放映影片的电影院把同一部电影看两遍。最后,在夜色苍茫中缓步回家。读这部中篇小说,我不由地联想到英国小说家兼理论家爱·缪尔在他的名著《小说结构》中说到的,翻开萨克雷的《名利场》,有一种踏步不前、原地不动的感觉;而在麦尔维尔的《白鲸》里,仿佛全体船员沉没在时间的死海之中。王先生的时间,也是一潭止水,阿成在作品里说,“这与匆匆忙忙的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