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文化、文学和多元社会(笔谈)易晖黄平姚洋韩毓海(1)中国当下文艺经典的历史价值与消费取向秦勇(1)史天雄:圣子式的英雄——柳建伟的《英雄时代》人物丛论之一廖四平(1)□文革文学研究文体与政治:革命样板戏的发生王本朝(1)相同时代语境下的不同文学表达——文革时期的“地上”文学与地下文学曾利君(1)不可驯服的诗情——“文革”地下诗歌的另一种理解刘志华(1)红卫兵精神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启蒙何圣伦(1)近十年来革命“样板戏”研究述评李松(1)文化大革命中的重庆诗歌简论陈祖君曹秀(1)毛泽东诗词的文革传播(封二、封三)…  相似文献   

2.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著有《实验主义》、《演讲论与存疑主义》、《先秦名学史》等。他引进杜威的学说,崇尚实验主义,主张“道德革命”,提倡文学改革,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胡适的毕业赠言——“看书,还是打麻将”: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新千年新机遇新目标——新年衷心答谢各界朋友黄贵(1.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国统区的通俗小说孔庆东(1.2)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生理想常彬(1.9)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博爱意识宋剑华(2.1)张恨水的“国难小说”秦弓(2.12)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展——走向2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古远清(3.1)生机与危机并存的散文——新中国27年(1949—1976)散文发展论略王晓初(3.6)论李人的三部曲秦弓(4.11)何来诗歌品质探秘聂作平(4.19)救赎与幻灭——论曹禺前期戏剧创作的精神指向戴…  相似文献   

4.
何金生 《贵州教育》2010,(20):43-44
最近,看了一篇题为《“一语双文”时代渐行渐近》(原载《语文建设》2009.11,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二次文献期刊《高中语文教与学》2010.4)的文章。该文开宗明义重申了作者自己提出的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章、文学的“一语双文”论(又称语文内容结构的“三足鼎立”说),并自我评价道:该论是对四种“一语一文”观的辩证否定,是对“六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语文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骈文研究 骈文的文体语言结构的语盲文化学札记 刘绍卫(1.1) 论《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 莫山洪(2.1) 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 力 之(3.1) 试论初唐骈赋的哲理内蕴 陶绍清(4.1) 柳宗元研究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谢汉强(1.7) 从柳宗元诗歌看中唐五盲排律的创作 鲁水良(1.12) 论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户崎哲彦著,陆建林译(2.7) 关于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几个问题 徐海生(3.6) “钴 ”不是熨斗而是釜锅之属──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与西南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球化”概念的含义丰富而又驳杂,处在现实——理想——方式三个不同的意义层面,它体现了我们心之隐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文化”。“全球化”由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渗透,因此“全球化”语境与“世界性的民族文学”产生的语境相悖。故而在全球化语境中,人的素质提高与文学的品质提升,必须面向当下的现实处境言说,把文学与人的发展作为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一川教授的学术随笔《杂语沟通——世纪转折期中国文艺潮》显现了他近年来的学术思路,即密切关注世纪转折期中的中国文艺美学问题,具有前瞻性与延伸性。从中不难发现其学术旨趣,即关注语境并寻觅策略。“杂语”是作者对当下文化语境的一种描述;“沟通”即“在杂语喧哗中寻求沟通”,以此寻觅到一条相对合理的应对问题的策略,并允许“第三者”的再阐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文论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上)钱理群(1.1)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辨析郝明工(1.8)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下)钱理群(2.1)论二月河清帝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对于文学发展的意义刘克(3.1)对历史的解构与重铸———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及对中国二十世纪后期文学产生的影响邱艳(3.7)□20世纪中国文学《红旗谱》:现代革命语境中的复仇模式变革邹菡(2.9)在绝境中突进———《财主底儿女们》与《白痴》人物比较张武军等(2.14)温香满怀浓艳多姿———论张爱玲的“恋衣情结”及其创作表现张…  相似文献   

