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面对的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他们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邱玉华 《教师》2013,(19):47-47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爱,爱是人类生存的美德,爱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乐意把爱奉献给学生,是一名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这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只把爱洒向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那么表现和成绩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孩子,他们会或多或少的有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会情绪愈加的消极、厌学。所以教师的心中应该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着爱。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爱是阳光,应该公平地照耀着每一名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之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该均匀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4.
爱心。有人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我们要做好教师首先要能做“神”,要有豁达的胸襟来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理解他们,相信他们,包容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以自己的言行促使他们不良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老师对学生豁达的爱往往在一些细节上能体现出来。例如,一位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班主任只有这样对待学生,才会取得育人的主动权。从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上讲,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每个教师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在班级管理中,我首先全面深入地熟悉教育对象,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其思想脉搏。同时,还用满腔热情帮助他们,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从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上讲,爱也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学生渴望能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我们教师要为此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舒服、充满爱意的氛围,最终…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应当传授给孩子以知识技能,更应该关注孩子的人格的发展,尊重孩子、呵护孩子、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呵护每位孩子,爱每位孩子不仅要爱他们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尽快改掉这些错误,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塑造孩子,帮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赵丽萍 《教育艺术》2000,(11):43-44
爱——这个神圣的字眼,有着博大而丰富的内涵。她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哪里有了爱,哪里就有了欢乐和幸福。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我深深热爱上了这些活泼的小天使,奉献给他们慈母之爱、教师之爱、朋友之爱。爱——流淌在我与孩子中间。  相似文献   

9.
黄丽源 《考试周刊》2011,(41):219-219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就未必做得到了。从这个角度讲,从心底里关爱"差生"才是真正爱学生。要知道,那些"差生",就像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与呵护。赏识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对他们的一生来说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孩子,才能取得信赖,使孩子乐于接受教育。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教师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孩子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孩子全面进步。一、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水的沙漠,没有鸟的天空,没有鱼的海洋。爱每一个孩子,赏识他们,激励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的成长轨迹,为他们的终极发展服务,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走向成功。一直以为教师是一种职业,育人是一份工作8小时以内是份内的事,8小时以外则事不关己。随着自己的孩子入托、上学,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责任,一份沉甸甸的爱心。爱每一个孩子,不需要理由的爱每一个孩子,赏识他们,激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画出灿烂的曲线,实现人生价值,展现个人魅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关爱学生终极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当教师的善待学生就得把学生看作是孩子,这是一颗心,爱孩子的心。不要去期望他们将来怎样,而是要关爱他们今天的每时每刻。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教师是一种爱的职业。当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遇到一些在生理和智力上与正常孩子都有所偏差的特殊学生时,他一定会对这样的孩子充满同情,给予许多特殊的照顾。然而,假如能再用心一点去爱这些孩子,你也一定能发现,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特殊的爱,而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爱,一种把他们当作正常孩子看待的平平常常的爱。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就应该把特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让他们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情感方面,爱生是教师之本,教师的爱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敞开心扉的金钥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并且积极做好家长方面的工作,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  相似文献   

15.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教师是一种爱的职业.当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遇到一些在生理和智力上与正常孩子都有所偏差的特殊学生时,他一定会对这样的孩子充满同情,给予许多特殊的照顾.然而,假如能再用心一点去爱这些孩子,你也一定能发现,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特殊的爱,而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爱,一种把他们当作正常孩子看待的平平常常的爱.我们不仅应该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享受同等的教育,更要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普通的方式去评价他们,使他们在平等的生活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充分的发展、充分的潜能开发,从根本上驱除"低人一等"的心理障碍,卸下"我天生比别人差"的心理包袱,提升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踏入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竞争行列,为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见,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一个心灵去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抱有"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得到他们的信赖,点亮他们的心灯,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将一切给予孩子,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单向性的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只知独占,不知分享,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19.
杨琳 《广西教育》2007,(12B):46-47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老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起他们积极上进的精神,又可使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教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孩子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是爱让孩子学会了爱与被爱。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 在学校,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而且,许多孩子重视师爱胜过父母的爱,对于师爱的反应比对父母的爱的反应还要强烈。因此,学生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爱,这种心理甚至有时可以成为他们在学校中一切行为的动机。可见爱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