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个性化思维是个体所特有的认知活动过程,其思维活动过程。是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的,带有浓厚的感悟色彩,是一种有创新,有艺术,有深度思想的思维。语文教学中渗透浓厚的感情色彩,注重将个性化思维运用于教学中,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应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载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中.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在语教学、学生的语实践活动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观察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思维的是活性、深刻性、独特性。思维训练不应是盲目的.而应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活动主要有显性的操作活动、隐性的思维活动以及综合的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属于思维活动,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重要的思维活动经验,主要包括抽象的经验、归纳的经验和演绎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陈瑞军 《广西教育》2013,(29):19-20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也包含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在开展活动中,伴随着眼、口、手等感官参与的是观察、理解、提问、建模、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性知识,是学生个体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5.
“做”数学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几个“思维惰性”的学生。思维是看不见的人脑活动,思维活动带来的情绪体验是人的高级情感活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的体现。学生“思维惰性”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被动、消极、怠惰,缺少主动、综合、有序的思维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7.
大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写道:“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思维是人类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间接反映形式,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媒介,从而推导出前因后果或内部规律特征的反映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陈林桥 《物理教师》2007,28(10):16-18
科学始于观察,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比较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事实和数据.观察不等于消极的注视,它是一项有序的思维活动,融入了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等能动因素.物理解题活动离不开观察,而按照其观察对象来分,一般有实物示意图、原理结构简图的观察和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图表的观察以及符号、数学关系式的观察等等.如果我们掌握了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那么在解题时就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解题带来许多方便,从而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益.本文结合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课本之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作为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控制者,在数学教学过程这一“思维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同步协调,发生“共振效应”。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而数学知识信息星罗棋布,因此怎样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寓思维品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曹爱军 《陕西教育》2010,(11):32-32
猜想是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加以综合后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然而猜想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徐正洲 《江苏教育》2014,(13):64-65
<正>课堂数学活动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内在思维活动和外在物质活动。内在思维活动包括分析、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外在物质活动包括观察、操作、交流、实验、游戏等。数学活动是小学生在课堂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主动、直接参与的全面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提高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开展数学活动,以促进  相似文献   

12.
关于观察     
心理学把观察定义为盲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观察的有意性,区别于无意注意;强调了观察的计划性,区别于随便看;说它是知觉过程,所注重的是观察活动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来考察事物和现象。通常,人们容易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仔细看,把观察局限于引导儿童用眼睛捉捕现象、考察事物。诚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观察的主要通道,但观察不仅仅限于视知觉,它来自于多种感知活动,是各种感知过程的综合活动,所以说观察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教学过程可简单地描述为:提供一种“开放式”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的讨论、观察、思维等,最后获得结论。开放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开放式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具有不确定性。在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教师活动的设计,而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根本很少考虑。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设计来体现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以逻辑思维为主线,这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文源于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描述和抒发,而生活的体验源于对周围事物、人物等的细心观察。从写作角度看,观察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对作文中可能涉及到的事物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进行全面感受。观察不是被动的反眏,在观察过程中时刻伴有思维活动。思维伴随着一切活动,没有思维的观察和没有思维的表达是不存在的。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存在着观察的盲目性、认识的狭隘性、表达的空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实践表明,在课堂上演示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诱导”他们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加强观察、认真体验,用简略的文字加以记录,然后再综合成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使小学生掌握和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的重要方法。而游戏活动是否顺利开展,正是这种教学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海蓉 《现代语文》2006,(10):107-108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其本质是揭示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主张把这种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言语活动作为人类认知活动重要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复杂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而写作是人类言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把说话也看作特殊的写作(都是属于言语产出),那么,写作可以说是伴随人们一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志君 《成才之路》2009,(29):46-47
观察,并不是单纯地去看,它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与有意注意结合在一起,与思维相联系。进行观察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意识、有目标,处处留心;二是要有基础。有必要的相关知识;三是要有方法。观察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更具有特殊意义。教学观察是人们对事物或问题的教学特征有意识地获取感性认识的一种活动。它不仅是对数学问题的直观的表面的认识,同时还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数学解题需要透过现象去认识数学本质,需要抓住问题中数与形的特点,找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观察,边看边想,有助于寻找快速的解题速度。  相似文献   

19.
彭永新 《福建教育》2006,(12A):38-39
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有层次、逐渐深入的数学化过程,应不断地从感性上升为理性,逐步深刻。只有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与作用产生感悟、反省与建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化过程。如果浅尝辄止,没有对数学活动进行反思与回顾。那么这样的数学活动就有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在每一次活动之后都能对自己的思维活动作出自我评价、反思,探讨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就会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进行再概括,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信息加工的过程有问题解决、模式识别和学习等过程,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彼此渗透联系。从信息论观念看,解数学问题的过程,首先是对信息源信息的提取,然后对信息进行变换,最后对信息反馈进行处理的过程。解题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解题的过程。数学思维障碍是指数学问题变化引起数学思维主体内部状态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数学思维活动正常进行的主观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