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刊登了何黄海老师的文章《质疑“把话说完整”》。何老师针对教学中一句司空见惯的评价语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强调“把话说完整”会产生三大问题:与日常语言表达的习惯不符合;与思维情感活动基本规律冲突;与真实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矛盾。  相似文献   

2.
读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我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故成此文,与何老师商榷。一、“把话说完整”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能力“重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积累丰富的语言靠什么?要靠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除此之外,听话、说话也是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还不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另外,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独白语言还不发达,对话语言或许说得不错,但是让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连惯的话,恐怕还有困难。因为在语意完整的长句中要涉…  相似文献   

3.
蔡光明 《甘肃教育》2007,(11X):25-25
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一文中.把语言习惯与写作联系起来,明确指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二者本是同一的东西”,“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  相似文献   

4.
陈桂英 《辅导员》2012,(33):41-4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养成了语感,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将使学生终身受用。一、"听"中促积累(一)听磁带,养习惯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书都配有一盒磁带,充分地利用好这盒磁带,经常反复地听。学生耳熟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叫病句学习语言,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是为了把话说明白,把文章写通顺,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说话和写文章,跟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说话不明白,别人就听不懂,不爱听;文章不通顺,别人就难理解,不爱读。看下边的例子:1.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张珙和崔莺莺相爱,但障碍他们成就婚姻的,正是阀阅门第观念。(《光明日报》1978年9月5日)2.可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在《文汇报》发表桑文时,把原稿有关陈毅同志领导“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全部被“四人帮”的屠刀砍掉了。(《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6.
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以下简称何文)一文后,深有感触。确实如何文所述,语文教学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把话说完整”,不仅无益于学生语言的表达,反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把话说完整”这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作为课堂常用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己任,把培养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能力作为目标。 一、什么是“把话说完整” 什么是“把话说完整”?“完整”一词在最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应有的部分都具有;没有损坏或残缺”。由此…  相似文献   

7.
岳静 《考试周刊》2012,(4):180-18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好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好处;有的人养成了坏习惯,一辈子将受其害。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良好的习惯尚未养成,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要求 ,加强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仅把听话和说话写进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之中 ,还对小学阶段听话和说话提出分年级的要求。然而 ,多年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 ,导致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很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要求 :“听别人讲话要专心 ,能理解内容 ,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这几句话 ,明确地阐明了小学阶段听说训练的要求 :听得清 ,说得明;听想结合 ,先想后说。二、听话、说话训练的步骤(一)课前训练新课…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学会用文明的语言交际,要能把话说得使人愿听、使人爱听、使人感到动听。说话就像一块试金石,能够大体衡量他的文化修养、智力水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过去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听和说的训练,致使许多小学生说话张口结舌,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还精神紧张,满脸通红或表意不完整,  相似文献   

11.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12.
要使学生写好文章,不是一日之功。必須从一年級起就注意訓练培养。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说话、写话又为以后的命题作文作准备,所以说话、写话需要化一番工夫去訓练培养。我常常留心听儿童的说话,学习儿童簡短的,直率的,具体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合乎儿童的口胃;我也注意儿童語言中的毛病缺陷,下工夫帮助他們把话说好。儿童语言中比較普遍的缺陷是,说话急急匆匆,不加思索,因而很多话说得不完整,不明白。初入学的儿童更不善于把要说的意思组织成完整的话,常凭自己小脑袋的天真想法,直接感觉,说;“老师跌交了?”“老师没有了!”听了这样的话,我就要問:“老师好好在这  相似文献   

13.
戴飞 《成才之路》2014,(14):58-58
正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际,而交际的重要前提就是彼此倾听。倾听是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人在学习交流中的必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语言""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幼儿时期,儿童学习语言就是从倾听开始的。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倾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认知活动等具体环境。幼儿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4.
读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我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故成此文,与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在其初步具备的的听说能力基础上,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而“听”又是“说”的前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语言习惯,选择易于为他们所理解、接受的规范化教学语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符合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谢钰 《师道》2010,(5):33-34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它的初级目的是为了交际。从语言学习方面来说,任何一类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为第一性;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才可模仿,听得准才能说得对。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小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听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包括:在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让孩子懂得分辨插话的时机,养成把话听完并征得讲话人同意才插嘴讲话的习惯;在集体活动中,控制过分的表现欲。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事学前语言教育研究的专家赵寄石、楼必生等重新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将语言教育的目标划分为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由此看来:这才是较为完整的理解语言的含义,只有这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刊登了何黄海老师的文章《质疑“把话说完整”》。何老师针对教学中一句司空见惯的评价语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强调“把话说完整”会产生三大问题:与日常语言表达的习惯不符合;与思维情感活动基本规律冲突;与真实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矛盾。读罢,发现何老师提出这个议题时,似乎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中的“语言”认识不够充分,只停留在“会话语言”上,忽视了“独白语言”层面上的思考,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不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