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英动宾结构的语义特征,汉、英宾语的意义,汉、英动宾结构在结构相同时和结构不同时的翻译,寻找并通过大量例子分析其异同处,加深了对汉、英动宾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中国学习者加工句子层面的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时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加工英汉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P200和N400;(2)加工汉英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的LAN和LPC;(3)英汉汉英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表现在汉英比英汉语码转换产生更大的P200、LAN和LPC。据此,我们认为在句子层面存在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基于IC 模型与BIA+模型,构建了宾语语码转换的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3.
动宾结构在汉语句法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动词和宾语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语义关系。同时,汉语与韩语的基本语序不同,且助词在韩语句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也给人们对动宾结构带来了不一样的认知。在对汉语的动宾结构用韩语翻译时,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汉语施事宾语句翻译成韩语时出现的几种类型,来掌握其翻译的规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例句探讨了汉语四字结构的英译。一般来说,汉语四字主谓结构译成英语时也是一个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若动词和名词在句子中分别作谓语、宾语,则仍译为动宾结构,若动宾结构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则往往译为一个名词短语;偏正结构如果表达的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英译时常采用“形容词/名词+名词”的结构,其它情况则灵活处理。四字并列和排比结构中,经常出现同义反复的情况,这时只要部分译出即可。  相似文献   

6.
动宾搭配在现代汉语词语搭配中出现频率很高,也是蒙古族学生现代汉语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认知语义范畴的研究,为探索蒙古族学生动宾搭配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语义范畴理论的汉语动宾搭配理论研究意义在于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带宾语动词和名词分别范畴化,同时将动词和名词的动宾关系范畴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认知层面将汉语动宾搭配模块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汉语动宾搭配学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关曦  杨锐 《英语广场》2023,(20):55-59
外国留学生对很多汉语词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准确的问题。本文以语义角色为出发点,借助语料库、网络词典等工具,对汉语动词“考”的宾语类型与英语做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该词在进行动宾搭配时其宾语承担了不同的语义角色——对象宾语、内容宾语、目标宾语、方式宾语和结果宾语。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汉语动词一词多义以及英汉对比的研究与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层面,对汉英语动宾结构进行了共时比较和探讨,结论是汉语属于语义语法,而英语是形式语法.汉英语动宾结构比较研究对汉英两种语言教与学及翻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宾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宾语分类方式不能涵盖所有的宾语类型,也难以解释非受事宾语的有限类推性。以原型的范畴化方法认识汉语动宾结构,将"受动性"视为动宾结构的原型特征,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简单反应实验显示,"受动性"在动宾结构的识解过程中具有原型效应,随着原型特征受动性的减少,被试识解相应宾语的速度随之降低。缺乏原型特征也解释了非受事宾语的有限类推性——核心成员被原型直接允准,而非核心成员只能通过高例频率发展而来的局部原型允准。  相似文献   

10.
吴庆丰 《现代语文》2015,(1):138-14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思维模式,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产物,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用语言来表达。汉语"在+处所"空间范畴反映事物发生和存在地点或位置,也体现了汉语对空间范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空间认知系统和认知习惯,因此英语中对空间概念的表达也和汉语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在+处所"和英语介词"at、in、on"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差异的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对空间范畴表达的不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双宾语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许多动词都可构成双宾语结构,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运作机制不同,双宾语结构与进入其内的动词会有不同的互动,所以会带来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观察到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会对动词的配价进行增容或对动词的词义加以压制和修改。而在英语的双宾语句中,句式对句中主要动词的意义、使用和论元结构则具有临时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能够体现该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极其丰富的谚语。由于汉英民族思维结构和生理构造特点的共性,汉英谚语以及人们对谚语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双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语言类型特点有别,导致了汉英谚语在形式和语义上呈现出个性差异。本文立足于汉英谚语音韵节律的类型学特征做一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同源宾语结构作为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基本层次范畴角度分析同源宾语结构,结果显示:形成同源宾语结构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是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行为动作,动词与其同源宾语所表达的事件构成基本层次范畴的事件。解析同源宾语结构中动词的认知特点及其与名词短语的认知关系,可以为更好地解读同源宾语结构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主位结构,运用到英汉翻译研究当中,对两种语言的主位进行对比,并试图分析这种差异在翻译结构转换中的应用。英语是一种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话题突显,反映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便是英语的主位多是主语主位,而汉语多是话题主位,甚至小句中的主语还常被省略。因而,在英汉互译中,主语和话题的转换便是常见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有(无)+VP"结构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无)+VP”结构是动宾结构,宾语“VP”部分已经指称化,有自指和转指之分,自指的VP表示事物化了的动作,尾为,性质状态等,转指的VP转指与谓词性成分所蕴含的对象有关的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  相似文献   

16.
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作了对比。英语双宾语结构中的第一宾语总是受事的移动终点 ,而不论动词的语义类型 ,在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中 ,动词的语义类型左右第一宾语的语法意义。我们通过无标记的双宾语结构和相应的有标记形式之间的结构转换观察到 ,不同语义型类的动词使用不同的标记。同时 ,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对动词的语义类型分别有不同的选择限制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英汉隐喻词中对喻体的选择与词的内部结构两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相似的生活环境和认知基础使得英汉隐喻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同时由于文化差异,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语双宾构式的意义可解释为"给予",但真正意义还有其特殊性,且进入此类构式的动词形式并不单一,需要进行细致分类研究。然而构式语法本身对于语法结构多义性问题的解释比较困难。以Langacker认知语法理论中的动态分析为核心,探究双宾构式的认知机制,并对中心语义和扩展语义识解,根据动态体验,得出某种图式形式的认知结构并用以分析进入构式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智勇 《海外英语》2012,(6):278-280
中国和英语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伦理观则是其中之一。该文探讨了因为伦理观的不同,导致双方汉英语同辈亲属称谓的不同。因为中国长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在中文中,指陈对象"男"的称谓要多于指陈对象"女"的称谓。而正是由于同一指陈对象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词汇,故在中国,同一指陈对象产生的不同词汇在人们的心理距离上有远近差别。指陈对象"男"的称谓在人们心理中的距离要近于指陈对象"女"的称谓。而在英语国家,由于长期奉行的男女平等观念,所以在同辈亲属词汇的创造上不存在指陈对象"男"方面的词汇大于指陈对象"女"方面的词汇,当然也不存在同一指陈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词汇及在人们的心理距离有远近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