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煜 《科技风》2015,(6):113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通过研究和时间,我们也发现,污水中氮以及磷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很多湖泊中都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赤潮出现也是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所以,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必须重视脱氮除磷工艺的应用,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及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原因。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探究了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采取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超声波除藻、生物控制、城市污水除氮和除磷、工农业废水控制、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洗涤剂禁磷和药物除藻等方法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复杂的问题,一是由于污染源的复杂性,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二是由于营养物质的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单一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能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从技术上说.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还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的负荷.消除水体中藻类疯长的基础.达到降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氮循环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酸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将全球氮超载作为一个潜在的环境问题和化学“定时炸弹”提出后,人类开始对地球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条件下,水体本身存在自净能力以及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人为的将含有过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未处理及未处理完全的污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污染负荷超过其自净能力,那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本文简单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防治原理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水体富营养化源于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大量进入湖泊、河湾等缓流水体。在自然条件下,湖泊自身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7.
大庆石化公司腈纶污水处理场最终排水的氨氮含量达到60mg/L以上,超过国家排放标准(二级≤50mg/L,一级≤15mg/L)。介绍了硝化-反硝化处理氨氮工艺,主要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腈纶污水场可采用新型生物脱氮法工艺即将原有的接触氧化池改成曝气生物滤池,加强好氧效果,进一步处理腈纶污水,并与原工艺组成A/O/O生物脱氮系统,实现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过程,使出水氨氮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消除对环境水体的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人们必须要面对的水环境问题之一,而要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一定要对水体当中的氮磷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实际的操作中,软性的填料淹没式的生物膜化序批式的处理工艺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去除水中98%以上的COD,同时还能除去75%的氮元素和90%的磷元素。所以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中小规模的城镇当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适合中小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部分湖泊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引发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氮磷元素超标。由于河口湿地具备强净化能力,文中以抚仙湖局部湖湾水体富营养化为背景条件,提出对不同湿地植物优化选择并合理配置以削减湖水富营养化程度。先选择4种湿地植物,分别为芦苇、子午莲、黄菖蒲和麦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氮、磷控制实验研究并分析以上4种湿地植物的吸收氮、磷能力和去除土壤中氮、磷元素的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湿地植物其植株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别,变化值范围为11.95~120.43g·m~(-2),其中黄菖蒲植株生物量最高,麦冬植株生物量最低;不同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和去除土壤氮、磷元素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实验数据结果可获知,根据不同植物净化功能的优劣对不同湿地植物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以最大化地削减入湖水的氮、磷元素。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5)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水体氮磷水平过量是其主要形成原因,目前对其形成具体机制,已有一些解释。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也存在具体的治理手段,本文就此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杭州东郊华家池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并在逐年加剧,已导致大批家鱼死亡,影响环境。连续检测表明:水体全氮和全磷的年动态变化最低谷在6-9月,最高峰在12月中旬,全氮、全磷分别高达17.03mg/L和1.95 mg/L。全钾量全年都保持在11.33-14.66mg/L的高水平上。在气温、气压反向持续变化的特殊气象条件下,造成家鱼大量死亡的富营养临界值约为:溶解氧≤5.5 mg/L,全氮量≥3.0 mg/L,全磷量≥1.0 mg/L;全钾量≥10mg/L,水体pH值≥3.0。该水域家鱼绝无生望的水质富营养化临界值约为:溶解氧≤1.0mg/L,氮、磷、钾总量≥35mg/L,其中全磷≥2.0mg/L,水体的pH值≥3.5。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的氮磷污染及其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和几种国内外常见的脱氮除磷方法及其工艺流程,并对除去率进行了定量的比较,为水体中的氮磷污染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九峰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接纳过量的营养盐(如氮、磷等),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以九峰水库为案例,在水库水质状况和变化特征评价基础上,得出由于水体的自净作用,之后逐渐减弱并达到平衡,富营养状态指数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4.
景观水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精神享受的不断追求,景观水体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对景观水体污染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各种传统治理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出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利用多种方式建立水体自净系统,且对于不同的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水污染治理难题,它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为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水体中尤其是某些水源地的藻华问题引起了世界环境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方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婺江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生物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婺江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本文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婺江富营养化的特征,以水生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以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水体治理的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3)
水体富营养化事关重要环境安全问题。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当水生态环境中生物有效磷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时,有机磷(OP)矿化水解就成为了IP的重要来源。磷酸酶作为OP转化的重要媒介,参与有机磷的代谢,在有机物的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磷酸酶的种类及功能,以及河流、湖泊中磷酸酶的研究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对目前的水体富营养化中使用水生植物进行修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水葫芦为例,介绍了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嘉兴河道底泥和河水为研究对象,以上覆水中氮的存在形态及浓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小试实验模拟了实际受纳水体在四种自然/引水条件(底泥是否存在、复氧与否、不同流速和温度)下的自净过程。结果表明:在无大气复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性较高而好氧微生物活性较低,使得氨态氮在底泥中厌氧微生物的活动下大量释放积累并影响了其硝化作用及好氧反硝化作用。低温下底泥和上覆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均较低,氮的释放及转化均受影响。因此,在引水工程中可增加跌水等工程以增加受纳水体的复氧能力,夏天引水时可适当减少引水时间和流量,延长引水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