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散文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就写作的内容而言,散文一般有两种类型: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就写作的目的而言,散文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二是以表达哲理为主要目的。哲理散文就是通过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哲理散文所阐发的哲理源自作者的思考。源自作者观察自然或人文景观所产生的感悟、联想,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诸多贬谪文学作品。学好此类诗文,必须明确作品的情感主题,也需要了解一些贬谪诗文中常见的审美意象。笔者经过对教材的梳理,发现教材中贬谪文学作品的情感主题大体包括忧国为民之怀、乐观旷达之态、悲苦落寞之感、洁身自好之志四种,常见的审美意象有月亮、山水、草木、禽鸟等自然类意象以及酒、刀剑、英雄等人文类意象。希望通过对贬谪诗文情感主题、审美意象的梳理,能为语文教师在品析课文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语言在表层,形象在浅层,情思在深层。诗歌作品更是如此,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语言入手,捕捉意向。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篱笆那边》是一首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情感为一体的哲理诗.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引发不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思索想像的空间,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解读结果。以下仅截取对此诗的四种解读思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情感和主导思想,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本文将就主题理解上常见的两个误区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主题,是作者在文本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纵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相关主题链接的文章举不胜举,爱的主题、环保类主题、神话类主题……因此,我们可以立足文本蕴含的主题内容给课文划分类型进行类课文的课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具有四个层次: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即通过语言符号塑造人、事、景、物;内在含义层,即由描写的人、事、景、物所指向的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象征意蕴层,即超越作者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内容和具体生活感受的哲理内涵。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应该是一个由符号到意象再到意蕴的逐层深入的过程.文学作品教学就要指导启发学生突破文本有限的描绘去获得极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可以借助以下的理论支撑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从作者的角度看,文学作品的哲理意蕴是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真谛的感悟与体认,是作家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所作的宏观思考和审美把握;从作品角度看,文学作品的哲理意蕴是潜藏于作品深层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具有永恒性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从读者角度看,丈学作品的哲理意蕴是启迪人性灵的“理外之理”、“味外之味”、“言外之旨”、“韵外之致”。文学作品的哲理意蕴具有抽象性、普适性和超越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故又称主题思想。”(《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这种观点完全抹煞了文学作品主题中的情感因素,是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实践的。我们认为:情感是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主题的涵义应当包含情感。茅盾在谈《幻灭》三部曲的写作时说:“《追求》的基调是极端的悲观……我承认这极端悲观的基调是我自己的,虽然书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人工物既是工具意义上的人工制品,有被设计、被使用两种主要存在状态,是意向客体,其意向为他者所指向和赋予;也可是类主体,具有类认知能力、类道德能力、类情感能力,是意向主体,它能能动地指向自我、他我和世界的改造。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类别,它在人、世界之间形成了四种全新的关系,即智能赛博格关系、智能复合关系、智能他异关系、智能背景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创新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是一个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的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新精神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即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荒诞是英美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英美现代派文学作品中的荒诞又具有哲理性,其哲理内蕴并不是哲学概念的简单图解,而是把哲理、观念融入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心理体验之中,通过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其哲理性具有直觉性、抽象性、启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挖掘和剖析,来反映人类的生活和人生的哲理,而两性关系是人类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因此作家就必须去客观地反映这种关系,这也应该是文学最基本的色调。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是客观存在的。作为青少年来讲,毕竟认识和判断能力还不高,另外,文学作品对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性格的形成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青少年首先要识别文学作品的类型,这样才能很好应对其中的性描写。对于包含性描写的文艺作品,基本可分为三类:1.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高的优质文学作品。其中虽然包含性描写,但都是为了更深刻地揭示人…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阅读 [命题说明] 文学作品阅读,是思维类型有别于逻辑思维的侧重在形象思维上的阅读。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文本分类中属于非写实类文本,它有比较丰富和细腻的情感浸润,鲜明的人生态度的昭示,积极的价值取向的显现,一般情况下没有科学类文章的密集的信息和名词术语。阅读时所需要的主要不是严谨的逻辑推导, 而是情感体验和主旨把握。过去高考的大阅读是最难的部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些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在大阅读,也就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难度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降低了选材的陌生程度,所选的作品,大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喜爱的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翻译者通过充分揣摩原作的文学情感、文学意向及文学意境,将其美学价值完美表达出来的过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以及其美学特征和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后,来认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探讨美学价值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其形象语言表达显现出来的文章主旨,它体现了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我们在学习任务一篇文章的时候,总是力图把操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理清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就是挖掘这篇文章的主题,了解写作背景是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金钥匙,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于文学作品主题的把握,成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任熠 《知识文库》2022,(24):172-174
<正>绘画是为学生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一种静态艺术,学生绘画以美的形式原理表现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痕迹。不同主题的绘画所具备、反应的意义各不相同,本研究试图用节日类的主题绘画描绘情感关系,用校园生活主题描绘熟悉的空间性的物体,用生活主题描绘生活环境中的昆虫、小动物、植物等,来探究绘画主题对学生情感、物体空间、具象写生等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语言在表层,形象在浅层,情思在深层。诗歌作品更是如此,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语言入手,捕捉意向,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篱笆那边》是一首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情感为一体的哲理诗,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引发不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思索想像的空间,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解读结果。以下仅截取对此诗的四种解读思路供大家参考。第一种解读:呼唤个性的自由“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那么鲜润,那么娇美。“草莓,真甜”,内心涌起了一股甜蜜的冲动、去获取的冲动,然…  相似文献   

20.
李永玉 《考试周刊》2014,(52):57-57
文章运用六种招式,结合实例,拟写言简意赅、言约意丰的题记,题记是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