9.
也释“瞿然”□何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义,一须训诂有据,一须切合语境。《“瞿然”异议》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2期,下简称《异议》)认为,《左忠毅公逸事》中“公瞿然注视”一语之“瞿然”,当“释作‘喜貌’为妥帖”。观点新则新矣,于词义、文意、情...  相似文献   

10.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阐述了“情”“景”互相影响、转化的关系:“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唐代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进一步提出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和的见解:“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人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相似文献   

1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23-124
文艺研究论《三侠五义》侠客道德类型的差异性——以展昭、白玉堂、欧阳春为例%%%宋巍,董慧芳(1)“忆语体”文学源流小考——以《影梅庵忆语》为中心%%%%%%%%郝薇莉(1)时间和主体在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中的作用%%%%朱进国(1)文化生态环境与生命存在的审视——《哺乳期的女人》、《  相似文献   

12.
《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比较研究》是邓楠博士最近推出的一部新作,从五个方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阐释与探讨。提出“文化策略定位、文化主题确立、艺术形式选择”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具体表现,并详细地论述了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13.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文化批判与建构努力的中国乡土小说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日益式微、迷失的困境,穿行在茫茫乡野大地上的乡土作家们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推动新乡土小说这支劲旅以“本土化”的独特性奋起抗击全球化(即西方化)的文化冲击,这不仅在文化哲学方面表现出富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的艰辛探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表现出创造新颖独特的文本样式的不懈尝试。本文试图以《马桥词典》、《上塘书》和《水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形式探索为依据,力图寻求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外在形式方面的个性化趋势,即在打破传统叙事所进行的“词典”、“地方志”、“时间空间化”的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一、“跨文化语境”:《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的可行性思路何谓“跨文化语境”?即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强的当下,不同文化归属的人交流程度加深,“面对陌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陌生的文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构成了跨文化语境。”为什么要以“跨文化语境”作为解析《促织》和《变形记》比较阅读的一种思路呢?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A.H.比特克耶娃撰写的《当代世界的卡尔梅克语》(Москва,2006.)一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卡尔梅克语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该书提出了“卫拉特——卡尔梅克语”的概念,并对现代卡尔梅克语的社会功能以及在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美国和欧洲等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卫拉特——卡尔梅克语”情况进行了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华文学定义的溯源探究,其与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的比较,并考察《马华新文学简史》等几部已有的马华文学史论述,结合部分马华代表作家和作品,初步梳理了马华文学在华(中)文文学史之内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7.
郭芳丽 《文教资料》2007,(13):72-74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语境中,“真实性”的界定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追溯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历史语境以及它从晚清到八十年代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真实性”在中国文学中现代含义的生成和演变,以及这种生成、演变所隐含的文学规范性质,即“现实主义”和“真实性”成为文学理论中特殊的政治语汇,“真实性”转向了相对于作家主体的“客观真实”、“本质真实”、“真理”,成为“主义化”了的“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自觉地移植、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中国现代派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个有特殊贡献、特殊风格的流派。 最早把象征主义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1908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译介了俄国安特莱夫的小说《谩》和《默》。“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正象其它文学思潮和流派一样,纷纷介绍到中国来。鲁迅、沈雁冰、郭沫若、周作人等人或在理论上提倡,或在翻译中介绍的“新浪漫主义”,即西方现代主义。有关这方面的译介,先后发表在《新青年》、《新潮》、《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陶履恭的《法比二大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朱子彦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研究。继推出《中国皇帝制度》、《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等力作后,最近又出版了潜心研究的新著——《多维视角下的皇权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皇权》)。该书三十八万余言.除“绪言”外,共分六章,即“易代鼎革:九锡与禅让制度”、“皇权与朋党”、“强化皇权的工具:铁券与赐死制度”、“两重君主观与典型人物的忠奸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知名学术杂志《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国内外理论界和创作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作家等16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这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次大会进行总结:文学的全球化:选择与承担;世界文学的理论构建:动态与走向;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影响与创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