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性方刚,自我意识及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而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但由于其涉世未深,阅历不丰,又比较稚嫩、脆弱,他们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只有全面了解有心理和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尊重他们的观点、情感和人格,注重与他们心灵的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每个教育者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自我约束力弱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是对教师的严峻挑战。要改变消极的思维定势,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恰当运用尊重、鼓励、等待的教育策略: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即及时树起大拇指去肯定他们;等待即耐心等待学生消化、吸收、理解、转化、成长。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促进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4.
关注教师心理需求,切实尊重教师 首先,尊重教师的人格、自尊,把教师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作为知识分子,教师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容忍他们的一些缺点,让教师在校园内有主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尊重对儿童心理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自尊心是产生自我教育最直接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心理往往自尊和自卑相混和,他们更需要受人尊重。老师一旦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就极大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因此我们要将爱的天平向学困生倾斜。  相似文献   

6.
高启山 《四川教育》2004,(11):28-29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即尊重学生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正当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尊重他们对生活、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尊重他们在人群中的应有地位,把他们看成与自己身份平等的“人”,并尽最大可能为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9.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文章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并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提出了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冲突,即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与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缺失,对安全感的渴望与焦虑抑郁的情绪,对归属和爱的渴望与自我封闭的孤独感,对自尊的渴望与内心的自卑。  相似文献   

11.
高青山 《教书育人》2012,(32):53-54
副主任,可以说是主任的搭档和助手,也可以说是主任的下级。不管怎么说,副主任服从主任的领导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副主任要发挥自身作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到"人之上视人为人,人之下视己为人",必须"自尊不自卑,自强不逞强,自信不自负,自立不独立",做一名"四自"的副主任。一、自尊不自卑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许别人歧视。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自重,要注意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因此,"成人对儿童应有敬畏之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修养。探讨了尊重和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辛华邦  辛华湘 《考试周刊》2009,(40):222-222
尊重学生,是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自尊心理是一种自爱、自信与自我尊重,并期望受到他人或社会尊重的情感。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在学校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关注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或做了某些有益于同学、班集体或学校的事,得到肯定的评价时,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5.
肖正伟 《甘肃教育》2008,(13):50-50
一、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学困生是我们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望教师和同学的关注,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支持和帮助,但又力不从心,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怕出错,怕遭否定和讥笑,自卑,自我封闭,导致他们不愿与教师交往,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正>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教师的心理需要,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层心理需要。从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学生会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被人尊重的学生也会去尊重别人,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感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7.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进而促其自我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 ,其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进入中学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不断成熟 ,独立意识增强 ,有一种成人感 ,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教育的提出就建立在这一理论和实际基础上 ,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一、尊重学生情感当代中学生内心世界丰富 ,情感细腻脆弱 ,同时普遍具有一种封闭心理 ,不轻易向老师流露某种情感。一旦学生有某种需要 ,向老师吐露真情 ,老师一定…  相似文献   

19.
尊重教学法是指教育者给予受教育者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促进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的学习心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果实得到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发现和劳动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个性化、主观化的解读,是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的见解自成一派,独到深刻;有的则断章取义,有失偏颇。作为老师,要发挥"调解员"的  相似文献   

20.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