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事实、报道是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把新闻说成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是否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正在报道”的“事实”之间除了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外,都是在报道“事实”。依据对新闻事实的时态分析,“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三种报道形式所涉及的“事实”具有什么样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广播连线报道强调“第一现场”,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非常契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本文根据连线报道的特性,就连线报道与“走转改”的关系、连线报道的适用范围、如何在“走转改”活动中提高连线报道感染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主旋律报道,中心报道,重点报道,深度报道,追踪报道,是晚报版面上的拳头产品。晚报要运用“主旋律报道多样化”的法则,加强力度,精心策划。 主旋律报道多样化 主旋律报道的策划与实施,首先要抓住“四个把握”和“四个多”。“四个把握”是;把握每项主旋律报道的核心内容及其所涉及的各个侧面;把握所报道事物的纵深发展趋势;把握晚报读者关心的“突破口”;把握“量体裁衣”的报道形式。“四个多”是: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多色彩地组织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式”报道。这就是说,要体现主旋律报道的多样化。 正确处理晚报的主旋…  相似文献   

5.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6.
方明远 《新闻界》2005,(6):97-97,108
“成就报道”是党报展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绩,以鼓舞全社会奋发有为的重要报道形式。但是,长期以来,“成就报道”由于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少报道被打上“做秀”烙印,不被广大读者认同,成为党报报道的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成就报道”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如何通过报道模式创新实现“三贴近”要求,使报道让读者喜闻乐见,能够起到“入脑、人心”效果,成为党报“成就报道”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9.
迎接十八大报道启动以来,各家媒体纷纷推出走基层类的专题、专栏、专版报道,本文分析了将“走转改”与成就报道相结合的新特点,概括来说就是亦“土”亦“新”:“土”是指成就报道适逢新闻界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背景,使迎接十八大报道来自基层深入群众,带着些许“泥土”的芳香;“新”是指报道形式实现创新,新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成就报道,并在新媒体报道内容与手法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2004年下半年媒体上出现的“妖魔化”与“大学”相组合的现象,本文通过人民网,对“大学校园”、“大学教授”、“大学教(老)师”、“大学生”、“女大学生”、“研究生”、“女研究生”、“博士生”、“女博士生”9个大学行为主体的搜索,得到2004年1月1日以来的关于大学的相关报道即本文的文本来源。文章通过对这些文本报道性质、报道内容、媒介叙事、报道成因等方面的分析,在“文化滞差”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出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报道多呈负面报道的现状和成因。  相似文献   

11.
赵国政 《新闻界》2008,(1):67-69
本文在深入细致地梳理分析传播主体的价值客体、及其相应的价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晓丽 《新闻界》2008,(3):101-102
本文从主体和内容两个层面分析"我在场"所具有的双重含义,针对性提出凸现"我在场"的现场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决定论”是对媒介环境学派(Media Ecology)最流行的评价。本文从厘定概念入手,以文本研究和思辨分析的方法,探讨媒介环境学派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和“技术决定论”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对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闻频道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的运作,但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本文对较有影响的美国新闻频道CNN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概略地介绍了国际新闻频道的情况,并对我国的地方性新闻频道——福建新闻频道进行了分析,对新闻频道的建设提供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对“关于我国核心期刊统一化的思考”一文中提出的两个观点进行质疑,并对核心期刊的内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缺陷、地位、作用以及与文献数据库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推动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的命题,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是深化文明创建;二是加强社会教育;三是弘扬志愿精神;四是注重信息文明;五是推广生态文明;六是提升厕所水平;七是强化律己意识。如何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纳入社会文明的考量之中,并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是文章探析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飚 《编辑学报》2017,29(4):387-389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担负着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使命.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期间的第一次“西学潮”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期间的第二次“西学潮”,并对这两次“西学潮”进行反思,提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学习西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并挖掘出导致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多方面原因;并提出为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应严把人员的人口和出口关,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开发档案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提出了知识服务的本质是利用“知识”服务,还是提供“知识”产品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认为知识服务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推进知识服务的过程就是增加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含量的过程。并指出了图书馆增加服务知识含量的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