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达要素是评论要阐明主题思想所必需的成分。评论属于论说文体,其表达要素等同于论说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概括评论者对于评集结对象的看法,论据为论点提供必要的证据和说明,论证则是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的逻辑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引发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专门对时事作出分析,表明作者的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作者的意见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是总要能够自圆其说,从立论、论据到论证和结论,都要言之成理,符合形式逻辑。不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南辕北辙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几篇新闻评论,作者们的主观意图都是好的,但在立论、论证的全面性和论证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几篇文章都将最近发生的事实或其他文章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引子”。这个“…  相似文献   

3.
论点、论据、论证是一切论说文的基本要素,也是广播评论的三要素。所谓要素,就是一个事物的基本构成条件。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构成条件,新闻消息是五个W加一个H,广播评论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一、论点  相似文献   

4.
首发在2011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光明论坛(4版)》,由王斯敏写作、李玉滑编辑的新闻评论《采访作风,新闻生命之所系》,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评论契合“走转改”活动.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思维逻辑严密。论证层次分明,特别是在围绕主题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推理与论证的语用逻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离语用属性、高度形式化的新闻推理与论证的分析及其评价方式已不能准确刻画、涵盖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的、真实的推理与论证模式。当下非形式逻辑理论正在扩充和修改新闻推理与论证的既有形式化内涵,在并不排斥形式逻辑理性的前提下,致力于发现、分析和发展传受双方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所运用的论证标准、程序和模式。这些新闻推理与论证逻辑的语用价值走向对于新闻思维的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关系的建构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普类书稿的内容一般都按"通过论证使论据支持论题"的逻辑来展现。因此,除病句错字错符外,书稿中的错误一般都可以归纳到"论题不当、论据存谬、论证无力"三个方面。分析科普类书稿在论题、论据和论证方面常见错误的具体表现与成因,结合案例探讨发现并纠正它们的思路和方法,是保证这类图书质量合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国平 《新闻世界》2012,(11):10-1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新闻评论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品味和形象。目前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引用材料失实、缺乏时效性、论证逻辑失范、评论立场错位等。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论题要新鲜,材料要真实,同时还要论证严密,立场公正、客观,文风通俗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评论三要素同志们是研究生,是从初小生、高小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一步步过来的。当你们在读初中课程时,语文课老师就告诉你们,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议论文的一个品种。论点、论据、论证也是构成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论点是观点,是灵魂,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是叙述新闻事实的文本,评论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论证的文本。新闻评论相较于新闻报道更直接表达立场、价值与意识形态,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对新闻论证的研究也存在较广阔的理论创新空间。本文以图尔敏模型为基础,形成一套测量新闻评论的量表,同时使用人工编码的方式处理多篇中央主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文本,形成6109个编码单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Bert模型),以监督学习的方式使机器探索并掌握人工编码的规则。机器学习共有4个独立任务,使用4个学习模型,最终调和准确率(f1 score)分别为95.758%、63.901%、83.794%和84.766%,学习效果整体较优。本文为进一步探索新闻论证提供了工具,以实现对新闻评论更广泛与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或是刚参加新闻工作不久的朋友,对写评论文章有些怵头。一般来说,初学写评论,往往不会提炼观点、不会安排论据,不会分析和升华,因而严重影响评论的质量。出现这样的毛病是难免的,只要认真对待,仔细思考老师的讲评,加强练习,努力钻研,多看优秀的新闻评论,多写多练,有意识地纠正常犯的毛病,久而久之,就能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笔者从评论写作的教学和同青年编辑、记者的接触中,归纳了初学者易犯的毛病有以下几条: 立论不准,观点偏颇。 作者往往只看到一面,看不到另一面,爱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  相似文献   

11.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自身思考角度出发,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视觉教育是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通过介绍逻辑起点的概念,然后根据逻辑起点的四个要件来对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进行严密论证。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一直以来都是包含态度和立场的文本内容,从短评到社论无外乎都在达到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而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的新闻评论都是为了说服受众,它具有劝说的特点。但是由于在一个事件中,不同媒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立场不同,在进行评论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角度和语料的筛选。评论是一个能够引导舆论走向的语言武器,通过研究评论能够把握一个媒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想法。而更好地了解逻辑修辞,不仅有助于认识到语言和社会文化和新闻评论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更有助于跨文化传播和交流,学习不同的语言劝说的策略和规律。而国内学者对新闻评论的修辞劝说策略的研究普遍不太重视,而国外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更多是修辞学的学者,并没有与新闻评论相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的,因此,笔者希望在基于图尔敏模式之上对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修辞进行比较,从而研究不同媒体的逻辑策略是如何表达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讲授评论课的教员,我时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相对报道来说,评论是比较难于阅读的呢?(而一些新闻学院的学生和新闻媒体的从业者则常常会问:为什么我会觉得评论更难写呢?)我觉得,除了产生观点的判断力和论证观点的知识经验、逻辑素养这些因素之外,评论文本中语句之间的关系,也比报道中的语句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当代英语论证篇章的研究主要有三类:以言语行为为基础的论证篇章研究、Toulmin的论证篇章结构研究和Hoey的"问题—解决"篇章模式研究。当代汉语论证篇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八股文等古代论证语篇的研究、论证结构研究、新闻评论篇章的研究。在研究理念上,当代汉英论证篇章研究中功能的思想已成为主流,但在研究对象上,除了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其他的论证文类少有涉及;除了论证结构,对论证篇章的其他篇章现象也少有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并深入。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在驳论方法中,事实上只要驳倒对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任何一个要素,就能够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相对来说,在三者之中,要驳倒对方的论证过程是比较复杂和麻烦的,需要讲究一些逻辑学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立论和论证,是新闻评论写作和制作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2003年度中国广播新闻奖评论类获奖作品,都在这两个环节上做得比较好,获一等奖的作品在立论和论证上做得尤其好。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旨在说理,要把道理说得细致深入、合情合理,就要善于分析。有些评论泛泛而谈,人云亦云,不能深入开掘,透彻地说理,就是因为未在分析事理上下功夫。分析是维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和中介,只有经过分析,才能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仅仅罗列一大堆材料,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状态,就不能使这些材料构成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我们知道,未经充分论证的论点是苍白无力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好的理论宣传效益,恩格斯对“宣传”提出了四项要求:“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304页)实际上,这四项要求同样是对新闻评论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新闻评论快速发展的时下,从审美诉求的角度探讨评论的距离提升、氛围营造、逻辑力量、话语构成等不仅是现实的急需,而且是新闻学“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9.
李彦水 《传媒》2023,(14):72-73+75
<正>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评论是这样定义和要求的:评析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的新闻作品;应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据准确,论证有力。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获奖评论作品的解析,探究优秀评论作品的特点,为媒体写作和发表更多精品评论提供可资之鉴。  相似文献   

20.
不少关于议论文写作方法的著述都认为,既然是议论文,自然应该以议论为主,论据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配角。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在议论文中,论据不仅和论点、论证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有着其特殊的作用。论据是论点的源首先,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思想来自生活、来自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