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政治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不到位、不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了解教材编排体系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根据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代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的构建。新课程教学如何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化学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代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的构建.新课程教学如何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化学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的落实,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落实。该文从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林初昀 《华章》2007,(5):79
《基础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种倾向产生的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以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重要,难把握,且时效性又不显著.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本文依照现状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目前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并提出几个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透视整合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设计,不仅要落实知识和能力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使三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7.
贺艳萍  任明力 《广西教育》2012,(26):14-15,19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踏踏实实地落实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然而往往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的落实,割断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学科的育人价值。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相似文献   

8.
丁晔新 《陕西教育》2009,(12):26-26
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犹如一个三角形,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支撑着人的智慧和素养。仅仅具备知识和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而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时才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真正落实三维目标,唯一的方法就是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三维目标的来源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挖掘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中蕴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堂教学前预设的;另一方面是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通常围绕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本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通过多年的自身执教或耳闻目睹其他教师的执教后,发现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知识与技能没有按既定目标落实,或表现出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二是过程与方法偏离确立的目标,甚至为求结果而不重过程、不讲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努力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我们熟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当前强调的热点话题,而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特别之处。“过程”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却在实施层面上出现了虚化现象,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出现了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高中数学新课程三维目标(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遵循并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但是,就当下落实三维目标的现状,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中还存在困惑与不足。具体地,理解欠深刻,把握不准确,落实有偏差。  相似文献   

14.
林婕 《广西教育》2009,(20):20-21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涉及三个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亦称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这种倾向产生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思想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实现教育目的不重要,且实践时难把握,效果不明显。这些认识和做法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不懂得感恩,人格不健全的学生,这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应用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大量实践案例中,我们却看到有些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陈红霞 《教学研究》2008,(5):465-467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之间,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又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与过程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三维目标中最突出的着力点是“过程与方法“.教学实践中问题最大的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因为这是动态的因素,最不容易控制,也最需要讲教育艺术.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实现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有效落实呢?……  相似文献   

17.
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联系概念、规律的纽带。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拓展物理知识,因此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过程,师生对此均十分重视。但用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审视现行习题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现行的习题教学仅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二维目标紧密联系,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它反映了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化。那么,习题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时遇到的新问题。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地理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而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把生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用简单的结论取代。其实,这三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焦璟 《学周刊C版》2011,(6):34-34
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比较清楚,易于把握和实施,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仅存在于教案中,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另一种情况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直接“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魏宝界 《课外阅读》2011,(10):241-24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灵魂与核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离开知识与能力开展空对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也不能脱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始终,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多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而忽视对情感的体验;过分提倡接受和掌握,而冷落发现与探究;过分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比其他学科有更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