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广告语篇翻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并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德国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它认为翻译这种行为,应具有一定目的并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的采用应在预期的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进行,这一理念对广告翻译有显著意义。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浅析其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而应用翻译更是如此。在阐释功能翻译理论内涵,并对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翻译的实例,分别从应用文本的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三类文本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传统翻译"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以公示语翻译为中心,首先分析公示语的功能,再着重联系功能翻译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功能主义派翻译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为商标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翻译商标时,可采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及创造性翻译等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及其分支——商务翻译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和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研究路径。因此,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如贾文波发现,"该理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与应用翻译的实际情况竟是那么吻合,经深入系统的研究后,发现它们之间确实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并能从中找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里将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翻译的解释力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应用翻译理论,对于功能性强、目的性突出的公示语翻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以实现其在目标语中的应用功能为目的,译者需熟知目的公示语的语言特征,尊重目的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确保译文满足目标语受众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有效实现公示语的语言功能和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的翻译行为九大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翻译行为的翻译生态环境。这九个要素形成了三个层次,即原语、译本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层面,原语文化、翻译行为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层面,原作者、译者和受众之间的主体层面。主体层面要素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而语言层面与文化层面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环境,而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和谐共存就达成了翻译生态与翻译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参照行为学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和翻译两个概念,指出翻译行为的性质。采用功能派倡导的倾向于翻译功能的"从全局到局部"的研究方法对科技翻译进行描述研究,可以将宏观层面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与微观层面的句法结构和用词技巧结合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应用翻译的性质及特点,并回顾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文本类型理论。结合汉译英应用翻译实例,探析了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是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具有复杂性,涉及多种选择,而每一次翻译行为及其参与者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是由诸多层次的目的来决定的。翻译研究应注重翻译过程的交际互动,根据翻译要求谋篇布局,根据功能选择的三大文本实施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语文化背案重构文本内容,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其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学术界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该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范文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32-134
本文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从文本功能、纵向结构的功能翻译单位、功能翻译理论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翻译错误的定义等方面简约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强调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应从对原典的理解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尽管目前多元翻译理论范式共存,同时新的范式又不断产生,但仍未能对翻译决策过程作连贯解释。这是翻译教学乃至应用翻译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采用"边看边思"的范畴化方法描写翻译理论,可重构影响、制约和促成翻译决策过程的分层次翻译语境,从而实现从外部探究译者翻译决策过程的目的。解释性模式能明示翻译语境结构和功能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指导翻译教学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虞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199+201-199,201
影视字幕是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视听媒体文本,其主要功能在于为观众提供必要的语言信息,译员应当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最终达到影视字幕翻译的目的。本文拟应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