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学会读、写小数。2.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在数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沟通整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谈话:这根彩带大约有多长?老师的身高大约有多高?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3.使学生在应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借助直尺,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2.在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7~89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借助直观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小数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初步体会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联系,能用小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发...  相似文献   

8.
季超  钱琛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18-119+12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7~89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多媒体先出示好亿佳超市,引出文中超市购物的情景图,然后出示表示三种食品价格的小数)师:今天就让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2.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结合教材和教学,有机渗透“实践第一”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1.
理解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从小数的本质和形式这两条线出发,带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进行深刻领悟,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自身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胡艳 《陕西教育》2009,(7):17-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下)第100一101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小数的认识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四 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一位、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读、写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提早认识小数,学生能够接受,能为后面系统学习小数做些准备,也便于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但通用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放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教学的,只能借助元、角、分说明小数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不能与分数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义务教材是在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在编排上通过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并采取小步子分散出现,分步教学。这样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小数的本质属性与分数一致,但表示形态却又与分数截然不同。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本质一致却形态完全不同的两种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三年级下册初步教学认识分数和小数之后,于五年级上册继续教学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计算打好基础。显然,在认识小数的意义时,因其本身的属性,无法绕过与分数的联系,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与分数的本质属性不变。同时,作为数系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小数又与分数有着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认识小数与分数本质不变的基础上,也要感悟小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8~51页。教学目标:经历小数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和整数的关系;在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2.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能力和发展抽象思维。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践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2~73页。教学目标:1.在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的同时,深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数的认识的一致性。2.经历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沟通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在整理和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3.通过整理和复习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养成勇于质疑、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H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