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力  赵雯  吕春辉 《化学教学》2022,(2):71-73,77
借助氯离子数字化传感器,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洗涤2~3次操作的实际效果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第一次洗涤并转移能够将绝大部分溶液残留转移,洗涤2次并转移则能够基本将溶液残留完全转移,定量且直观地验证了教材中"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的实验要求,证据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此外,通过对使用不同容积...  相似文献   

2.
烯烃分子中的双键是由一个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π键不稳定,在氧化剂 KMnO_4碱性溶液中,断裂氧化成 d-=醇,而 KMnO_4生成褐色 MnO_2沉淀。所以,KMnO_4紫色溶液逐渐消失。其反应式是:反应中,若 KMnO_4过量,或有强氧化剂(如酸性 KMnO_4、K_2CrO_7)参加反应,则烯烃继续  相似文献   

3.
家用消毒剂的自制上海市共和中学胡一毅(200070)家庭常用来消毒杀菌的药品是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钙,但长期使用漂白粉消毒的物品,在容器壁上会残留下一层不溶性的碳酸钙,而不易洗去。利用食盐为原料配成溶液,通电电解后能制出消毒效果良好,但又...  相似文献   

4.
1总述Na_2S溶液和FeCl_3溶液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将Na_2S溶液滴加到FeCl_3溶液中和将FeCl_3溶液滴加到Na_2S溶液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这一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利用该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Na与酸溶液反应实验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Na是先与酸反应还是先与H2O反应,以及酸溶液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为此,结合相关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在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得出:Na与酸溶液反应并非先与酸反应后再与H2O反应,这一结论与氢离子的浓度有一定关系;在Na与酸溶液反应时,氢离子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但也要考虑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7.
Al与CuCl2 溶液反应 ,学生容易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去一直认为 ,Al与CuCl2 溶液仅发生 2Al + 3CuCl2 =2AlCl3+ 3Cu这个置换反应 ,通过进一步研究 ,我们发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把这一实验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上 ,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 ,笔者对这一实验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实验步骤及现象1 .实验用品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铁架台、水槽、集气瓶、CuCl2 浓溶液、铝片。2 .实验步骤及现象( 1 )安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反应容器…  相似文献   

8.
1实验研究把一定量的SO2气体通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橙黄色的溶液变成棕红色,继续通入,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如把少量的Na2SO3固体加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溶液的橙黄色加深,但是加深了的溶液随时间的增加颜色没有变浅的现象发生,如果在没有变浅的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则会出现通入SO2气体的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相似文献   

9.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中常用的配制蛋白质溶液的方法是:用鸡蛋白和水按1:4的比例混合,搅拌静置。用此法配成的溶液,通常都比较混浊,有大量的悬浮物,即使过滤后,也得不到澄清透明的溶液。笔者结合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蛋白质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改进后的配制方法是:把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在密闭容器中冷却,然后把  相似文献   

11.
《中学科技》2010,(3):32-33
1.浓度单位“1%”是指百分之一;“1ppm”则为百万分之一。假设要做溶液稀释的实验,给你的是浓度为4%的高锰酸钾溶液1mL(溶液密度看作1g/cm^3),要稀释到50ppm。请计算后选择,该稀释实验需加水稀释到()。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芳香烃教学中常以苯与甲苯、二甲苯分别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振荡的实验来对比说明苯具有特殊的安定性,它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甲苯、二甲苯比苯活泼,由于苯环与甲基的相互影响,甲基被活化而较易氧化,二者均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对于这个重要演示实验的做法,人教版原高二化学统编教材第135面指出的是"把苯、甲苯、二甲苯各2 mL 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 KMnO_4酸性  相似文献   

13.
在做本实验之前可做一个对比实验 ,将滤纸在水中浸湿后用镊子在酒精灯上加热 ,滤纸上的水蒸发后燃烧 ,最后剩余很少的灰。将浸有CuSO4 溶液的滤纸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其现象为 :(1)滤纸由浅蓝变白 ,原因是滤纸上的水份蒸发掉后 ,CuSO4 ·5H2 O也失去全部结晶水变成白色的CuSO4 。(2 )滤纸变黑 ,原因是滤纸炭化 ,同时CuSO4 也分解为黑色CuO。(3)将炭化后的滤纸灼烧至红热 ,离开酒精灯后慢慢地使整张滤纸烧尽 ,即有红色物质生成 ,原因是C与O2 作用放热 ,同时CuO又与C发生放热反应生成了少量铜。(4 )红…  相似文献   

14.
在课外活动中,利用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表演变色魔术,可以增添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六只锥形瓶中分别盛装无色溶液,把紫色的KMnO_4溶液分别倒入这六只锥形瓶,一摇晃,可以出现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棕褐色、蓝色,把剩余的紫色KMnO_4溶液与它们放成一排,宛如天上彩虹,绚丽多彩,煞是好看。 变红色:锥形瓶中盛放新制的FeSO_4溶液和KSCN溶液,并滴有H_2SO_4。当加入KKMnO_4溶液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产生的压强差,将液体快速压进容器中。许多师生认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从烧杯压入烧瓶,但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很难形成喷泉,即使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很难产生成喷泉,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2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2-2中,未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用量作具体说明,笔者在实验中滴入少量H2SO4溶液后发现,反应至变色的时间过长,不太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探索实验1在CuSO_4溶液中,放入一根用砂纸擦拭过的光亮的Al条,观察不到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也很难观察到Al条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实验2在CuCl_2的稀溶液中,放入一根用砂纸擦拭过的光亮的Al条,可观察到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Al条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实验3如果是在浓的(不一定饱和)CuCl_2溶液中,同样放人一根用砂纸擦拭过的光亮的Al条,就会发现Al与CuCl_2溶液反应瞬间(几秒钟)变得非常剧烈,同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探究实验方案二](第93页)中,提出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希望学生观察到"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的现象同时,还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  相似文献   

19.
1 由CuSO4制CuO的学生实验中加热蓝色沉淀物没变黑而变为浅蓝 高一化学第一个学生实验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虽然是介绍固体物称量、研磨、溶解、蒸发、过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但其中包含有两个化学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复分解反应和Cu(OH)2在水中受热的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Cu(NO3)2溶液呈蓝色,但Cu和浓HNO3反应后残留液颜色却为绿色,而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其水溶液的颜色浓时也呈绿色,稀时呈蓝色。课本中只给出了CuCl2溶液颜色随其浓度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解释,而且此知识在教师用书及高等无机教材中均有详细说明。但对于Cu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为何呈绿色?在课本、教师用书及相关资料中都没有作说明,这样给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通过相关实验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