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英国的文化教育史中,存在一个"文化-文明"的传统,而利维斯就是这一传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利维斯承续了"文化-文明"传统的主要思想,即以文化作为对抗资本主义文明的武器,并赋予教育以重要角色.利维斯批判了美国当时恶劣的文化环境,将教育视为改变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并把大学作为改变这一形势的重要阵地.此外,他还试图通过在...  相似文献   

2.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中等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倡导以追求完美为目的的文化理论并以此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关于社会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中等阶级的中学教育的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V.S.奈保尔是二十世纪英国影响深远的小说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是把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学创作之路。本文以作家的生平与创作为线索,对其主要作品作一个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约翰.穆勒是英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以经验主义、环境主义和联想心理学作为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自由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观点,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卫.帕金翰是英国著名的媒介教育思想家,他在基于历史事实和时代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英国媒介教育中的传统保护主义进行了诊断,指出"童年之死"是传统保护主义的最大恶果,并就此提出了"超越保护主义"的思想观点。在"超越保护主义"的设计上,帕金翰要求为儿童赋权,使媒介回归现实世界,成为可自主支配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赖水随 《教学研究》2008,(4):308-311,322
探讨了英国教育督导沿革历史,英国的教育督导与评估,督导人员选聘和培训,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从中总结出对我国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加强教育督导法制建设;高度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素质,重视对督学的培训工作;设立专门的教育督导机构,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扩大教育督导与评估的主体,使其由单一走向多元等.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他无限热爱大自然,几乎为所有的动物写过诗或故事。同时劳伦斯终其一生批判现代西方工业文明、追求生命价值的实质并终其一生不断探寻人类回归本真的再生之路。本文将着力分析劳伦斯通过对于非人类的动物的关注来反映其独特的动物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公民教育起源于宗教教育,强调精神关怀的宗教教育在公民教育中得到了很多好的继承。英国公民教育过程中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多途径、多渠道的实现生活关怀、精神关怀,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体谅关心德育模式和开设P.S.H.E课程,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这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层次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燕 《华章》2008,(17)
本文试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对华盛顿.欧文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进行解读,并通过阐释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之妻和他所象征的英国与美国之间的殖民与被殖民关系指出:欧文运用民间传说的方式,通过英美文化之间的冲突,再现了美国被压抑的历史记忆,重新建构美国人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R.H. Tawney (1880–1962), a leading English economic historian and prominent socialist, was vigorously involved in educational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For Tawney, the war was a war for social democracy. His ideals of social democracy formed a basis for his case for Public (independent) School reform and free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 Despite th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awney’s ideals and his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issues has not been addressed fully by historians and thus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a proper explanation for his often criticised sympathy for the public schools and his indifference towards the multilateral school. Hence, this paper aims to re-examine the link between them in greater depth. It concludes that, according to Tawney’s ideals of social democracy, the abolition of the public schools was not necessar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educational system. Moreover, Tawney did not launch an attack on the tripartite system proposed by the Norwood Report of 1943 since it was not against his ideal of equality as long as different secondary schools were equal in quality and status. Equality, he believed, must be advanced through the raising of the school leaving age to 16 and the abolition of fees in all secondary schools. Thus, he laid more emphasis on the school leaving age and tuition fees than on the multilateral school. In brief, on various issues pertaining to secondary education, Tawney’s opinions and actions were deeply grounded in his distinctive ideals of soci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2.
R.H.托尼是英国工党史上一位颇为重要的人物,他对20世纪的英国工党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通过起草《人人接受中等教育》、《工党与国家》和《为了社会主义与和平》等重要政策,托尼对20世纪英国工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无论是对工党左派还是右派,无论是对老工党还是新工党,托尼的思想都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成为其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阐述了多种观点,国内评论界对这部小说涵义的阐释主要集中在自我观,爱情婚姻观及妇女观,而作品中呈现的教育观几乎无人观照。而这一作品所具有的呼吁教育改革的意识,微妙地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和教育理念的滞后。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所倡导的“完善人格,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极其默契。  相似文献   

14.
Fred Clarke (1880–1952), an English educationist, emerged as a leading figure with his liberal approach alongside such key figures as R. H. Tawney and Cyril Norwood in the reform leading to the 1944 Education Act. Many of his reform proposals, which were provided by the new Act, reflected his ideals of liberal democracy. Nevertheless,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 of the legislation has not been examined thoroughly.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his positions on educational issues in various debates and his approaches towards the reform. It also evalu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1944 Education Act was in line with Clarke’s ideals and proposals so tha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larke’s contribution to the legislation can be made.  相似文献   

15.
曹心怡 《职教通讯》2021,(4):123-127
英国工人教育协会关注工人的处境,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提升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批判教育学理论将知识作为赋权的工具,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认识社会并进行社会解放和教育变革,这和英国工人教育协会的理念和实践有相似之处,以此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分析工人教育协会的发展。我国工人教育正被大众和教育界所关注,从批判教育学理论的框架分析英国工人教育协会的发展,总结英国工人教育协会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借鉴国际工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我国工人教育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顾明远教育思想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明远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成熟.他从国外教育、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三个源泉汲取营养,寻找理论武器.他对我国教育科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在教育原理、教学论、比较教育,甚至教育技术学等方面都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他与时俱进,从不保守,不断探索教育理论的新边疆,研究教育的新问题,努力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工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工人教育协会的成人教育历经百余年,对20世纪初英国中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创了劳工民众基础教育后成人教育的新形式,其办学目的的明确性、办学经费来源的广泛性、政府的高度支持及其民主的管理体制等,至今仍然得到英国社会的认同,其经验值得探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英国教育督导沿革历史,英国的教育督导与评估,督导人员选聘和培训,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从中总结出对我国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加强教育督导法制建设;高度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素质,重视对督学的培训工作;设立专门的教育督导机构,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扩大教育督导与评估的主体,使其由单一走向多元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伦理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需要遵守的重要准则。英国教育研究学会(BERA)对研究伦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原则有着详细和成熟的规定,并在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训练和学术研究审查程序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伦理在英国的发展和实践对中国教育学界树立以人为本的研究伦理观,发挥各科研教学机构和学会组织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在国家层面形成对研究伦理的统一指导,建立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学术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鸿隽是近代自然科学家,但他在科学教育上的精辟见解及其实践活动,奠定了千土学教育家的地位。他批判传统化教育,把科学与教育联系起来,尤其重视科学方法与态度养成,并运用于教育。他领导的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潮演进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中国近代学制、课程及教材的变革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