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美静  郝君超 《考试周刊》2009,(29):237-239
本文以贫困问题引出“贫富混居”这一概念,并分析了贫富混居的利弊所在,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适时有度循循善诱●王晓红古人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使学生成为“善学者”,是我们教师的心愿,要实现这个心愿,就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方法的指导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如何适时、有度地加以引导呢?教师要发挥情感的...  相似文献   

3.
道德观念的变化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为富不仁”、“贫可生志”是私有制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它应有所变化,但受“左”的影响,私有制条件下的贫富道德观念以极左的面貌得以延续,这就是所谓“穷则革命富则修”,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使许多人通过辛勤劳动而富,“富”成了勤劳有能力的象征,不再可耻;相反,“穷”也就不再光荣.  相似文献   

4.
史峰 《生活教育》2012,(15):93-94
美国有富人,也有穷人。美国的校园里有富学生,也有穷学生。面对“贫富分化”的事实,美国的校园内会发生什么样的贫富故事呢?现在请在美国一家私立高中求学的李晓伟给大家讲一些美国校园里的贫富故事吧。  相似文献   

5.
对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生俱来,因而也是无从选择的。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起着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孩子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庆幸的是,许多国家都在为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而格外努力。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做出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  相似文献   

6.
撒收自如,张驰有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撒收自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讲授的内容能够控制有度,既要撒得开,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要收得拢,把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它对教师提出了知识宽博、业务专精的双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张”与“驰”既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关,更主要的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情续调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张驰有度,学生才会学得有味,教师也才能教得有趣;也只有师生双方同时有了这种对课堂教学的认同,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东汉吴郡人陆续,少时受母亲教诲,深明为人之道。陆母每次为炊切肉,总是切得方方正正;切葱,总是以寸为度。经久如此,从不乱切。陆续问其故,母道:“做制菜肴,我要让它方正有度,以教吾子为人要方正有度。”陆续牢记在心,立志做个堂堂正正、刚正不阿的人。  相似文献   

8.
“隔代宠”当有度路边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开始步入独生子女社会,作为独生子女社会的派生现象──“隔代宠”也随之出现。一些爷爷奶奶把他们晚年的爱心、过剩的精力、多余的资金倾注到大多是独根独苗的孙子孙女身上,既让孙子孙女生活得幸福愉快,又让自己...  相似文献   

9.
贫富差距经常引发贫富矛盾,贫富差距的拉大会成为困扰社会稳定的问题。希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就得下决心解决贫富之间的矛盾,构建贫富之间的和谐。和谐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靠的是政府有效、非政府组织有为,舆论有力、富者有德、穷者有志。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贫富分化已经相当严重,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没能有效控制,片面强调效率,造成分配不公。特别是国企改革,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沦为新的城市贫民;少数民营企业老板或国企高管层借改革之机一夜暴富,充分说明改革的政策导向是至关重要的。要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必须把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崔富强 《教育艺术》2003,(12):17-18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自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牢记自己肩负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诠释“育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人民教师的义务。对学生“‘宽’‘严’有度,关爱无限”是我从教多年来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贫富意识太强会给穷学生和富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带来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学生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学生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庆幸的是,许多国家都在为淡化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收入差距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目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基础上的贫富分化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贫富分化"两极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分配的"不和谐":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使然.为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以便激励创造,做大财富的总量,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平;同时,我们要加大实现公平的力度,从政策上,体制上采取措施,抽肥补瘦,调节收入差距,避免贫富的两极分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案例阐述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引导探究和点拨讲授并举,创设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营造生生、师生“多向”交流的氛围,努力实现收放有度,演绎出精彩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表现在大学生身上的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是社会贫富分化的必然结果。这种贫富分化直接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了影响。本文从客观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学生贫富分化对学生心理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然后对于消极方面提出一些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老师讲课,又是以分析课文为主。对课文的讲解和分析,常常过细过度,变成对课文的肢解和拆卸。分析讲解的过细过度,使语文教学陷入零碎和散乱,这是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讲”课要有度。   讲课有度,有利于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提了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没能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教学实际。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学的观念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生活无度现象,即不能主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这是诸多生活无序现象的重要原因。生活无度现象的根源之一,是合法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对称”,因此,由生活无度向生活有度的转型,最根本的条件,是各合法社会力量对等地互动。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贫富分区与社区的阶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区内社会成员共同的阶层意识不强、社区文化未定型、阶层文化与社区文化还未重叠的情况下,当前城市出现的贫富分区现象还不能界定为社区的阶层化,贫富分区只是为社区阶层化提供了可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阶层化,必须在社区文化、阶层文化的作用下,通过社会上层成员的主动排斥与社会下层成员的被动排斥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阶层化社区。阶层化社区是社会阶层间封闭的极端形式和体现,当前中国城市贫富分区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城市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已大大增强,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城市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还远没有达到极端的情况,政策调整阶层间的封闭性还有较大的空间,应及时进行政策调控。而通过加强基于新地域的社区文化建设和加强下层社区公共物品的投入与建设,防止上层因亚文化排斥的外流和下层社区生活条件的恶化,能比较有效地阻止和延缓贫富分区迈向社区阶层化的进程与速度。  相似文献   

19.
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掀起提高课堂实效的大热潮。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沸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觉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感于实效源自取舍有度,学会“舍”才能真正有“得”。  相似文献   

20.
笔者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的规律》第一课时,在引入环节经历了从“无序开放”到“开放有度”的重建过程。下面我就结合引入环节的教学与重建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