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介绍:演示实验“电泳现象”是在一个U形管内盛有红褐色的Fe(OH)_3胶体,从U形管的两端管口各插入一根电极,然后接通直流电,通过观察阴极和阳极附近颜色的不同变化来说明胶体的带电性质。本实验关键是控制好Fe(OH)_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以及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加入等的操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Fe(O11)_3溶胶以其制备简便,颜色鲜艳,实验现象清晰、显明等特点,常为胶体实验所首选,实验室常规制备Fe(O11)_3胶体的方法是:将FeCl_3浓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不断加热煮沸至红棕色,使FeCl_3彻底水解的方法制备。这样制备Fe(OH)_3溶胶的缺点是往往因FeCl_3浓度过大或过小,滴加的速度过快,或煮沸时间过短等原因,而使FeCl_3水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胶体电泳的实验,我们采用了下述方法,效果较好,且实验操作简便,一般中学都可以做好。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Fe(OH)_3溶胶的制备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至沸。在不断搅拌中缓缓滴入饱和FeCl_3溶液6滴左右,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棕色(澄清、透明)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到Fe(OH),溶胶。为了增加Fe(OH),溶胶的密度,可在溶胶中加入2克蔗糖。  相似文献   

4.
一、电泳现象胶体微粒是带电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肢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性相反的电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可供电泳现象这个实验的胶体甚多,如 Fe(OH)_3胶体、As_2S_3胶体、Sb_2S_3肢体等。但有的胶体,如 Fe(OH)_3胶体,实验现象不甚明显,费时甚多;有的胶体,如 As_2S_3胶体、Sb_2S_3胶体,实验效果很好,但一般中学又缺乏药品,难于普及。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医用龙胆紫(盐基青莲)和曙红(即四溴萤光黄,是红墨水的主要成分)是很理想的实验胶体。它们具有如下结构: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胶体微粒的电泳实验操作简便而现象明显?采用磁化水配制溶胶!笔者对AgI溶胶和Fe(OH)_3溶胶都作了试验:14伏直流电,AgI溶胶通电二分钟做成电泳实验,Fe(OH)_3溶胶通电五分钟做成电泳实验。效果相当好。  相似文献   

6.
化学科     
8.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错例1 错选A。简析:考生单纯从溶液蒸发的角度考虑,认为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无水三氯化铁。没有考虑到三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的盐,它在水溶液中全发生水解反应: FeCl_2 3H_2O Fe(OH)_3 3HCl 加热蒸发有利水解反应的进行,在蒸发灼烧过程中生成的HCl挥发。Fe(OH)_3灼烧会发生分解反应:2Fe(OH)_3 Fe_2O_3 3H_2O 因此FeCL_3溶液蒸于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Fe_2O_3,而不是无水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7.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8.
制备胶体溶液的方法很多,许多教学书参考书中都有介绍,但实践中都往往出现异常,以Fe(OH)_3胶体的制备介绍制备条件方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实验介绍:演示实验"电泳现象"是在一个U形管内盛有红褐色的Fe(OH)3胶体,从U形管的两端管口各插入一根电极,然后接通直流电,通过观察阴极和阳极附近颜色的不同变化来说明胶体的带电性质.本实验关键是控制好Fe(OH)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以及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加入等的操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控制好以下方面的操作,本实验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实验4-10],在制备 Fe(OH)_2的过程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历来都存在争议。典型的看法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灰绿色是 Fe(OH)_2的白色与 Fe(OH),的红褐色混合所呈现出的过渡色;二是认为该物质是"Fe(OH)_2·2Fe(OH)_3或 Fe_3(OH)_8或 FeO·Fe_2O_3·4H_2O 的混合型氢氧化物或混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电泳实验现象明显,教师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关键要素: 1 Fe(0H)3胶体的制备 在制备Fe(OH)3胶体溶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FeCl3溶液一定是用蒸馏水配制的饱和溶液,而且所用的FeCl3溶液的PH值应调至2.5-3之间.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常用试剂,有FeCl_3参与反应的场合最多。其中的一些事实和现象或多或少地困惑着化学教学。例如,应当用FeCl_3来配制Fe(OH)_3胶体,又可不可以用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第三册〔实验1—2〕,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1、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絮状物Fe(OH)_2,2、Fe(OH)_2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_3。按课本做法,现象不太明显,特别是看不到白色Fe(OH)_2,笔者将强碱NaOH改为氨水,现象较为明显。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道命题:“蒸发FeCl_3溶液能否得到无水FeCl_3固体?为什么?”一个答案是:“不能得到无水FeCl_3固体,得到的是Fe(OH)_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Fe(OH)3胶体渗析半透膜的制备,主要从半透膜的层数和加入尿素的质量2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尿素的质量为2g,用两层的半透膜进行渗析时得到的Fe(OH)3胶体电泳实验现象最佳。  相似文献   

16.
’97高考化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它不回避历届高考考查重点、热点问题。例1 (’97—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_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秸秆活性炭、聚乙烯醇(PVA)和九水合硝酸铁为原料,成功制备了活性炭负载氢氧化铁复合吸附材料(活性炭负载(Fe(OH)_3),以XRD、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及低温煅烧,纳米级Fe(OH)_3粒子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表面,而Fe(OH)_3的随负载量是影响复合吸附剂的重要影响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OH)3复合吸附剂对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Fe(OH)_3的最佳负载量为5.6%,其最高吸附量可达5.56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且复合吸附剂对磷元素的吸附为优惠型吸附。  相似文献   

18.
(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一在有固体Ca(OH)2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C。(OH):‘=二C二2令 ZOH一,欲使C.(OH):固体减少,可采取的措施_ .。加入固体C。Cl:,b.加入N。OH溶液,C。加入热摘水,d。加热,e。加入盐酸。 名。F。(OH),胶粒带有正电荷是因为_ a.在电场作用下F。(OH),胶粒能向阴极移动,b.F。’‘带正电荷,c.F。(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于,d.F。(OH):胶粒吸附阳离子。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_ a、胶体箱粒带电,b.产生了丁达而现象,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不能穿过半透腹,c.分傲质徽粒的直径…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07,(24)
热点内容,常考常新例1 (第9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_2通入NaOH溶液中:SO_2 2OH~-=SO_3~(2-) H_2O B.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 ) 2I~-=2Fe~(2 ) I_2 C.NaNO_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_4溶液:2MnO_4~- 5NO_2~- 6H~ =2Mn~(2 ) 5NO_3~- 3H_2O D.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2HCO_3~- Ba~(2 ) 2OH~-=BaCO_3↓ 2H_2O CO_3~(2-)分析过量SO_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HSO_3~-离子;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不仅Fe~(3 )能氧化I~-,NO_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HCO_3~-与OH~-完全反应掉,生成的CO_3~(2-)又全部转化为BaCO_3沉淀,溶液中不可能有CO_3~(2-)存在。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化学第二册《铁》这一章有由FeSO_4→Fe(OH)_2→Fe(OH)_3的演示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去做时,存在下列问题: 1.制备Fe(OH)_2时,很难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2.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到灰绿色变成红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