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五四模式的基本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写作以记叙文为主,高中写作则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特别是议论文。笔者体会到学生从写记叙文到议论文需要一个跨越。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这个跨越,让学生迅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笔者经过思考,初步总结出一个议论文的"五四"写作模式。所谓"五四"模式就是一篇议论文可根据其文体特征、其结构为五个段落。这五个段落分别是:(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在这个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学生应能写"五六百字的简单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正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但对初学写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势必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写议论文是讲大道理,要去说服别人,所以觉得比写记叙文困难,因为原来主要是联系写记叙文.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从记叙文过渡到议论文的全部过程.也就是如何把一篇记叙文"改变"成议论文(当然这种改变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能写记叙文"是高考考试大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但很多学生提笔即写议论文,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写记叙文,而出色的记叙文更是少之又少。何永康教授建议考生在高考文体中多采用记叙文,他指出"相较于议论文,记叙文比较容易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记叙文,让他们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教师需要在语言上、结构上、主题等方面给予学生完整和系统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爱写的就是议论文,这是由议论文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议论文的写作大多是用摆事实和讲道理来证明论点,不像写记叙文那样,随心所欲地写故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感受。所以,议论文写作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总是提不起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一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一、初中学生因何怕写议论文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最  相似文献   

5.
邹小千 《西藏教育》2014,(11):29-30
<正>一、记叙文写作在高中教学中的尴尬现状及原因在日常高中作文教学中,基于应试之需,许多教师大多让学生"操练"议论文,对于记叙文却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训练。其原因有三:一是记叙文的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材料不容易选好,文章不易出彩。而议论文,由于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加上平时训练较多,因而轻车熟路。二是写记叙文有风险。写记叙文稍有不慎,得分就会比议论文要低。因为学生不善于将趣、情、理灌注到材料和写作的过程中,材料又没有  相似文献   

6.
张俊 《语文天地》2013,(10):18-19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就文体而言,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倾向于写议论文,全国各地考试的范文也多以议论文为主,加上议论文写作的模式化和指导的方便性,更使得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2013年江苏高考首考新材料作文,评卷结果显示,全省近七成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扬子晚报》所登载的十四篇优秀范文,也以议论文为主。考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中不敢写记叙文,高考新材料作文的优秀记叙文更是少之又少。新材料作文能不能写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值得广大师生思考。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通常的作法是,初中阶段主要抓记叙文写作,高中阶段主要抓议论文写作。教师为了避免文体错乱,讲记叙文时不谈议论文;讲议论文时不涉及记叙文,“泾渭分明”。结果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写记叙文缺乏思想意境,写议论文提炼不出新鲜观点。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不妨从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结合部找找原因;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有无内在联系?整个写作教学如何拓宽视野,深化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达到意境不凡,观点新颖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8.
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一练记叙文,初二练说明文,初三练议论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议论文练笔应适当提前——最好从初一第二学期就开始着手。我这样说的理由是: 第一,我教的初中学生都做到了。初学议论文,他们并不感到吃力;而且,我每周布置一篇,许多学生还写了两篇;议论文写得好的学生,记叙文也都写得好。  相似文献   

9.
学生写作写人、记事记叙文和立论式议论文普遍存在几点缺憾:一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不分,即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体裁含混不清;二是不懂得围绕一个中心来选材,所选材料不能都为表现一个中心服务;三是写议论文不会明确提出论点,不会扣紧论点分析问题和讲道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作文教学与写作,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文体上重议论文轻记叙文,因为不少人认为议论文有固定的“套路”,便于教学与写作,而记叙文没有现成的模式,难以把控。因此,记叙文写作几乎成了荒漠区,以致于写童年不真,写家庭不亲,写社会不深。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人物形象干瘪,无血无肉,毫无生气。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记叙文写作在高中教学中的尴尬现状及原因在日常高中作文教学中,基于应试之需,许多教师让学生"操练"议论文,对于记叙文却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其原因有三:一是记叙文的写作对学生有难度,不容易选好材料,文章不易出彩。而议论文,由于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加上平时训练较多,因而轻车熟路。二是写记叙文有风险,稍有不慎,得分就会比议论文低。因为学生不善于将趣、情、理灌注到材料和写作的过程中,材料又没有经过改造,所以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学写作教学在模式上基本仍按照写前指导、学生写作、写后讲评三大步骤进行教学;在类型上一般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大类型,初中一般以话题作文为主,高中教学紧靠高考,现在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见多;在体裁上一般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初中多是记叙文,高中多是议论文和散文。简单地说,这三句话就可以概括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下面,笔者就具体列出中学写作教学中不成比例的六对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探求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初中学生来说,写议论文要比写记叙文难得多。从应试教育角度看.小议论文的写作似乎成了必考项目;避开应试教育,写好议论文也为将来高中教育打好基础,为走向社会增强写作能力。议论文难写,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把握不住议论文的三要素,不能把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二是议论文立意不大容易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高三学生写作文,多数是以写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的不多。究其原因,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不好记叙文,或写起来不合文体要求、不善于描写、不会安排叙事结构等,硬着头皮写出来的记叙文也大多选材普通、结构简单、语言贫乏。每次跟学生讲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会说:"老师,我也很想写好一篇选材新颖的文章,但是我的生活真的很简单,每天都在教室、食堂、宿舍这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上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当前,一些语文教师对议论文有不正确的看法,觉得议论文"上手"快,模式易掌握,内容只是简单的事例与分析的"填空"。而不少学生写的议论文,其形式上"拼凑"较多,内容上逻辑性不强,思维不够严密。因此,对初中生进行议论文构思训练特别重要,它是学生能写  相似文献   

16.
初一学生学过第一册第六单元记叙文后,就进入第七单元议论文的学习和写作.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他们对这陌生的文体往往困惑难解,有的学生产生厌学厌写的情绪.怎样指导学生完成由记叙文写作向议论文写作的过渡,“搭桥”就成了关键.下面谈谈我的浅显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写议论文要求也不是很高,打基础阶段的议论文写作当有打基础的考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而为之,需要思考其最起码和最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平时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自感其议论文的习作是比较棘手的。学生虽然在叙事性文体的写作中已经具备着一定的议论和抒情的能力,但到了比较正规的议论文写作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写来写去还是十足意义上的记叙文,只不过是里面带有点滴议论罢  相似文献   

18.
从做记叙文到做议论文有一个思维形式上的转变,即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即使记叙文做得很好的学生一时也难适应。要使学生感到做议论文并不难,首先应让学生学会立论。因此,攻破议论文训练的第一关就是立论。造成高中生还不会立论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有明确提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从命题角度看,高考作文试题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自由度。按理说如果题干上没注明文体,那就尽量写记叙文,一是因为记叙文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文体,理应有发挥余地;二是因为记叙文更容易感动人,获得阅卷者的青睐。然而,在考场作文时,考生十有八九选择写议论文。原因何在?笔者试作探讨。一、高考"重议弃叙"原因分析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到八成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议论文的特点所决定。议论文写作非常"保险",套路也多,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也最容易把握,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是针对两种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其中记叙文学生从小学练到高中,其写作技巧和能力基本定型,而高中教师一般会在其深度上加以点拨。而议论文则是在高中开始训练,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影响很大。传统的议论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先讲解一些方法技巧,然后学生写一篇作文,再接着教师会把学生在具体写作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