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集体舞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它是由全体幼儿参与,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完成动作和队形的变化。一个完整的集体舞蹈教学包括理解音乐、学习动作、变化队形等内容。集体舞蹈的一般特点是围绕"最终能够完整表演某一具体作品"进行的,动作表演是舞蹈作品最终的呈现方式。可以说,动作是整个舞蹈的"血肉",动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而且有助于儿童提高"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每个集体舞蹈都有规定的动作(起码大多数动作是规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把动作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张雅竣 《考试周刊》2013,(28):191-191
幼儿舞蹈是由幼儿表演并让幼儿观看的,因此幼儿舞蹈姓"幼",具备"幼"的特点:队形简单多样、音乐欢快活泼、节奏明显。幼儿舞蹈动作的创编对象是幼儿,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形象性,易被幼儿接受。动作的选择不宜过难,而应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动作的幅度及活动量不宜过大,而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应有规律,便于幼儿记忆。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35):177-178
花球啦啦操是一项结合啦啦操舞蹈技巧、难度动作、个性舞蹈、基本手位且手持花球,展示良好的花球运用技术、精准干净的运动舞蹈特征以及队形不断变化但是整齐一致等集体动作视觉效果的体育项目。其成套动作编排包括服装道具选择、音乐展现、队形变化、动作要素等。要想让花球啦啦操给裁判员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看花球啦啦操的成套动作是否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就如何编排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集体舞     
集体舞是在音乐声中集体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娱性舞蹈。集体舞的音乐和舞蹈设计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具有队形变化、反复进行等特征,是培养学生感受力、表现力、协调感、姿态美以及相互合作、乐观自信、团结友爱精神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苏菲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207+209-207,209
舞蹈啦啦操动作复杂,元素众多,队形变化较快。动作主要选编自爵士舞、拉丁舞、体操、街舞以及健美操等项目的精华融入到整套的动作中。同时,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采纳不同艺术类型、各种古典和现代音乐,进行剪接而成。在舞蹈啦啦操编排中,要求将每一个动作造型、队形变化都融合音乐当中,才能展示动作的韵味,表达出舞蹈啦啦操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舞蹈啦啦操的协调性以及整体性。不仅具有了节奏鲜明、强劲力量美的特点。还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新颖、富于变化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6.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表演规模可大可小、动作可易可难、队形可简可繁的特点。本文试图在分析小型团体操教学与表演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一种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表情、动作、音乐等有机结合进行各种形象塑造,形成的具有复杂戏剧性冲突效果的艺术表演。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科学应用对比手法进行"动作"与"情感"两面的有效融合,对提升舞蹈作品质量,增强舞蹈表演感染力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蒋琴芳 《辅导员》2011,(22):20-20
幼儿体操是一项集音乐、舞蹈、基本动作于一体的新兴幼儿体育项目,是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徒手操动作为主、辅以简单的技巧动作、加上形式多样的队形变化和造型,配上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集体协作完成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更加遵循了幼儿生长发育规律,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体操是一项集音乐、舞蹈、基本动作于一体的新兴幼儿体育项目,是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徒手操动作为主、辅以简单的技巧动作、加上形式多样的队形变化和造型,配上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集体协作完成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更加遵循了幼儿生长发育规律,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  相似文献   

