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亚萍 《新闻世界》2009,(10):150-151
在消费社会中,广告连接着消费者和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广告所建构的理念开始分离,消费者通过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建了自己生活方式,强化着人的生存尊严和荣耀与物品相关,但是,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消费是满足“需要”的消费,而人们追求消费品的社会意义的消费则是满足“欲求”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不只是为了需要而消费,更多地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此时的消费者便不仅仅满足于量和质,而会寻求更高层次的感性满足。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 广告中的感性诉求便是基于此种缘由,通过挖掘或附加商品情感,来激发人们心中相同的情感,使人们对商品产生好感,从而导致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报纸商品性和新闻非商品性的正确认识。 一、报纸的商品性“特区” 首先,报纸是商品。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承载了读者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读者使用贷币交换才取得消费权,从而实现消费的产品,所以它有价值。读者通过读报获取信息这  相似文献   

4.
总的感觉,这两年新闻界对企业比以前关心多了,但不够深入。就说真实性吧,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有的记者下企业转了一圈,就急于下结论。如:“某企业今年超额创汇……正因为他们抓了……”,这种从一厂一事的真实,便推至理性认识,引发出一整套对“规律”的议论,会造成人们对这个企业的总体印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其消费心理的外化,而广告口号是影响消费心理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企业通过广告口号可以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使消费者还未购买商品但已深深地记住有关商品的信息,进而可以预测、引导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广告口号对于消费心理的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广告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曾担任美联社主席、《达拉斯晨报》发行人的奥斯博尔内5月25日出席得克萨斯州美联社总编年会时说:“以往,报纸近乎垄断新闻界,负债经营,大家认为‘报业盛宴会永不结束’,即使是在互联网到来时……然而,眼下消费者决定一切,他们决定什么才是新闻。报纸在新闻界的垄断力已消退,竞争将永久存在。”奥斯博尔内说,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商品日益丰富的今天,不断地有企业和商家高呼“生意难做”。这不仅是因为同类产品品种繁多,可替代性强,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到立锥之地并立于不败;更有甚者,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不仅变得更聪明,爱挑剔,同时也更慎于掏出他们的钱包,以致有了“不买的消费者”的呼声。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市场营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企业市场营销信息刘艳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已从地区发展到全国乃至国际问,这就使企业需求比以往更多的市场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也越来越挑剔,企业要把握消费方向,必须掌握大量的市场销售信息。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  相似文献   

9.
在广告创意中,情感化因素的注入是现代广告运动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情感化策略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广告主与消费者、主观因素与商品发展的客观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情感化策略产生的时代必然性以及实施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自觉地运用情感诉求,强化广告的社会功能,提高广告的社会效果。如今,随着物质生产的空前繁荣和买方市场的巩固,刺激了消费需求层次的攀升以及对消费个性的追求,广告商品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越来越成为左右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广告的社会责任也远远超越了单纯推销商品的范畴,广告已演进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们精神消费的一部分。可以说,当代广告活动已进入了文化信息时代,而情感诉求正是文化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客观报道”是西方新闻学中的术语。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在我国新闻界很少被人提及。最近十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客观报道”也随西风东渐,引起了我国新闻界的较大反响。“客观报道”的核心思想是:“记者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成为当代争论的旁观者而不是参加者……新闻是单纯的纪事,意见必须与  相似文献   

11.
“白领”也罢,“中产阶级”也罢,在人们的头脑里,一个观念正在形成:有这样一群人,年纪不大,收入不低,头脑不笨.发展不慢,他们是“精英”。是希望,代表高的消费能力,对媒体来说,他们更代表不可忽视的市场资源.所以,很多媒体的现有定位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追高”甚至是否需要“高举高打”成为媒体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显光 《新闻知识》2005,(12):40-41
作为消费权益保护日的“3.15”,随着大家消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而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大家需要“3.15”。近几年来假新闻泛滥,屡禁不绝。笔认为,新闻界也需要“3.15”,好好搞一搞新闻打假。  相似文献   

13.
一、“品牌”思维:媒体竞争的必备要素 从商品营销的角度看.品牌代表的是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是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和可信度,是产品品质优秀、服务优良的一种象征.是对客户的一种保证,也是一种品味的表现。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牌的商品或接受一个品牌服务项目,他不只是关心商品具有什么功能.更重要的是体验商品的个性.在消费心理学的原理就是“自我观念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依玲 《新闻世界》2010,(12):86-87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见。它是如何侵入消费者的视线进而说服消费者的呢?本文认为,广告通过其特有的劝服艺术,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为人们制造了种种幻象。在广告的修辞里,商品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要,而是代表一种符号的象征,它代表关丽、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元月20日下午,新疆新闻界与企业界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迎春联谊会。几十名新疆企业界有名的“老板”,兴致勃勃地在这里同自治区新闻单位和中央驻疆新闻机构的负责人亲切交谈。吐鲁番百货站总经理谢钟绍在会上发言说:“新闻界是沟通企业与社会的桥梁。企业的活动,离不开新闻宣传,企业的困难,更需要新闻界如实反映,使社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向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界和新闻界全体同志表示感谢。他认为企业界与新闻界的交流很重要,希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1994,(3)
新闻界也要打假编者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屡打不止,坑苦了广大消费者。社会上也曾出现过“假党员案”、“假兵案”、“假公安案”。现在,这股假风正日渐向新闻界侵袭,新闻的真实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前些年,湖南某报刊发了一条“人肉包子”假新闻,四川某报刊...  相似文献   

18.
杜邦定律告诉我们,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除了靠产品创新和优质、快速的服务取胜外,商品包装愈来愈显得重要。包装是商品整体中的形式产品,它可以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从而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9.
扬帆出海─—四通公司与MS文字处理机系列产品四通公司戢大卫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他们的一言一行决定着整个商品市场中的产品地位,也相应影响到制造产品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20.
或许,人们相信这样一些事实: 没东西或少东西,曾经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尖锐的矛盾。从1952年到1978年,虽然吃、穿、用等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6%左右,但是商品短缺和单调一直困扰着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需求。到1988年,我国社会商品购买力达到8700亿元,为1978年的5.4倍。需求的“爆炸”带动了商品的“爆炸”!令人惊喜的是,商品的种类、花色大大增多了。而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一位经济学者曾总结说,我国经济此阶段正由“生产供给型”向“消费引导型”转变。而对众多消费者来说,东西少的时候,“抢”东西;东西多的时候,“挑”东西。由此看来,质量问题的突出,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使国人们明白:质量问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又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因此,树立我们抓质量的信心和决心,激起全民族的质量意识是当务之急。“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