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其中最令人醒目的新思想、新理论之一,就是提出了衡量和使用人才“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了“四不唯”的原则,是对我国传统人才理论和人才观念的大突破,必将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人才观念和用人制度的改革,促进我国更快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和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当然,彻底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绝非易事,真正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不唯”原则,必须通过各个方面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首先,要广泛宣传和深入学习贯彻全世…  相似文献   

2.
新的人才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新的人才观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确立以能力、业绩、品德、综合素质等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其基本内容是以消除“为文凭社会”为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的“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材。”的人才观,为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研究》2010,(2):158-158
安徽省中职学校教师职称标准已修订出台,新标准打破了学历、资历等限制,构筑了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规定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相应的教师职务资格。同时,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除正常的在编在岗中职教师可申报职称评审外,与中等专业学校签订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做好党管人才的工作,要在健全党管人才的制度基础上,不断地革新意识、创新方法。首先要破除陈腐的人才观念,培养正确的人才意识。为此,要破除封建的奴才观念,培养科学的人才观念;要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状况,培养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选贤举能的意识;要破除人才浪费的观念,培养以人为本,充分发掘人才潜力的意识。其次要改变僵化的管理途径,开拓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此,要在人才的选、用、育上做到选贤举能、任人唯贤、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张“有文凭而不唯文凭,只认水平”的人才观念和“赛马”选才的人才制度,抛弃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让今日的学历文凭与学术职称像昨日的粮票布票那样成为明日的历史,真正实现“水平面前,人人平等”的“不拘一格育人才、选人才、用人才”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罗晓慧 《中国培训》2005,(11):38-38,37
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结合企业实际,从更新人才理念、调整人才政策、完善用人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生产、经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全面实施素质工程,建立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是企业人才战略实施的着眼点。第二采油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和选用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选拔和任用了部分优秀工人到科级干部岗位,进一步发挥人才的特长、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这些年,与“职称”相关的政策比较多,尤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一系列关于职称的政策密集出台,诸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由此不难看出,“职称”是一个热点问题,或者说是难点、痛点问题。在高校工作的同志,很重视职称评审,遥想当年,为了评正高职称,我也是很拼的。  相似文献   

9.
杨维全 《成才之路》2009,(13):22-23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科学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思想品质好,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应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新型的“人才观”的指导下,教育就应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就应该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我们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及其重要影响自不待言。站在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者的角度,笔者对会议精神感受颇深有如下几点:第一,这次会议第一次从党和国家的高度,系统地阐明了当今我国科学的人才观,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  相似文献   

11.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职称制度改革要加大向基层倾斜的力度。落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并非降低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评价标准,也不是践踏职称制度的公平性,而是政府鉴于人才成长受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为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的公共政策。科学评价各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有助于总结和推广地方经验,完善我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更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14,(1):87-87
记者从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以湖州市重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对职称工作不重视,政企间职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主要归因于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不到位和政府职称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为此,企业应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平衡初、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构建专业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合理、公平的报酬体系,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政府应该加大职称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职称评价机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于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一直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摸索改进,有力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完善、制度改革深化和制度改革发展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也展现出制度不断改进的基本态势。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激励功能弱化和自身功能异化等问题,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坚持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基本价值,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确保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影响高校教师岗位津贴分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作者第一手教师工作业绩数据,回归分析了工作业绩和个人特征(职称、职称资历、年龄、管理职务和学历)对高校教师岗位津贴分配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全体教师中教师工作业绩是影响岗位津贴分配的主要因素;而在职称相同的教师中,工作业绩对教师岗位津贴分配的影响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职称和职称资历依然是影响教师岗位津贴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岗位津贴制度比旧的工资制度进步,但仍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2014,(3):24-24
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石家友 《成才之路》2011,(1):11-I0006
“坚决破除有学历的是人才,没有文凭自学成才的就不是人才的观念;破除有职称的是人才,有一技之长而没有职称的就不是人才的观念;破除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是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职称制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教师收入差别大;评审标准模糊,评审条件泛化;职称名额有限,影响教师间关系;职称制度功能异化,背离制度初衷等问题。基于发挥职称制度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提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要理顺职称与待遇的关系;探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合理设定各级别职称比例;逐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部委     
《教育》2014,(1):12
正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  相似文献   

20.
建立全新的人才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和 《中国培训》2004,(11):13-13,12
当乡土人才、技能人才的称谓被社会认可;当广州等城市公开允诺,欢迎工人技师乃至职高、高职毕业生来落户、工作;当只有高中学历却擅长雕刻木工的曹灿林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院院长李三立博士等人一起成为第一批上海市居住证的获得者,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惟学历惟职称的传统人才评价标准进行挑战,也引发了人才学研究者们对新时代人才评价标准的思考和探讨。一、对传统人才评价标准的反思在我们国家,惟学历惟职称的传统观念影响着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导致了整个社会对于高学历和高职称的片面追求。考研人数年年上升,各种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