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患者丧失手术机会、生存时间短,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提高,探索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近10年,肿瘤靶向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抗肿瘤单克隆抗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然而,因个体差异(适应人群窄)、靶点有限,耐药及耐药后的治疗选择是其面临的主要难题.此外,临床实际应用中单一生物免疫治疗患者获益也往往有限.  相似文献   

2.
生命医学     
正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CD8+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琛琦研究员与李伯良研究员合作,在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杂志。人体的免疫系统负责保卫机体健康,其中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细胞,负责识别抗原,并协同其他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应答,然而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从而逃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赤芍颗粒对DC/IL-12/CTL免疫通道中相关免疫因子的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明确赤芍颗粒打破HBV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赤芍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CD80、CD86、HLA-DR、IL-12、CD8+T细胞数及血清HBV-DN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CD80、CD86、HLA-DR、IL-12、CD8+T细胞数及血清HBV-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赤芍颗粒能显著改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免疫指标,抑制HBV-DNA复制,打破CHB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DC/IL-12/CTL免疫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现在对付癌症普遍使用化疗,可是化疗的副作用大,在对癌细胞进行破坏的同时,对健康细胞也产生了很大的伤害,那么怎么能把癌细胞和健康细胞区分开来,在治疗过程中就成为一个难题。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细胞导弹”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问世,肿瘤和病毒性疾病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在生物疗法中,较为成熟的有CIK细胞疗法及DC细胞疗法。CIK细胞全称为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这种细胞属于可在细胞因子诱导下产生特殊功能的免疫细胞。这类细胞的特点是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好…  相似文献   

5.
由于肿瘤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健康杀手,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很多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方法被研发出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推广。IL-2活性在肿瘤免疫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肿瘤小鼠淋巴细胞IL-2活性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想比较,说明淋巴细胞IL-2在免疫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能反映机体的免疫水平。本文通过综述的方法论述了运动对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及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写书 《科教文汇》2010,(13):162-163
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能反映机体的免疫水平。本文通过综述的方法论述了运动对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及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赵慕钧研究组陈光明博士生等研制出一种重组的LPTS蛋白,由HIV—Tat介导可跨细胞膜进入细胞,专一性抑制端粒酶活性。以将LPTS基因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经该蛋白处理的端粒酶阳性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端粒变短,细胞出现死亡。而作为对照的端粒酶阴性细胞处理后没有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9.
肿瘤生物治疗是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性抗癌疗法,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成员及重要补充。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正在逐渐由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走向临床并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有90多年历史,但因各种条件所限无突破性进展。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相互交叉渗透,使肿瘤免疫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相继建立了肿瘤基因疗法、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导向疗法、细胞因子疗法等;并指…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唯一能够活化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DCs的表面分子能够处理提呈肿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始动者。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经典的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肿瘤的生物治疗也日渐在临床诊疗技术中崭露头角,本文从DCs的来源,抗肿瘤机制,DCs与杀伤细胞联合应用,DCs在各类肿瘤治疗中已取得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回顾,阐述和展望了DCs作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与基因工程的发展,传统的肿瘤治疗已趋向生物制剂及基因治疗,白细胞介素-2(IL-2)制剂的产业化,IL-2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白细胞介素Ⅱ(IL-2)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它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并能诱导免疫活性细胞成为杀伤肿瘤的LAK细胞①.本文概要介绍IL-2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肿瘤是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的组织细胞,这种新的组织细胞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西医认为肿瘤细胞是从正常细胞转变而采的,但当它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形态、代谢功能,它异型生长旺盛,呈相对无止境生长,与整个机体不协调,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发育成熟的能力,有些甚至具有接近幼稚胚胎细胞的表现。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得病是在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情影响身体的状态下而形成的。人极度的愤怒,就会伤害肝脏而引起肝病;喜会影响心,增加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思、悲影响脾的功能,减少免疫淋巴细胞的数量;忧会影响肺,降低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惊、恐则会影响肾的功能,降低人体对有害物质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癌症的治疗手段随医学、药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当前,除手术、放疗、化学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外,在癌症治疗中,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被称为第四种治疗模式。随着肿瘤病因学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肿瘤能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作用而得到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防御系统对肿瘤细胞失去调控。如何恢复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肿瘤治疗中一般将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14.
共刺激分子及其在肿瘤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在不同实验体系中利用共刺激作用原理来增强T淋巴细胞 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将其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超抗原—SE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行豪  王毅 《科技通报》2001,17(2):62-66
综述了SE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以及近年来的少量临床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SE)是一种外源性超级抗原,仅需微量即能高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促使其产生大是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毒,提高机体总体细胞免疫水平,使之获得抗肿瘤的有力,体外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SE能够产生强大的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效应,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剂,目前已开始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及对肿瘤病人在进行放化疗时保护机体白细胞降低以及防止其它毒副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肺癌全球高发。在我国,每年肺癌的死亡人数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令人关注的是,云南肺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至今仍居高不下,成为困扰我省的重要社会问题。肿瘤生物治疗是继传统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种新的治疗手段。尤其肿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细胞)融合疫苗成为杂交瘤技术在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我们首次将肺癌细胞和DC细胞融合,建立针对肺癌且有高度特异性的杂交瘤疫苗。肺癌/DC杂交瘤疫苗既表达肿瘤的所有抗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天然牛磺酸作用不同时间点的HSC细胞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寻找其与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化学物质基础。结果显示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HSC调控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ATP生成,减少蛋白折叠、脂酸及磷脂类beta细胞氧化的能量供应,从而抑制HSC活化,实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工程化"改造"免疫细胞,能让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后更加精准有效地"打击"癌细胞,从而使患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项研究未来有望改善癌症疗法。肿瘤内部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和多重生物屏障。T细胞等免疫细胞需要突破重重障碍才能找到并破坏癌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肿瘤中的每个障碍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得细胞数量得到精确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开放式压力控制培养系统作用下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 neurons,RNs),观察米诺环素对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并进—步探讨其对受损RNs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出生0-3d的Sprague Dawlev(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制备RNs加压培养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来观察米诺环素对上述损伤细胞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以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台酶(iNOS}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改变、结果 加压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RNs与对照组相比形态改变较咀.细胞活力降低,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占53.93%).而米诺环素治疗组(20μmol/L)细胞则形态改善.活力显著增高:凋亡数目减少(占17.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示米诺环素治疗组细胞内NOS和caspase-3表达较加压损伤组减少。结论 一定剂量的米潜环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蓝力。引起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抑制NOS和capase-3的表达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