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三读丰子恺     
初读丰子恺,他是一位笔下生花的漫画家。一堂小学语文课,内容为中国漫画的欣赏。语文老师对中国漫画的概况以及漫画的欣赏方法作了精要的介绍,还说,被我们奉为漫画“至尊”的那些日本连环画,论画功论格调其实都不是精品。在我们羞愧的目光中,老师写下了几部最出色的中国漫画的名字,在这其中我最先找到的是丰子恺的《旧诗新画》和《儿童漫画》。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动哦。从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的创始人。1925年,郑振铎通过胡愈之向丰子恺索小画,并给这些“小画”冠以“漫画”的题头发表在由他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自此中国才有了漫画这一画种和名称。  相似文献   

3.
中国漫画     
丰子恺与《子恺漫画》 丰子恺 (1898- 1975)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其抒情漫画造型简括,画风朴实。 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子恺漫画》是我国第一部漫画家的作品专集。从此以后,以前的谐画、滑稽画、讽刺画、笑画等等名目,渐次为“漫画”二字所取代。《子恺漫画》奠定了丰子恺在中国现代漫画史和抒情漫画方面的突出地位。   朱自清说,子恺的一幅幅漫画,“有如一首首小诗”,欣赏着它,就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味儿。而俞平伯先生的评赞就更显出一些理论色彩:子恺的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它“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  相似文献   

4.
“漫画”这个词是从日本引入中国的。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编者注明这是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称之为“漫画”的美术作品。“漫画”到底是啥呢?有不少说法,请看:漫画大师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的描法》,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辞海》这样解释:“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  相似文献   

5.
漫画这个画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在西方,称之为讽刺画、卡通、幽默画和滑稽画。在我国,1925年前,人们称之为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1925年,前辈画家丰子恺创作的有独特风格的画连载在《学周刊》杂志上,主编郑振铎代为定名《丰子恺漫画》,“漫画”一词在我国才正式出现。“漫画”包含着“随意”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边卓 《文教资料》2011,(22):84-86
作者对我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进行研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以一种随笔速写的形式塑造形象,画风有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题材极家常,造境着笔平实中寓意深刻。本文从丰子恺的儿童漫画、生活漫画、古诗新画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呈献给大家的是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两个孩子陈宝、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大部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以温馨亲切的文字细数儿时旧事,读之令人心动,我们在读画的同时可以得到回眸一笑的思考。《爸爸的画》@丰子恺 @陈宝 @丰一吟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次知道丰子恺,是看过他的漫画,简约、随性,却富有意境。再读丰子恺,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妙笔生花的散文家。《缘缘堂随笔》是语文老师推荐的,她说,这本书文字非常朴实,也非常精彩,是丰子恺写的。老师对那"非常"二字特地重读,简直语重心长。这几乎是催促我,迅速从书店买了《缘缘堂随笔》回来着。看了几篇文章后,我便深信,丰子恺的散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都说林语堂的文章是闲适派的代表,可与丰子恺一比,我觉得未免像大观园中的稻草村——人造的自然。很多作家为  相似文献   

9.
电脑画《小小报幕员》(四川美术学院庹瑜作),是一幅造型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卡通画。卡通画即漫画,它是英语“cartoon”一词的音译。中国使用“漫画”一词,始于丰子恺先生。1924年-1925年《上海文学周报》上发表了《子恺漫画》后“漫画”一词就在中国流行起来。卡通画的特点是:采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此类图书是重要的儿童读物。现在,卡通影片已列入国际电影评奖范围,其优秀的卡通形象能跨越国界广泛传播,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陈莉 《小学生作文》2022,(17):24-25
<正>陈老师:我们在二年级学习《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时,通过《父与子》这则漫画故事,已经能够感受到漫画里的人物形象特点突出,配合漫画作者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手法,往往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老师吧。文君:老师,题目中的“漫画”两个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公元18981975年),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去日本学习,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以后,即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多是暴露旧中国的黑暗,后期常作古诗新画,并常  相似文献   

