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几减9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9加几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使学生在理解加、减法关系基础上掌握算法,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十几减9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9加几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使学生在理解加、减法关系基础上掌握算法,达到教学目的。)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多媒体演示,先出现9个红苹果再出现2个红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 11个苹果。我是这样列式的 9+2=11。 师:继续着屏幕(先出示11个红苹果,用虚线把9个苹果圈起来。)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11个苹果。去掉9个,还…  相似文献   

3.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是安排在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使退位减法的规律更突出,按照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的顺序编排。教材中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如:11-9=2∵9加2得11,∴11减9得2。通过备课及教学,我体会到,要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用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能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落脚点应放在加、减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第一册教材的重点。10以内加、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年级学生需掌握好这部分知识。然而,要学好10以内加、减法,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起加、减法的概念,区分清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10以内加、减法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建立起加、减法概念。  相似文献   

5.
迷津导航     
1.教学“+几减9”应注意什么? “+几减9”是在学生较熟练掌握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由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此,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好铺垫练习。如:9+()=11,9+()=14,9+()=15等,为学习减法作好准备。(2)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加、减法的关系。如先出示一幅苹果图,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1—2 页及练习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式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讲清计算过程。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课本采用的编排,是在学生掌握“9加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59页例1;60页例2、例3和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摆,通过操作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题目的计算方法(凑十法)。说出9加几加法口算过程。 2.能正确口算9加几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着眼于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一、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是按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的顺序,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遵循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认知规律安排的。全单元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教学程序是在完成准备题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以边操作边计算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算减法,想加法”的直观表象,领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过渡到“想一…  相似文献   

10.
一、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知识结构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答有关应用题.学会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提高计算能力.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可以类推出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讲算法,而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好本单元的关键是灵活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是本单元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多位数加法和减法》,包括多位数的加法,加法的运算定律,多位数的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学过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多位数加、减,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的基础。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以及二、三位数的珠算加、减法,口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谈谈备课的一些设想: 一、切实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1.继承现行教材优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新教材在编写时能注意继承现行教材中一些较好的做法,如万以内笔算加、减法分开编排,先出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后出现进位加(退位减),对后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教材包括口算、珠算和笔算加、减法,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五小节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十几减9"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切实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特别是学好"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夯实计算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九义”数学第七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节,是在亿以内的整数加法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计算钱数的应用题来讲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其所编排的小数加、减法法则仅限于教师提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要注意什么?”没有用文字加以表述。教学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尺度,既不用具体的文字表述法则,又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方法大同小异,难度不大,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己学整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比,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概意法则,掌握…  相似文献   

1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和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两位数及多位数减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突出重点,适当开放   1.突出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只是相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而言的,教材没有表示出“退位”的含义,也没有出现退位的标记,是在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即“做减法想加法”。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就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7.
【导学内容简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减法的意义”包括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等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是从理论高度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学习难点是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是发挥教材编排的优势 ,充分运用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概括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的说理训练 ,加强数学思维教育。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意义 ,能有理、有据地判断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9加几”的计算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通过“9加几”的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凑 法”的计算过程,是“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教学“9加几”的计算,可注意新旧知识结合,让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和掌握“凑 ”计算规律。【导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9.
20以内的加、减法是加减运算的基础。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则是小学阶段整个加、减运算的关键。学好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时,只需要在100以内的基础上推广就可以了。因此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时,重点是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法则的教学。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要使一年级的小学生掌握好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为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单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0.
陈松坡 《辽宁教育》2003,(7):124-125
分数乘、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除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乃至有理数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