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文化背景上,对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歌作了审美心理鉴赏与分析;丘逢甲诗歌倾注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和赤诚爱国之心。丘诗的多重抒情意象和英气豪情美,是民族文化情结的结晶,是时代真切心灵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3.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借“桃李”来高刺趋炎附趋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4.
水意象与海子的诗国理想之间存在若密切联系。“海子”的笔名包含诗人以“海之王子”身份坚持抒情化创作道路、建立纯净诗歌王国理想的涵义:海水、河水、湖水、雨水、泪水、血滴等各种水意象,或隐或显地象征着海子毕其一生所坚持的“诗国理想”。  相似文献   

5.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诗歌审美意象群中有两个中心意象,这便是“海”和“泪”。舒婷用“海”和“泪”这样充满青春气息而又涌动着生命渴盼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执着人生态度,营造了一片精神飞越的幻境,给逼仄而久旱的诗国带来了一种壮阔之气,一种润译之感。  相似文献   

8.
1912年.以美国诗人庞德为首的英美诗人掀起了一场“意象派”诗歌运动。他们强调诗歌的基本要索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就是在一瞬刻间.一个智力的,感觉的激情所显示的东西。”即“意”与“象”的瞬间合一,以“象”暗示或象征“意”。强调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自己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说梧桐     
文丽群 《教师》2008,(4):97-97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隋感。这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意象体现着诗歌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借助“花”意象表情达意、烘托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显示出诗人运用意象的精妙。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感以及审美情趣也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洛夫诗歌有一种贵族之气和金石之声,这是一种精神的硬度,一种基于情感浓度和思想深度之上的精神硬度。它具体呈现于“木石前盟”、“骨骼意象”和“天涯美学”三个层面。“木石前盟”指的是沉淀于诗人潜意识当中的“木”“石”情结,具体表现为《石室之死亡》和《漂木》两部长诗,一前一后,里程碑式地矗立于洛夫60年的创作历程当中。而“木石前盟”于洛夫的诗歌还有着“自然的情愫”、“经典的造型”和“矛盾的辨证”三重象征。“骨骼意象”则是“木石”意象的延伸、衍生和变异,最形象地体现着洛夫诗歌的的精神硬度。“木石前盟”和“骨骼意象”一天一人共同支撑起洛夫自觉的精神追求:“天涯美学”。这也正是洛夫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刻之处:有着高于一般诗人的特有的理想和信仰,同样体现着一种精神硬度。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那么诗人的心志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诗人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以意逆志”.意象浸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象.从而挖掘其所蕴含的本意.这便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成功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4.
“飞鸟”在台湾闽南语诗中不仅作为美丽风光描绘的部分,也昭示看台湾诗人漂泊思归的复杂的心路历程。飞鸟是关连故乡和羁客的“使者”,穿越千山万水传递着故乡的信息;飞鸟是个体生存困境的缩影,它反映着诗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迫切希望。闽南语诗本土化的书写,并不单指语言的本土化,同时也是台湾诗人思想情感的本土化.“飞鸟”意象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台湾诗人在羁旅、流浪中艰难寻根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及其奇崛冷艳的特征。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意象,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透过意象这一审美层次,我们可以了解李贺心灵深处的情感活动,进而把握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有他独特的感觉和想象习惯,从而在意象使用上也会有自己的侧重面”。下面我们试从李贺诗歌意象的选择、组合与创造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夜莺和杜鹃意象是英汉诗歌中被高频使用的修辞原型,两者在英汉诗歌中的象征义同中有异。一方面,两个修辞原型均与古老的神话有关,神话中菲洛墨拉的不幸和望帝杜宇的悲剧使夜莺和杜鹃意象具有一种深厚的悲情意蕴,成为诗人表达悲情哀怨的显性符号,夜莺意象多表达“哀”和“怨”的象征义,杜鹃意象多表达“冤”和“归”的象征义。另一方面,两种鸟儿生理属性不同,夜莺的歌喉优美动听,在诗歌中也常象征美好欢乐;杜鹃因鸣叫的声音和时节,在诗歌中与“报春”、“催耕”的意思相关联,含有积极欢乐的意味,但此类诗歌数量不多,没有成为杜鹃意象应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9.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现代语文》2013,(9):138-13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比如春华秋实、日月星辰等,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和“断肠人在天涯”。诗歌创作除了继承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很多文本中也出现了新颖独创的意象,诗人以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给人以美的享受,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文本的积累,本“模块”指导的重点就是“生成诗歌的意象”,诗意地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