12.
黄维梁博士送我一本他的《古诗今读》此书所涉及的古诗,大多是从先秦直到清末的著名诗作。此书最值得欣赏的是“今读”,在理论上,作者除了用中国传统和现代的文学批评外,还用了西方心理分析、基型论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3.
古诗欣赏主题性单元教学“走近李白”一经推出,就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在浙江大学名师观摩课后,听课老师给主持人吴琳老师发了这么一条手机短信:“吴老师,您好!李白是‘诗仙’,孙老师是‘师仙’哪!”《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听完这课激动地说:“这才是课程改革倡导的真正的语文课呀!”在福建执教时,听课老师们评价:孙老师的课,大气磅礴,浑然天成,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堂课得到大家的高度欣赏,也促使我去思考:它的魅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作家中,从漫画创作而步入文坛,进行散文创作,并始终坚守这两块阵地,取得辉煌成就的,除了丰子恺以外,再无第二人了。从1921年发表在《我们的七月》上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开始,丰子恺接连出版了《子恺漫画》、《子恺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等数十部漫画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的开山地位。稍后于他的漫画,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因其独特  相似文献   

15.
邻人     
阅读导引这是一篇带讽喻性质的、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社会感受,将批判的锋刃藏于生动的比喻、反语和冷嘲热讽之中。丰子恺在1940年由上海回江湾时,见到都市的房子之间多装有很大的铁条样的扇骨,致使近在咫尺的邻居,不仅互不相干,反而互相防范、互不信任。有感于此,作者画了一幅漫画,题为《邻人》。两年之后,作者仍耿耿于人际关系中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于是就又把漫画《邻人》的意蕴做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写成了这篇文章。丰子恺,原名丰子仁,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创作了独具一格的“子恺漫画”,以抒写古诗意境、描写儿童生活和社会百态为特点。他创作的散文和漫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也重在抒写儿童的情趣、描绘自然景物、刻画社会百态。  相似文献   

16.
一于永正老师上的古诗《草》是一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是古诗教学中的一朵奇葩。李伯棠老师称之为“一件教学艺术的珍品”,高林生老师称之为“古诗教学之中的精品”,如果让我说,我会称之为“古诗教学中的极品”。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寓庄于谐,寓教于嬉,奇思妙想,有情有趣”,可谓精彩之至。但为课锦上添花的还有学生的精彩。于老师让学生联系第四句想一想边教边悟2003年第10期当代教育科学“烧不尽”的意思,学生灵机一动,说是“地下的草根没有烧着”。于老师表示赞同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作为地面,又在地下画了草根表示“烧不尽…  相似文献   

17.
寒假一天的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了纪录片《大师——丰子恺》,这是上海纪实频道的百集纪录片《大师》中的一部。我小学时学过丰子恺的一篇文章《白鹅》,这两天姐姐又带我渎了一些他写的文章,看了一些他画的画。这次看了纪录片,我的感触更深了,我体会到了丰子恺超出一般人的广阔的胸怀。  相似文献   

18.
无意间看到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和《某种教育》。《某种教师》,画中一位教师站在讲台上,手背在身后,脑袋被画成留声机的样子;《某种教育》,一双大手正把一个孩子当泥巴往模子里按。泥巴无知、无觉、无思想,捏出来的玩偶一个个都按捏制者的意图傻乎乎地笑着。可孩子不同于泥巴,所以他又哭又喊又挣扎。画家还在孩子脸上点了几滴墨,想来当是眼泪。这是丰子恺在解放前画过的关于教育的漫画,六十多年过去,今日阅之不但没有陌生感,反  相似文献   

19.
<正>相信很多人和长辫子老师一样,喜欢看漫画。漫画从篇幅上来分,可以分为单幅漫画和多格漫画;从题材上来分,可以分为环保类、体育类、教育类、交通类、科学类、人物类、动物类、哲思类等。我们比较熟悉的漫画作家有《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的作者张乐平;《绝对小孩》《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作者朱德庸;《微笑的鱼》《月亮忘记了》的作者几米;哲学漫画《老子》《庄子》的作者蔡志忠;漫画画得好,散文也写得很漂亮的丰子恺;《父与子》的作者,德国的埃·奥·卜劳恩……这些漫画大师,善于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讽刺、批评或表扬一些人和事,分享人生的智慧,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听了南(?)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一年级的一堂泥工课,题为《有趣的小动物》。这堂课很生动,它将我们带入一个美的境地。开始,老师引导儿童们欣赏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动物画。老师出示了一张《悄悄话》,问道:“小朋友,你瞧这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两只猴子。”“是小猴在跟妈妈讲悄悄话呢!”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你知道小猴在跟妈妈讲些什么吗?”老师这一问,儿童们的小脑筋动得可带劲儿啦:“小猴子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你可别告诉人家。”“妈妈,让我跟小伙伴们去玩好吗?我不淘气了。”“……”老师接着孩子们的话说:“我也听见它们的悄悄话了,小猴子对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