10.
舞蹈和音乐是小学阶段的两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离开音乐的舞蹈和离开舞蹈的音乐都可能会导致艺术的不完整。长久以来,舞蹈基本上都是在音乐旋律之下所进行的动作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舞蹈,可以有机融合语言、听觉和肢体行为等要素,这样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舞蹈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创作儿童舞蹈作品时,应把握好儿童舞蹈题材的选择、音乐的选择、主题动作的设计、队形与角色的安排、舞蹈的排练以及服装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刨作出更好的儿童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2.
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艺术活动,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我园一年一度的“快乐集体舞”活动中,我们对幼儿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相互研讨和交流,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宋夫健 《成才之路》2012,(34):67-67
团体健美操表演经常出现在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舞台以及喜庆活动中。健美操是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团体健美操的创编,包括表演场地和人数的确定、音乐的确定、动作的设计、队形基本变化设计,注重团体健美操的训练。这是增进健康、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体和陶冶情操的健身方式。运动促健康,身心共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舞蹈剧目为舞蹈的名目,是各类舞蹈中具有完整人物刻画、剧情体系或情景塑造的具有表演性、叙述性和刻画性的舞蹈表演,称之为舞蹈剧目,也可叫舞蹈作品。舞蹈剧目是舞蹈组合形式的升华,也是舞剧形式的前提和缩影,存在于两者之间。在舞蹈教育中,剧目学习和剧目塑造是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舞蹈教学环节。对于舞蹈剧目教学来说,是对舞蹈剧目作品的分析和再度表现,是舞蹈学习中,对理论概念、舞蹈技术动作、基本功等多项舞蹈科目的总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舞蹈表演是指将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与音乐结合,塑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面部表情是舞蹈作品的灵魂表现形式,对舞蹈表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面部表情具有感性化、类型化和虚拟化的艺术表现特点。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但任何艺术形式的表现都是为了完美的表达作品。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才能展现出作品的精髓,塑造近乎完美的舞蹈形象。  相似文献   

16.
作品分析:该歌曲节奏鲜明,情绪活泼欢快,用它来表现欢快的集体舞蹈动作较为合适。目的: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交替步,初步学习在“圈上”做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评:本活动在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复习交替步。“圈上”是指在排成圆圈队形的前提下,舞者面对自己前面舞伴的后背所处的个人空间状态。]2.继续学习双圈舞交换舞伴的方法及规则,初步能在间奏音乐时间内做好交换舞伴的动作。[评:由于本活动没有把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董柳莎 《学前教育研究》2019,(11):F0003-F0003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幼儿身体机能发展以及性格和品德的陶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舞蹈教育快速发展而教育市场杂芜的今天,幼儿舞蹈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舞蹈素质亟需增强。由黄式茂积攒近四十年的舞蹈教学经验而编撰的《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1月版)一书,系统阐释了幼儿舞蹈及其教学的相关概念,分类探讨了不同种类的幼儿舞蹈及其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大量舞蹈作品和教学案例,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一本兼具理论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舞蹈专业教材。该书以幼儿舞蹈及其教学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幼儿舞蹈的内容”和“幼儿舞蹈的教学”两大编。第-编探讨了不同种类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及音乐游戏,它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以动作来表达音乐内容的活动,其中又以律动和集体舞为重点;第二编完整地叙述了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包括幼儿园舞蹈教育、幼儿舞蹈的创编、幼儿舞蹈的记录方法等。最后,该书在附录部分选录了作者的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经验。  相似文献   

18.
舞蹈音乐不仅给舞蹈以长度和速度,也促使舞蹈语汇准确、简练、集中,同时,舞蹈动作的语言性和情绪的发展、深入,也是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在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中,才塑造了完整的舞蹈形象。因此,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容的任务。由此可见,音乐在舞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舞蹈最重要的是平时的基训练习,每堂基训课都需要有合适的音乐来配合舞蹈动作,锻炼舞者的肌肉素质,便于表达舞者的感情。舞蹈基训课效果的好坏,钢琴伴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舞蹈伴奏曲目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远远跟不上整个舞蹈教学发展的需要。舞蹈伴奏音乐也根据舞蹈的种类,一般分为:中国古典舞音乐,芭蕾舞音乐,民族民间舞音乐,当代和现代舞音乐等。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舞蹈在表演中一直都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音乐能够将观众融入到舞蹈作品的情绪当中,能让观众与舞蹈作品之中产生更为强烈的共鸣。可以说,没有音乐这个灵魂伴侣,舞蹈作品是不完整的。因此,本文将对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体操教学中主题队列队形表演《走向复兴》的创编和组织为研究切入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结果表明,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参与和实践创编和组织的全过程,在确定表演主题、选择动作和队形、选择编辑音乐、进行文字和绘图记载、设计表演服饰、演练成套动作的每个环节中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锻炼和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