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分类法自身研究、分类法应用研究和其他类型分类法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2006年到2008年的分类法文献予以综述,指出分类法基础理论和同类书区分研究是分类法研究的薄弱领域,分类法构件研究、分类法修订和分类法作为一种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献分类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实用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为了探索改进方法,文章首次从文献使用人的角度对文献分类对象"图书"、"资料"和"信息"的含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所有文献分类对象都归入"图书类"、"狭义资料类"和"狭义信息类"。并在此基础上,将基于知识分类和基于使用目的两种分类方式有效地组合成一种完整的新文献分类法。通过分析,新文献分类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文献分类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回顾90年来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状况,分析现在国内使用较多的三部分类法和国际上分类法的发展动态,作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再次走向统一、规范是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上实现统一分类法目前尚有困难的情况下,应首先编制国内统一的分类法,作为过渡措施,各馆使用的分类法应逐步向《中图法》靠拢。  相似文献   

4.
国外分类法引进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背景、引进机制、动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分类法成果引起工作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指出:对具体分类法的微观研究是今后引进国外分类法成果的重要方法,其中重点是对国外分类法应用于机检的微观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由分类法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本文通过对传统分类法与自由分类法特点的比较,分析了自由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方面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释自由分类法的源起及其与传统分类法的不同,然后对自由分类法存在着的一些社会效应和稳定性进行探讨,并在分析这些性质的基础上分析自由分类法的利用和价值。最后指出自由分类法也存在着不足,有待于在实践中改进升级。  相似文献   

7.
文献分类法修订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界说了文献分类法修订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研究文献分类法修订类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Ontology的Web文本分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云  魏贵义  刘军 《情报学报》2006,25(2):202-207
传统方法处理文本分类时都需要进行文本训练,并且在文本表示时需要抽取特征项。搜集训练文本的过程需要费时费力的人工参与,而且中文信息的特征项抽取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文本分类法———基于Ontology的Web文本分类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知网”建立一个Ontology,然后根据分类体系建立每个类的Ontology,最后根据每个类的Ontology对文本进行分类。试验表明这种分类法与KNN分类法在准确率上相当,但比KNN方法稳定,在召回率上优于KNN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分类法与主题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类法与主题法是网络信息组织的两种主要方法。文章综述了分类法与主题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办法,并指出分类主题一体化是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淼 《图书馆界》2011,(4):79-81
在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对修订后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G25类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修订特点和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列类方法是在《中国档案分类法》编制中所涉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采用不同的列类方法会对档案分类法的性能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档案分类法的检索效率。所谓列类方法,就是在分类法的编制过程中将各种类目(概念)组织、安排的方法。那么类目如何组织?如何安排?大多认为概念逻辑是档案分类法的编制基础,所以往往简单地把概念逻辑中概念的划分规则规定为档案分类法的列类方法,即规定在类目的组织时必须遵循:1.类目的划分每一次只能使用一个划分标准;2.划分的结果所得到的小类不能互相交叉重迭;3.划分后的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应等于被划分的上位类目的外延;4.小类的划分应当是连续的,非跳类的。象这样的认识在《档案分类文集》与《档案检索原理与方法》等文献中都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但这种把概念逻辑上的划分规则简单地移用作档案分类法的列类方法的作法,不仅把列类方法片面化、狭隘化,而且也不符合档案分类法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的实际列类为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3.
对比《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和第4版I类文学类目设置和注释说明的异同,分析了第5版I类修订情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外图书分类法中的列类研究:演变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图书分类法中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是否设置马列大类及其列类原则、列类范围、列类方法等的争论一直未曾间断,中外各种图书分类法的有关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修订时应借鉴各家所长,采用中性原则,降低意识形态倾向,发行世界主要语言版本和多语种对照版本,对A大类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造,以争取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用.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剖析文献分类法的主要功能,并通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数量与我国图书出版、归类实际的比较、分析,不仅指出现行分类法类目设置不当问胚而数量虚高,还就其形成的原因及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实例的剖析,指出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中有些个别实例所给的分类号码存在的不足及错因所在,并根据有关规则予以了重新对号入座.供再版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本十进分类法通过复分、仿分和纲目表/要目表三种组配技术来组合复合类号,以部分分类号为样例,详细阐述三种组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取号方法,探讨在中图分类号转换过程中,如何遵循专指性、标准性、集中性和实用性原则,实现精准的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具体实例的剖析,指出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中有些个别实例所给的分类号码存在的不足及错因所在,并根据有关规则予以了重新对号入座.供再版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特殊性问题有些图书馆强调特殊情况,认为不能采用统一分类法,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科学院图书馆工作者中广泛存在有这样一种意见,以为苏联科学院各机构的分类目录不能使用集中序列编制的分类表(按:统一分类表)。他们认为这种分类法决不能适应科学院图书馆的特别需要。“然而,直到现在,科学院建立分类目录的要求还没有形成,而断定它的组织不可能采用统一分类法,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证明。“可以指出,科学院图书馆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标记符号、复分表和体系结构三个方面对《中图法》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给出了两者的类号对照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