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蔡春玲 《考试周刊》2015,(19):48-49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灵魂。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刘荣章 《考试周刊》2010,(50):48-49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优美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互相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美德。而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传统美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今天,浸染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生广泛吸收着各国各民族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危机。如何提升高职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已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语文教学培育高职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不失为有效路径。通过对现有语文教材内容的整合、重组及重新解读,提炼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或要素,建设校本化特色语文课堂;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信息化手段,建设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库,以此增强高职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热爱祖国、有责任担当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张力伟 《考试周刊》2013,(56):38-3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因而,语文教学应融入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也会为语文教学添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势在必行。因而,我尝试着从融入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民族的语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之根.可以说,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者,是传承、升华、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延绵不绝的链条.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莫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在语文,中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马英华 《成才之路》2023,(10):73-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一.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即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刁培萼认为语文教育蕴涵了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中华民族精神。曹明海又说:“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振奋民族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诚然,  相似文献   

14.
申黎明 《现代语文》2008,(3):106-107
语文教科书是文化的载体和传递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构成,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心理、性格、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反映。语文教科书脱胎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必然带有深刻的母体胎印,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积淀。语文教科书所蕴涵的隐性价值必定可以从文化母体中寻找根源。由语言文字、人物形象、修辞表达所构建 的语文教科书的表层结构,深层上看是民族文化和思想的表达,是民族心理和性格的积淀,民族行为和方式的传导。教科书所表现的思维倾向,价值观念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寻找根源。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字,作为象形文字,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黄河和长城.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沃土。广大语文教师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要让孩子认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让青少年逐步成为撑起...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80):44-4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厚,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小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新的世界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渐渐淡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离不开传统文化.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与课堂教学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与传统文化渗透与融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结着民族智慧的思想结晶。在语文教育工作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任务。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灿烂文化。高中语文课本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教师应在教学中把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传统文化教学在新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