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注重发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具有启发意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贫困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对贫困生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2.
自我同一性的构建过程体现了人格发展的连续性,"仁"的积极思想蕴含着探索认知和发展自我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肯定这种内驱力的生成能使人的美德与善端获以再制.在女大学生中开展以认知重组、积极体验与表达、道德意志的优质培育等为内容的积极心理教育,是从个体体验、道德培育、群体特质生成等角度引领女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内容;以丰富和深化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主张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幸福。我们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在积极心理学以及孟万金先生所提出的"积极心理健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一门科学,它倡导心理学以积极为研究取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在探讨近年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兴起的一个研究思潮,它从正面解析人的心理,强调美德、力量与潜能。我国传统模式下的学校心理健康多在"问题为中心"的消极模式下展开,强调对心理问题的化解,忽视对中小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这种偏重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本体价值偏离,逐渐走入困境。学校心理健康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有助于矫正偏颇,在施教中更好的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心理学家们不再仅仅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人达到最佳状态,怎样培养和充分开发人的潜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世纪之交兴起的心理学思潮,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人们治疗心理疾病;更要研究健康人群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发现和培育人的卓越才能。本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矫治性工作向发展性指导转变,从关注少数问题学生到服务全体学生转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针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消解痛苦”等问题上,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中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下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联系作者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谈谈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一、教育对象上的误区:注重少数出现心理偏差和障碍的学生,不注重全体学生(其实,主要对象是全体学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潜在的核心美德,倡导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理念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积极心理发展为本的成长课堂;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式成长;在团体动力推动下,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自然生成的和谐统一。构建科学、规范、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体验的感知—活动—分享—评估的课堂结构模式。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探索中学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生消费环境网络化和市场便捷化,大学生消费观念呈现出分期消费、提前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特点。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境遇和生活满意度三种积极心理学工具,充分解析网贷平台、网贷政策和网贷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内在理性善端和美德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网络消费和融资观念。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中的幸福、优势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力量。心理健康课堂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鉴于此,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探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内容,以及积极心理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心理学对人持积极乐观的评价,注重研究人的各种美德、积极品质和积极能力,以积极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是对以病态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范式的矫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关注大多数人的生活与发展,心理咨询变事后式咨询和治疗为事前发展式咨询和干预等,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积极心理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出现,对于心理学,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所产生的影响又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主张发挥人类心理的积极层面,重视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业和就业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等现实问题,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审视与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尝试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和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所有人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从共同养育的积极模式、积极的文化编码、积极心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8.
郭海波 《考试周刊》2011,(53):186-187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扩大教育的范围,促进更多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的培养,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辅导员既要起到示范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又要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还要采取一定的团体辅导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观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观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辅导的积极取向,对心理辅导者积极人性观的构建,对心理辅导方法和策略的价值拓展等,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观对改变人们对贫困生的消极认知,为贫困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支持,消除其心理困扰等,提供了新的解决视角。一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首先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研究重心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其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李荣敬 《考试周刊》2014,(74):162-163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重点讨论了充足的心理资源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一些新的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