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学科声望不断提高,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在经历了"量"的积累后,走向"质"的飞跃,更加关注学术贡献,强调旅游地理学为其它学科输出知识,强调研究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参与到旅游学术研究规范的讨论中。旅游地理学要成为一门"常规科学"就必须取得学术成就足以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它竞争模式;足以无限制地为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地理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认为计量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地理学和地理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量地理学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本学科之一。它的发展由来已久,作为一门科学则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以来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课题的日益为世人所重视,以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用地理这将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理哲学与数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是研究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 ,地理学也不例外 ,自其产生之日起 ,就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地理学的发展 ,与数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本文拟从地理学如何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入手 ,探讨了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发展、内容体系及如何应用 ,并对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教育地理学自20世纪30—40年代产生以来,只有少数人对它进行过断断续续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少数人对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任务与内容、方法与意义等进行了探讨。而对于实践方面,教育规划、学校布局、区域教育发展、地区教育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则很多。可见教育地理学的研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研究者数量极少,兼具地理学与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人微乎其微,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论文对教育地理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应当把教育地理学的研究明确划分为研究"是什么"认识问题的教育地理学和"怎么做"操作、实践问题的教育布局学两方面,并对教育地理学的出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在现代学科视阈下,史家已认识到地理学对于历史学具有"以地释史"的重要意义。史家们将地理学建构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体系中并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地理学分支领域最能辅助历史研究。在史家们看来,历史地理学包括了沿革地理学,学科归属或是人文地理学分支,或是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相携并肩;历史地理学虽为史学之辅助学科,但学科属性为地理学而非历史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的研究始终着眼于地球表层,无论是地理环境或是地球表层的人地关系都曾被看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是随着分支学科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使作为“科学之母”的地理学的学术地位不断受到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学科的分化而模糊,同时不同学者对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定义的不同也使得地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使地理学的科学性受到质疑。本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对20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研究对象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地理学研究对象从模糊不清到将其确定为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地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特点与局限性,及其在地理学研究、教学上的应用,把地理学实验技术加以归纳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从培养技术人才、着眼于实验手段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应用和发展地理学实验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封建社会"盛世"的界定,将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分为汉、唐、清"三大盛世,"运用文献典籍分析考证的方法,分别从地理学思想、地理探险、地图学、方志学及域外地理知识增长诸方面总结和挖掘"三大盛世"时期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探讨影响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原因表现为:(1)政局稳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地理学发展的客观条件;(2)辽阔的疆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环境;(3)为了巩固政权与发展生产,统治者重视地理学技术与成果的应用;(4)当时科学技术也促进了地理学的进步;(5)与域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契机。最后指出我国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轨迹和趋势,以及数千年绵延而不断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0.
历史城市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得到一定的发展。到80年代初,该领域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论著数量可观,研究内容涉及城市的起源、类型、分布、功能、布局、城市间比较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为单一城市的研究,但也不乏城市群研究。发展至今,城市历史地理学后来居上,已成为历史地理学中最为成熟的一个分支[1]。在众多论著中,西北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就近十年来学界关于西北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概况进行一下简要的总结,文中难免挂一漏万,恳请方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浅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是人事管理中的两种最基本方法。定量考核是运用数据形式 ,对被考核人员的各项考核因素进行量化 ,采用计分考评、民主考评、奖惩考评等获取考核结果 ;定性考核是运用综合分析的形式 ,对被考核人员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教学中,通过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不同区域的划分及案例的选择,以某个区域的学习为平台,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分析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让学生掌握学习该类区域的方法,进而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的学习其他区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定量地学与地学信息"是我校硕士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前缘性。本文阐述了定量地学与地学信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结合加拿大约克大学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探讨了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课程建设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应用,提出了课程建设中交流型学习模式,这对于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研工作量化管理泛化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入我国的学校管理工作,然而在管理实践中量化管理却逐步趋向极端,呈现不断泛化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化管理泛化在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本文试从高校科研工作入手,探讨量化管理泛化所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以期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数据驱动的教育研究范式转型使得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间的鸿沟日益加深。作为一种融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新兴教育研究方法,量化民族志有助于构建两种研究范式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探究教育境脉中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该方法的提出缘于对体现专长的认知框架进行建模的需要,融合了民族志、会话分析、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通过分析真实场域中学习者的言行举止实现对其认知框架的深描。其实质是构建由理论层面的意义和实证层面的数据所构成的实证研究闭环,以消解质性研究偏于主观、量化研究偏于表面的不足,并建立起两种研究话语间的联系。量化民族志注重构建"境脉中的理论"和实现"理论饱和",并提供了半自动编码软件nCoder和认知网络分析两种研究工具,以确保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该方法主要被用于学科教学和跨学科学习中的高阶能力评估,其应用场景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和多模态数据整合的势态,其方法论体系也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主要专业课,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对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研究和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重复、实践环节薄弱、课程更新迟缓等问题。经济地理教学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原则,实施案例教学,探讨教学改革的新途经。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为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地理研究性学习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地理问题为学习载体, 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实施过程和教师的作用均有别于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野外实习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的一个独力的教学环节,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成绩评定等构成了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首都师范大学开设"第四纪环境学"、"全球变化研究"课程的教育实践经验,建立了本科高年级地理专业自然地理课程考核办法。自然地理类的探究式课程需要与之适应的考核办法。采用这种考核办法不仅能够综合考查高年级本科生课程学习情况,而且能够得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云南因人地关系、区域联系和历史过程等的多重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这些语言资源具有鲜明的地理空间性。这为全面研究中国云南的语言地理进而构建区域语言地理学的基本范式奠定了重要的客观基础。对于区域语言地理学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基本框架或理论支撑,通过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等的研究,进而为语言区划和语言管理方略的科学制定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