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产亲情电影《爸爸你在哪儿》的原生态全国首映式广州名校启动仪式近日在广州市第109中学举行,这是该校实施感动、感激、感恩的“三感教育”、“新幸福观教育”中的又一次大型互动教育活动。该校学生表示,观看了这部电影后,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师长的辛劳,懂得了感恩,对人性、伦理、道德、亲情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对人生的积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寓教于娱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感恩教育 寓教于娱@魏文琦  相似文献   

2.
高校感恩教育要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结合,才能更有亲和力和效率。经济学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注重智力投资及其教育的经济性和生产力的推动性;管理学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更突出人本管理的新思想;社会学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更突出教育的社会效应;其他学科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更突出教育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3.
亲情教育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亲历者”“旁观者”“审视者”三个视角,引领学生于生活细微处发现、感受、理解、接纳、表达亲情之爱,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感恩的心与父母沟通,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激发家庭责任感,做家庭的好成员。  相似文献   

4.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长大成人,父母、老师、亲戚等等花了很多心血与汗水,可以说是在恩泽的海洋里长大,而他们忘了拿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为之付出的一切:进入大学,他们感恩意识缺乏,对老师、父母亲情淡薄,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感恩,生活色彩单调,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从而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李宜杰 《辅导员》2009,(9):56-56
为了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点亮真情’孝亲敬老亲情教育”系列活动,如观看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学唱《孝亲敬老歌》、阅读《孝亲敬老故事精华》、开展“亲情摄影大赛”,还组织了“我为长辈洗洗脚”“我帮家长做家务”“我给妈妈一个吻”“绿叶对根的情谊”等感恩回报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持续、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学校一方面根据《感恩实践细则》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  相似文献   

6.
“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感恩心”是众多中小学、幼儿园在对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中提出的要求。其实特殊教育学校更应重视感恩教育,更应让每一个残疾学生充满感恩心。  相似文献   

7.
许艳杰 《下一代》2012,(5):19-21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所以开展感恩教育是尤为重要的。我校针对学生亲情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以国学经典、民族传统节日为主线与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以亲情感恩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在小学开展亲情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探寻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双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努力营造和谐的亲情关系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这些情感体验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决定着孩子以怎样的情感态度对待亲人,也决定着孩子以怎样的情感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有没有爱心、感恩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感恩心。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教诲世人,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当代学生所遗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感恩、报恩、知恩图报、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等等,这些佳词美句,千百年来,不仅诠释着中华民族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性美,而且,作为一种深刻的道德内涵,熏陶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他们的人格和精神大厦的铸造中,构成了极其重要的“骨骼”和“血肉”。感恩、回报——当时代的列车驶入人类文明社会的今天,它们更凸显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感恩、报恩,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我们终生的必修课。对下一代进行感恩教育,也责无旁贷地成了今日为人父母的重要历史使命。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教导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亲人的关爱及自…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感恩课”,有的还把“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手册,感恩活动可谓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实,感恩教育要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感恩”的涵的理解——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尤其是逆向地考量一下这一具有永久意义的教育命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大高校在大学生的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类型的感恩教育活动,但是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势必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也就是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他们在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本文通过雷锋事迹的宣扬,让当代大学生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源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带他走出苦难的感恩之心,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情怀使得他永远站在党和人民需要他的地方,无私地为他人奉献自己。而当代大学生在国家的呵护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怀揣感恩之心。同时,本文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校训中对于感恩的诠释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感恩教育提供创新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2年将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故乡、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在全区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将感恩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一、“感恩父母”班级辅导活动的背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发现,由于一直缺少感恩教育,目前许多大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令人忧虑。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正在被青年一代忽略和遗忘.其客观原因在于家庭亲人过分溺爱、学校教育忽略缺失、社会宣传偏颇片面.开展亲情教育,让大学生时父母亲友感恩;开展国情教育,让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感恩;开展自然环境教育,让大学生对天地自然感恩;开展历史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对先辈英烈感恩.  相似文献   

17.
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将会直接影响到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我国素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历代也出现了许多报答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救命之恩的千古佳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不知感恩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感恩。因为孩子们一降临人世,得到的就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被幸福层层包裹,所以往往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近年来,竹溪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共创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和感恩实践,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发芽,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敢拼才会赢     
吴昊辰 《教育》2007,(6S):35-35
去过杜郎口中学的人,大多都会对该校的“教育超市”授课式的课堂印象深刻 。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导刊》2007,(10):I0001-I0001
广州市第一О九中学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完全中学、广州市一级学校,是全国首家构建“以美育人”学校文化的学校。近年来,该校秉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纳入道德教育范畴,倡导“感动、感激、感恩”的“三感”教育与“新幸福观”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