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范围] 报道先进人物或有意义的事情 [作文要求] 用典型事例突出中心思想 [作文提示] 通讯较之消息,其反映事物要更详细更完整,着重表现“全过程”。因此,在进行这一文体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和捕捉能力。并且,学生写人物通讯常犯的毛病之一是就事论事,虽然把一个人的事迹写了不少,但是,这些事例缺乏一定的贯穿和组织,往往淹没了人物的思想,使人看不见人物所以要这样做的动力、思想、追求和希望。所以,  相似文献   

2.
本期对症:思维平庸,思路狭窄。[误区扫描]构思,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作者思维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优劣。中考作文中,大量存在着构思平庸的“大路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疏于思考,众手一文。接到题目,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常常成为很多人的写作对象和内容。这么做的结果,就会带来选材、立意“撞车”频繁,因为人们在思维的起点上大都相似.比如说,见到“友谊”这个话题,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我与某某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照此来写,非常容易落入平庸的误区。第二,套用旧作,呆板僵化。或者套用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或者套用…  相似文献   

3.
写作,极其重要。“‘人是符号的动物’,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一个最本质的属性;写作在创造、承载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同时,也塑造了辉煌、不朽的生命,使短暂的人生获得了永恒的价值。”[“1]写作,堪称人的一切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2]世界各国教育学者都把写作能力看作一种最重要的“共同知识和能力”。[《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把写作定义为“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4]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定位高考中的写作能力考查…  相似文献   

4.
风波     
[习作要求]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把这场风波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让读你文章的人能感受到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尽量把这场风波中人物的表现写细致一些,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这场风波。[金指点拨]1.要写好一场“风波”,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风波”。“风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也可以是给人们带来较大影响的事情,所以这次作文的选材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材料,例如发生在班级中的有一定影响的事情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午饭风波、抢位风波、纸条风波、外号风波……2.想把这场…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是一项基本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从素材准备到写作文章,再到写作后修改,学生必须全程独立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写作课程的功能有如下表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何满足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求?笔者尝试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引入“写作支架”,进一步探寻学生习作全过程的指导途径,解决写作学习“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的问题,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作文欢乐行]每个人都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别人说,这次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写作禁行区]写好这个题目,关键是确定好中心和选好材料,“要说的”必定是自己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感人,因此“说的”一定不能是平平常常,无关痛痒的话。[审题小橘灯][写作斑马线]内容要具  相似文献   

7.
试谈主体性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生产劳动 ,是一种行为运作状态过程。行为运作得靠“动力” ,没能写作主体的“内动力” ,“生产劳动”就难以顺利进行 ,当然也就谈不上有好的“产品”。学生之所以“畏写”、“厌写” ,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内动力” ,没有写作动机和兴趣 ,甚至把写作当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和包袱。作文教学中坚持主体性的教育思想 ,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生活 ,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主动地表达出来。激发动机兴趣。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原因 ,也就是引起维持人的某种行动 ,以…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发展需要交往。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1],需要不断完善;人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需要在与周围世界普遍交往中践行各种社会关系。人在交往中不断积累、成就自己的本质:交往越广泛、深入,人们越能成为自己;缺乏交往的人则易失去自我,甚至找不到自我。所以,人生过程就要不断与他人交往、与世界交往而后才能逐渐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9.
反思,在洛克哲学中,被看做是心灵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黑格尔把反思看做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1] 以此看来,反思是以自我及自我的思想、活动为意识的对象,通过不断地内省、  相似文献   

10.
王炤 《教学与管理》2005,(12):67-68
一、引言 Bandura(1986)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社会学习理论,同时也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关于个人能力的判断,确切地说是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具体任务上规划和实施获得预期作文质量的必要行为的能力知觉。当写作者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写作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全力以赴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1.
【文题】以“认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思路点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容易陷入“镜中花,水中月”的迷茫中,有时深陷其中而又不自知。对自我的认识,可以是性格上的,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对自己的性格都不能把握的人,也不可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对自我的认识,可以是习惯上的,习惯往往决定一个人在学习、工作上的成败,坏习惯应该及时摈弃,好习惯要大力发扬;对自我的认识,应该是发展的,因为人都是变化的,环境、学习、朋友等都可能使一…  相似文献   

12.
[考题] “站着写,坐着改”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作的秘决。他曾经这样回答记者的询问:“站着写,使人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我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表达,使材料、思想、情感不至于遗忘。”如果说“站着写”是海明威成功的基础,那么“坐着改”,即静下心来斟酌、推敲则是“站着写”的必要补充,是出好作品的重要保障。由此联想到: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达到理想的结果,往往要“改换位置”或“互换位置”。请以“换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与“写作” “作文”与“写作”似乎是一回事儿,但深究起来,又不完全一样。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有联系,就是二者都是写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写作,写作就是作文。比如,人们常说的“赋诗作文”,就是指文学创作。说有区别,是说“作文”常常指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写作练习,“写作”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包括文学创作在内。从这个意义来说,“写作”似乎包含了“作文”,“作文”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人们的语文实践中,“作文”与“写作”又是一对模糊概念,常常不易划清界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作文]①动词,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比赛,高考满分~。②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写~/他的~被评为优秀。[写作]动词,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技巧/从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都叫“习作”,7~9年级和高中叫“写作”。高考语文试卷叫“作文”,而在《考试大纲》中却又叫“写作”。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13)
所谓"正本清源",是指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写作的本体,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学生是作文的主人,每个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灵感冲动、表达能力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Bandura(1986)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社会学习理论,同时也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关于个人能力的判断,确切地说是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具体任务上规划和实施获得预期作文质量的必要行为的能力知觉。当写作者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写作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全力以赴地进行写作。二、研究1.研究问题(1)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否能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成…  相似文献   

16.
古勤 《时代教育》2007,(7Z):73-73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差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受到长期关注和研究: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太少的问题近年来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相比之下,人们对写的教学意义就显得估计不足。书写技巧和写的能力培养成了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不仅教师抱怨写作课难上,学生对写作也持一种无奈的心态。一方面,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又匮于语言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对症:思维平庸,思路狭窄[误区扫描]构思,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作者思维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优劣。正因为如此,作文评分标准将“构思新巧”列为发展等级的赋分项。中考作文中,大量存在着构思平庸的“大路货”,其主要表现:一是疏于思考,众手一文。接到题目,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常常成为很多人的写作对象和内容。这么做的结果,就会带来选材、立意“撞车”频繁,因为人们在思维的起点上大都相似。比如说,见到“友谊”这个话题,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我与某某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照此来写,非常容易落入平庸的误区。第…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9.
张波 《考试周刊》2010,(16):79-80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否有那么一种自我教育方式,长年坚持不懈,就会使人心灵健康、逐渐完善呢?魏书生说:“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2006年起我把日记作为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方式,抓日记写作,并带领学生写日记。三年来,包括工作日志、班级日记,我积攒了三大本,还有72MB的Word文档,从日记中我尝到了写作的快乐,提高了思想品位;写班级日记,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日记是一种自我谈心、自我教育、自我修炼的最佳方式。通过日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了,更理解和配合老师了,人格更健全了。  相似文献   

20.
于漪 《上海教育》2007,(10A):26-26
人们说中国先贤最喜欢“照镜子”,勇于自我反省。相传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伯玉,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对一生的思想行为作了深刻的反省。也有人日日反省的,《论语》第一章中就讲到:“曾子曰:‘吾目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反省了自己的待人接物和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