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苏洵的研究一向甚为薄弱,尤其对其文艺思想研究更少。应从苏洵思想特点入手,分析其文艺思想形成的基础及其内容与特色。苏洵思想上的“杂学”色彩是苏洵文艺思想形成如此特色的关键。“杂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巴蜀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相关。苏洵“杂学”体现为儒家思想的非正统和不纯粹以及广泛吸收道家、兵家、纵横家的思想,由此形成苏洵文艺思想儒家道家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陇南地处陕甘川交界之处,是秦文化、氐羌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地区,其民间美术的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特色。而白马藏族居住在甘川交界之处的高寒山区,其民间文化正逐渐衰落,因此,保护这些民族遗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陇南地处陕甘川交界之处,是秦文化、氐羌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地区,其民间美术的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特色。而白马藏族居住在甘川交界之处的高寒山区,其民间文化正逐渐衰落,因此,保护这些民族遗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继承了古典散文现实主义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具有素朴缜密、清新隽永的独特艺术风格,长期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1127—1279年这一北宋散文经典化的重要时期里,"三苏"阐述经史思想、政治观念的策论类文章得到了文学选本的突出重视,"三苏"在散文经典体系中的并称也包含了"苏学"的因素。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价值更明显地依托其学术性内容。作为"苏学"的起源,苏洵散文被这一时期的知识精英建构为包含内容思想、写作技法、风格个性等多重维度的文学经典。苏辙散文主要凭借其史论类文章的思想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其论点中与儒家正统观念相契合的成分得到了理学家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6.
苏洵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古文运动强有力的推动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苏洵的散文以议论文为主,也以议论见长。其杂文数量虽然不多,却各体兼备,别具特色。其总体艺术特征是:感情真挚,结构谨严,行文曲折,语言凝炼生动。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文明由多个区域文化所构成。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中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历史内蕴和区域文化特点,受巴蜀文化的哺育,巴蜀大地历代文史大家辈出。为推动巴蜀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加强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清末民初巴蜀文坛中的诗人活动、作品、交游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展示近代大变动格局下巴蜀文坛的独特之处.巴蜀诗人清末在京参与具有危机感的诗社活动,议论国是,号称清流.虽为文人却向往侠一样拯救国家与人民.艺术风格在唐宋之间,尚雅成为生活和诗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巴蜀老少边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西部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丰富、独特的文化价值,但因其发展迟缓,没有紧紧跟随西部体育文化发展的大步伐.针对问题的出现,根据属实的数据调查和相关的政策法令,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此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发展培养一个肥沃的土壤,从而推动其在巴蜀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11.
《华阳国志》作为一部地志著作,以严谨的体例,简洁明晰的叙事方法,详细系统地记述了巴蜀地区的地理、历史和人物,不仅反映了巴蜀文化的鲜明特色,更反映了作者卓越的历史见解、华夏一统的文化意识和高尚的人本主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后世学者的普遍赞扬。  相似文献   

12.
滇和巴蜀是我国起源较早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中原汉族很早就有着自然的交流.然而,战国秦汉时期两者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本文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论述滇和巴蜀之汉化过程,并分析两者汉化不同特点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巴蜀文化"是古今巴蜀地区的文化总和,是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白居易量移忠州刺史,受巴蜀文化的滋润和影响,拓宽了创作题材,与前期创作相比,内容及艺术特色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苏洵、苏轼史论散文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有为而作”、“自得”为文的有补当代的创作倾向,且都有战国纵横家之风,气势雄放,雄辩滔滔,造语精警。然苏轼较之乃父,不仅其才思、才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好读书,善读书,因而其文更为放恣变幻,更富创造性。苏洵、苏轼史论散文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广为世人称颂。不仅如此,苏洵教子成才的趣事也是至今流传。据载,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在多次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下,没有什么成效。对此,苏洵没有采取“棍棒”的方法,对孩子实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背  相似文献   

16.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独特结构上,抒情艺术上、诗情画意、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说的“巴蜀文化”,完全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巴蜀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因此,它既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也有别于经学与训诂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蜀学”。我们所说的“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包括四川的考古学、蜀学,还包括四川的历史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医学……,总之,四川所有的学术文化研究及其宣传保护工作,一并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8.
现居香港的新加坡归侨作家刘百达是一位在商海和文海泛舟的成功者.他的《寻鞍找和谐之梦》等多部散文集,是他久居香港深刻感受多元文化的产物.意劲心清、平和朴实,真切自如既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散文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地体现在他散文的文辞、格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四记”看,无论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还是表情达意方面都说明宋代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宋代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涌现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大家,明清散文实际上是在宋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巴蜀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其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巴蜀画像砖的类型、分区、流行年代、特征以及文化来源和发展特点的讨论,力图寻找汉代巴蜀地区出现画像砖的必然性。对汉代巴蜀画像砖的分析,既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考察,也是对汉代文化发展的一次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