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  相似文献   

2.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3,(12):17-19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三个维度目标整体设计,强调课程与生活的整体联系——体现了整体性。 在总目标下,又将语文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目标之间保持一定的梯度——体现了阶段性。 三个维度七个方面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交融在一起,不可分割——体现了交融性。 为学校、教师、学生留出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体现了可创性。  相似文献   

3.
牛秀文 《考试周刊》2011,(82):49-49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则体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之中,体现在课程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要达到的目的。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为了实现这一定位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因此,从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以及语文各阶段的内容与要求来看,  相似文献   

7.
(三 )关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化的核心部分。   1 设计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  一是九年一贯整体思考 ,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往的教学大纲 ,小学和初中分段设计 ,彼此缺少联系 ,在课程目标上难免出现重复要求、难易倒置、相互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在教材、教学上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 ,按 1~ 2年级、3~ 4年…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没有改变。但“作文”就不一样,1—2年级是“写话”,  相似文献   

9.
<正>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新的课程理念促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必然的改变,而这一变革的切入点及其突破口又归结至教师如何以新的理念备好课进而做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如下建议。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段目标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对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按九年一贯制分两部分(即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 ,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通读整个课程标准 ,尤其是认真研读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后 ,笔者认为 :要想把握“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 ,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调兴趣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并将之与试用修订版“大纲”相比 ,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摆在首位的教学目标。如 :第一学段中 ,“识字与写字”部分首先提出的是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  相似文献   

11.
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国家教育部十分重视写字教学,曾发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为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坚持将写字纳入常规教学,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强化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每个学段都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纬度。比如第一学段目标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从以下几方面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过渡性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的“最大发展”,就是“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综合性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这一设计框架,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去具体地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尽管在特定的目标条款,不同维度并不一定都同样地得到明晰显现,不同维度所展示的侧面也并不一定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了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明确的提出了诵读、背诵优秀诗文的目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携带着一些新课程理念,它所设计的四个部分也有着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但由于缺乏对语文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随之展开的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内在逻辑联系均欠清晰,不利于语文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标准》里的一些阶段目标忽视了新时期某些必需的个体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研究制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标志着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新课程在全国进入实验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地位,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后阐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接下来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一贯考虑。在总目标下,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提出,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另外,课程目标明显体现了由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提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基本思路。最后,课程目标还注意了语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资源知识,是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机构成.从事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并能有效使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优秀语文教师课例、专家文本解读、信息化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研究主要杂志等. 一、语文课程标准 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标准》),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是《标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的创新. 1.三个维度贯穿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中.  相似文献   

18.
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最频繁的词语就是“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基本理念中也注重并强调了这一点。因此,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发掘情感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崔峦 《四川教育》2002,(12):18-19
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地位,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后阐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接下来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的几项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最后是附录,包括推荐的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课外读物的建议以及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字简短,但…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小学、初中是分开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通盘考虑,科学地拟订了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和层次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