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对常州市37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与成就动机现状,探讨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在工作满意度上,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就动机水平上,不同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显著性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成就动机各维度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成就动机中的精熟动机以及竞争与工作导向动机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选取浙江省在校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进行对比研究,就媒介素养不同维度的测评数据及影响因子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两大群体在除理解能力外的其他几个维度和总分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非农民工子女媒介素养水平总体上高于农民工子女。同时研究还在掌握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媒介接触情况差异分析,发现经济条件、老师亲友的态度和帮助、媒介接触行为、培训经历等都有可能是导致两大群体媒介素养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该结论不但为农民工子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群体的教育实践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社会融合具有二重性特征.根据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其社会融合方式包括迁移融合和本土融合两种类型.两种社会融合分别包括认同、文化、网络、经济四个维度.农民工两种社会融合程度均较低,但是两种社会融合之间呈现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的趋势.在对于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人力资本、家庭环境以及工作情况均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其中,家庭式迁移模式是农民工进行社会融合的一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本文基于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四座典型城市实地调查获得的1339份问卷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探索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倾向的重要因素和影响机制.重点研究了农民工个人基本特征、个人经济特征、家庭人口特征、企业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流动就业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个人基本特征中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变量,个体经济特征中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水平、收入的满意程度、储蓄比、期望工资增长率等变量,家庭人口因素中向家庭汇款数额、子女是否随迁等变量,企业工作环境中的工会参与情况和加班情况等变量,社会环境中与流出地比较得出的相对收入水平变量等多种因素对农民工的流动就业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围绕着农民工流动就业特征,制定促进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智能、技能、体能和心能四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可雇佣性模型,根据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农民工可雇佣性模型的合理性,研究了农民工可雇佣性及其各维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维度对农民工可雇佣性影响程度依次为:技能、心能、智能和体能;农民工因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在可雇佣能力、技能、心能和智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体能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对小学阶段的355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比较差;影响农民工子女各个年级段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不同,但学习环境一直是影响各年级段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的重要问题;总体上女生学习适应性要好于男生,但在每个年级段上又有不同的维度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和障碍共两大方面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对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农民工参与培训的障碍上,分为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月收入的农民工在参与培训的内部障碍是不同的,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不同年龄和不同月收入的农民工在参与培训的外部障碍上也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而在其他维度方面,农民工参与培训的障碍没有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农民工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作为一种视角来研究农民工的迁移和流动行为运用地比较成熟,它对农民工迁移者迁移信息的收集、迁移决策的作出、迁移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在城市的现代化背景环境下的生存乃至发展都有着较好的解释与运用。本文在关于农民工迁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回顾了有关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试图解释社会网络在农民工迁移过程中发挥着一系列持续、稳定、有效的作用。通过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迁移前的支持作用分析以及农民工迁移后社会网络的主动建构两个主要部分来说明社会网络之于农民工迁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初步解决,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与教师关系、与城市儿童关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不良,主要原因涉及社会文化、制度、学校环境、家庭特征和农民工随迁子女自身同质性和个性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心理契约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等工具性量表,对182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契约现状及其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契约总体水平属于中等偏上,“企业责任”明显高于“员工责任”。(2)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契约总体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工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员工责任”因学历层次的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3)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属于中等偏上。(4)不同年龄阶段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及“晋升发展满足”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层次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薪酬及环境满足存在显著性差异;已婚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晋升发展满足”水平显著高于未婚者;不同工资收入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晋升发展满足”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包括的任务自主满足,薪酬与环境满足,晋升发展满足和上级指导满足四个维度与心理契约均存在显著相关。(6)上级指导满足和晋升发展满足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契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性量表,对16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高水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学历对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的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资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等维度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对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式流动”数量日益增多,对其城市适应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对昆明市280户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研究结果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的城市适应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存在着诸多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阻碍因素,需要从国家、城市、进城务工人员三方面入手,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城市适应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深度推进,农民工对于自身的主动性和反思性逐步增强.从实践经验来看,农民工社区教育可以分为知识技艺教育、公民价值观教育和批判性主体意识教育三个层次;从自我赋权视角出发,在社区教育中,农民工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是积极的行动主体;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农民工不断发现资源,积极突破农民工自身能力、所处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局限.由此,农民工社区教育可以作为逐步培养公民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进城务工农民日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做好农民工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如何规范建立管理农民工档案,真正发挥农民工档案的作用,使其在农民工资源开发利用、权益保障等方面切实产生效用,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本文比较透彻地分析了农民工档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就业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发展。针对当前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结构性就业能力缺乏、可持续性就业能力降低以及宏观政策约束瓶颈等现实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加强自我能力提升意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积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等途径,能够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从而逐步改变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更好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知识层次提高了,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对知识、能力、发展期望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有更强烈的需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更新教育理念,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文化水平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贴近生活的、与时代密切关系的内容与农民工教育内容联系起来,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认真策划、实施和推进农民工培训很现实、很紧迫,提升数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素质刻不容缓!只有提高农民工素质,才能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和社会质量,并能提升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农民工培训是增强经济动力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要径;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上海发展的基础与标志,社区学校理应提高、扩展对农民工培训现实性、重要性的认识,并主动、积极地介入、开展农民工培训,学校要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农民工进城灵活就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方式。农民工成为城市企业职工的重要部分。为了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各级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执行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工拒保或退保。本文对农民工社会养老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灵活就业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漏洞和农民工利益受损等负面效应做了分析;对农民工退保问题做了对策性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消除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设计符合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而大量高素质就业水平农民工短缺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随着当前新兴手机移动学习理论的提出和手机3G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学习提升农民工就业水平已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手机移动学习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已成为当前促进农民工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