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和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学习对象的探索、体验分析、提拣、总结来获得知识,并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开发个体各种潜力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它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结果,并运用探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它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使教育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学习 ,只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实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种…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目标建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过程与方法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丰富情感,一、以前置知识为依托做好新知形成的铺垫学生具备的前置知识是后续学习新知的基础,依托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体验性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先锋 《教书育人》2002,(16):33-34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自主性的、开放性的、实践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亲自实践、主动探究获得个人体验,达到学习目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具体地讲,教师要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以及后期的评价工作。1.开发校内外…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新课程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提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即“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那么,计算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理念。小学低段的计算教学,从它所处的阶段来说,是学生初步较系统地接触计算的教学,学生这个阶段对计算是否有兴趣以及思维习惯的养成都影响着后继的学习;从教学内容来说,低段计算是中高段整数、分数、小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所以,  相似文献   

9.
正"探究—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他们在主动意识下进行知识探究,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课堂组织者和主导者的地位,深入研究新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不断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激发思维的创新意识,在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只有在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到独到的差异化的知识体验,才能形成并完善自已独有的学习系统.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教学环节,尽力提供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使每个学生的收获既有达成基本目标的相同,又有获得差异发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推行探究式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一、"类比——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体性,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老师在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自己还要充分研析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纯粹授给学生单一的的知识,还是把学生放到一定的情景状态当中,让学生有机会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学力是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获得的态度、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它产生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决定知识、能力习得的程度~([1])。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由他主到自主,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这是现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特征~([2])。学习质量产生于学习过程中,而学习过程的质量与速度,作为外部的能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有效教学"理念,还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二者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二者都强调学生是否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但有效教学更强调的是学校中的教学效果,强调学生是否从教学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这种知识和本领是否对学生融入社会具有价值,有效教学并未注重。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更强调的是学习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所提供的价值,它注重的是学习对学生将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价值,而这更代表和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德文 《河北教育》2009,(10):43-44
新课程理念中很注重“过程”,其含义本人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知识的发现、探索过程;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知识的发现、探索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样在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学生才会真正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才会有感官、心理、情感上的诸多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1.要读懂什么(1)读懂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经验等,并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习该内容的影响;学习经验指学习该内容有没有方法基础,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学习过程等。(2)读懂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要了解对于某一特定学习内容的知识基础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知识的起点。还应分析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是否存在知识断层。  相似文献   

17.
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落实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任务指向学习者学习实践活动,形成自我认知建构,而非知识搬移;学生的学习结果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特征,且丰富多彩,而不追求唯一固定的答案。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学史上的一道分水岭。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地接近、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及时抓住某种契机进行伙伴合作型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惯于反思、勇于反思、勇于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个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一次过程。  相似文献   

19.
潘海波 《考试周刊》2011,(17):83-84
体验学习是一种内在的、个人情绪、知识上参与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课程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便是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20.
“探究—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他们在主动意识下进行知识探究,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课堂组织者和主导者的地位,深入研究新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不断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激发思维的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