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动员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虽然造成一定的偏失,但是也产生过重要作用.然而,受"历史情境"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政治动员在人们的眼里却成了敏感的话题,人们对其纷纷敬而远之.因此,政治动员并未在理论上得到应有的研究、评价和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进行应有的定位."5·12"抗震救灾的实践证明,带有人身强制性、分离倾向的政治动员已非中国共产党所依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政治动员才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以及随之所带来的一系列思想文化、心理意识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得政治动员在内容、形式上都必须有所不同、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民众抗战热情有待提高为背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动员理论与抗战实际结合,并以以往政治动员实践经验为基础,创造出动员儿童团的独特方式和技巧。政治动员下的儿童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慰问战士、支援前线等系列活动,显示作为民族一份子的少年儿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其行为对全民族抗战起到巨大激励作用。中共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的努力,不仅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思想和群众要件,且稳步提高于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壮大了中共组织和军事力量,扩大了其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战后领导人民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政治前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党与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动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两者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美国为例,在政党政治与大众传媒都比较发达的社会中,政党总是利用和控制大众传媒来为它的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动员服务,并由此给大众传媒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大众传媒参与又导致政党在自身意识形态、政党组织的动员力量和动员逻辑等方面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削弱了国家权威,冲击了政治稳定。应对和治理消极网络政治动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网络政治反动员;治理的关键是割断网络政治动员虚拟转化的关节;治理的根本之计是重塑网络虚拟空间的国家权威。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21,(1):29-33
任何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需要实施政治动员,红色资源的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为实施政治动员提供了条件,在政治动员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人物故居等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平台,红色纪念活动、红色标语和红色口号等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手段,加强红色人物宣传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方法,运用红色精神教育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江西的特种教育,本是国民党用来对苏区进行"文化围剿"的利器.抗战军兴后,在"抗战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感召下,特种教育的工作重心由"文化剿共"转变为"抗战救国",这一时期的特种教育对民众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政治动员,为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特种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在推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对城乡人民开展了全面的政治动员,建立了严密的政治动员机制,采取了有效的政治动员方式,运用了科学的政治动员策略.粮食统购统销中的政治动员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治动员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虽然造成一定的偏失,但是也产生过重要作用。然而,受“历史情境”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政治动员在人们的眼里却成了敏感的话题,人们对其纷纷敬而远之。因此,政治动员并未在理论上得到应有的研究、评价和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进行应有的定位。“5·12”抗震救灾的实践证明,带有人身强制性、分离倾向的政治动员已非中国共产党所依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政治动员才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以及随之所带来的一系列思想文化、心理意识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得政治动员在内容、形式上都必须有所不同、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吴维旭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28-31,59
民进党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选举动员为主要路径的民粹式政治动员模式。这种政治动员模式对台湾岛内民主政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省籍(族群)身份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的矛盾,选举文化"劣质化",政治内耗与冷漠,对社会的割裂效应。同时所导致的国家认同危机也对两岸统一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实现政治功能的主要媒介,政治动员也在网上大行其道。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网络政治动员仍存在其实现上的有限性,政治动员主体也没有多元化,受众群体不具有广泛性,网络政治动员在我国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苏雏埃革命初期,基于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群众基础的客观认识,中共对群众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政治动员经历了一个由盲目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在具体实践中,中共更多的是以军事斗争保证群众安全,以经济利益满足群众需求来达到政治动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运行形态可以分为良性运行形态和非良性运行形态,其临界点就是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主体的不同,突发事件中的政治动员可以分为以政党和政府为主体的动员、以社会为主体的动员和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动员。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政治动员具有方式和手段持续性低、侵害私人权利和利益及阻碍法制化进程等局限性。这些缺点需要通过加强媒体对舆论的积极引导、坚持"利益兼顾"原则以及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制化有机结合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的胜利 ,离不开我党对广大民众进行的多种形式的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的成功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动员必须遵循服从阶级整体利益、从社会实际出发、尊重公民选择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政治动员的策略包括政治动员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政治动员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政治动员与物质利益要求结合以及政治动员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对传统政治动员的方法及其经验教训的总结显示进行现代政治动员必须方法创新,可以遵循传媒动员、竞争动员、参与动员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工商阶层“亦敌亦友”的特殊身份,使其成为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对象之一。由于中共对工商阶层特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加上各地苏区在具体斗争中的思维惯性,工商阶层政治动员呈现从“毫不妥协”到“有条件让步妥协”并将斗争贯穿始终的曲折发展过程。在经历思想认识转变、具体政策调整和实际动员变化的过程中,中共逐步学会了利用现有工商资源为苏维埃政权服务,这加强了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改善了工农生活,充分展示了中央苏区工商阶层政治动员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6.
政治属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体现为阶级性、政治动员性、灌输性和社会控制性。关于阶级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地体现并指示着入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及价值取向,它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特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反映时代特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政治动员性,是指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太行区第二届群英大会是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英模大会,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动员。它通过明确的动员目的、完备的动员组织、科学的组织规程等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组织手段及营造特定的场域、庄重的仪式来彰显英模们的形象,使其进一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并把政治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群英大会使解放区军民在思想、行动上实现了抗日战争向国内革命战争的转化,增强了他们参加自卫战争的内驱力,为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爱东  尹红 《高教论坛》2014,(12):27-30
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这需要加强高校对网络政治动员的核心领导,建立健全适应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广西日报》在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中始终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题。通过《广西日报》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提高了广大人民对抗美援朝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广西日报》的政治动员对当代报刊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如何动员农民走出家庭、加入革命这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以土地改革为内容的经济动员、以政治参与为手段的政治动员、以灌输无产阶级思想为方法的文化动员、以群众路线为途径的组织动员和以诉苦、控诉为形式的情感动员等多种模式。这些动员模式在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增强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