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联理论界与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对抗中,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得以兴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西方"马克思学"在恩格斯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其中的严重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曲刚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1):103-107
中国传统美学对情感与艺术创作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两类:儒家美学坚持艺术创作对道德情感的教化主旨,偏重道德人格,认为审美经验只是助成道德目标的附庸.而庄子美学、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魏晋玄学、禅宗美学、王夫之的诗歌美学,甚至于西方康德美学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宣扬情感二分论和美善分离说,强调审美人格的塑造,以确保审美经验的纯粹性.本文试图以后者的视角,从情感与形式的关系人手,对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说"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代是中国"破旧立新"的时代,也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叛离传统,走入西方,学习西方文明,以图改造发展中国社会.本文即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例,从他们幼时接受传统教育到青年叛离传统再到暮年回归传统,来分析"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西方立"象"、取"象"的渊源和发展,对中西方关于"象"的认识论与美学范畴和命题,特别是对中西方关于言、意、象关系进行了认识比较,剖析了中西方在立"象"、取"象"上所追求的不同,提出了中西诗学对"象"的关注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侧重立象以写意,后者则侧重求象以写实,由此发展了求真、求实、求经验实证的真实再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而中国诗学立象的终极目的和理想是得道、明道,立言明道不足则立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弥补现有成果对"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核心内容研究的不足,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以福州大学为例提出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路径图,并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体性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主体性教育模式是从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出发,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形势政策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文章结合相应的实践探索,具体总结了这一教育模式的运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深入探索高职高专"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弥补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的不足,本研究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其开展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之处,进一步丰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路径及研究方法,同时,对其核心内容进行全面剖析,最后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问题始终是艺术发展无法跳越的门槛.在当代仍是如此.它摆脱了康德以来的美学传统,把艺术本体从"美"的领域拉到"真"的领域,从而酝酿了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转向.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转向不同.当代这一转向以一种潜叙事状态运行.这一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感性的重估和强调,这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真性转向的含义作了定位.第二是对"存在"的重新发现和高度重视,这为"转向"问题提供了理论主干.当代艺术真性转向秉着一种"重估"和发现的精神.在理论上颇多创意和建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势;"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世界戏剧有两大基本系统,分别是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这两大系统具有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祁彪佳和狄德罗正是中西方戏剧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人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问题上均有独到精深的阐释.悉心探讨和比较两者的戏剧美学理论的之异同,不失为中西戏剧美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主情思潮音乐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为合理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童心"说为基础,以自然为准则,以主情为特征,向传统的礼乐思想发起挑战.是封建主义没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愿望在音乐美学领域的强烈反映.  相似文献   

13.
美育的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孵化创新能力、化育心灵、立德树人的过程.大学美育关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化程度、完整人格的习养塑造和大学人文精神的升华.由于对美育实践与美学理论关系认识不足,理工科高校美育成果止于特长技能、美育资源难以整合、美育目标无法落地.理工科高校要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美育体系,需将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的"虚""实"加以融合.其具体展开表现为:美育主体的双向互动、课程体系的学科融合、美育路径的"多而能一".这种"虚""实"融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利于推动教与学的双向创新,实现新时代的美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叶维廉(1937-)是著名的美籍华裔诗人、翻译家和学者,他在比较诗学的研究上卓有建树,其著名的“文化模子”理论曾在比较文学界产生强烈的反响.本文通过对叶维廉“出位观”的论述,旨在揭示其跨学科文学批评实践中遵循的美学依据,以此探寻其与西方美学、西方文化进行对话的美学据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的一种抽象,实质是强调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这一论断虽然与社会主义的理念不相容,但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无疑是一个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还不能彻底否定它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具有含混性与逻辑矛盾,并未与"马克思主义"(或"传统马克思主义")区别开,后者在地域上也属于"西方",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本质、理论基础、理论特色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同"马克思主义"存在重大差别,因而从总体上讲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西方马克思学(左翼)",而其准确称谓应是"西方马克思理论流派",它是西方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学说及社会变革的一种学术探讨,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此理论的提出彻底打破了我国几千年来所奉行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本文把"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来验证此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并从中得到一些教学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心理学"公共课为例,实践性地探索对分课堂寓于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文学批评对话体现在理论上的融通。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接受美学因素已有探析,涉及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的接受美学、中国小说文本中的接受美学、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理论的交互等。明清小说评点也有围绕"期待视野"的探讨,兹进行细考,以使得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美学贯通的路径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20.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难度,不仅仅在于通过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外文原著,了解他们的思想,更在于如何运用正确的判断标准,对这些思想的是非曲直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开发其理论资源为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寻找答案的强烈意向.本人在研究中逐步改变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如下看法:与带引号的"左"联系在一起的"激进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严重脱离实际的"经院式的马克思主义";局限于哲学和美学领域的"‘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热衷于把现代西方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调和、折衷的马克思主义";致力于破坏和否定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只适应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